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战国中期,齐国曾一度吞并宋国,但却为此付出惨烈的代价:因为齐国吞并宋国以后,很快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群殴,齐国也因为这一轮群殴,而险些灭亡。而后来的秦国吞并了韩国,却并没有因为这一吞并情况而引起诸侯国群殴,因此很多网友感觉奇怪?为什么诸侯们对此区别对待?
1、时代因素
其实有一定生活体验或者说人生阅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事情的发展是动态模式的,历史当然也不例外——战国是一个乱世,各方力量的变化更可以用瞬息万变来形容。
春秋和战国的分野就是:春秋时期诸侯们尚且需要尊重周天子,奉周天子为名义上的老大。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势力较大的诸侯们纷纷使用了王的称号:称号和天子一样,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不承认周天子是自己的老大。
在秦国的昭襄王和齐国的齐闵王在位期间,秦国和齐国算是各大诸侯中势力最强的。所以这两位国王觉得如果单纯使用王的称号,无法彰显自己地位与众不同,于是秦昭襄王和齐闵王这两个巨头经过协定,决定各自称帝——当然,这个称帝不是说称皇帝,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皇帝这个词汇,在当时,皇和帝是两个词汇。按照协定,秦昭襄王称西帝,而齐闵王称东帝。当然,东帝和西帝的称号使用不久就各自撤销了。但从这不难看出,秦和齐是当时华夏世界的两巨头。
但此时秦和齐的实力都不具备独步天下的能力:比如楚国的战略纵深要比齐国强,赵国的军事可以和秦军叫板。因此秦和齐虽然看似实力较大,但也只是相对而言。
齐国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对宋国发动的吞并。而在这之前,齐闵王又依仗齐国实力较大,而不断侵扰其他的邻国。所以齐闵王时代的齐国树敌很多,而对宋国的吞并,也不过是诸侯们群殴齐国的导火索,更何况,群殴齐的胜算很大——即便是齐国没有吞并宋国,引起群殴也是必然的。
而秦国灭韩是秦王政时代的事情。那时候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后,军事实力大打折扣,同时秦经过郑国渠工程以后,经济实力得到了飞跃,而且秦还稳住了齐国,这就意味着,秦吞并韩的时候,魏国、赵国、楚国、燕国,只是理论上是可能成为救助韩的国家,但实际上,这些国家此时自保尚且不够,哪来的本钱去和强悍的秦叫板?
2、秦的优势
当然,秦遭遇群殴的情况也发生过。
当时秦国打完长平之战,消灭了赵国军队的主力,赵国首都邯郸面临被秦国攻破的危险。而魏国的信陵君窃取魏国的兵符帮助赵国解围,之后信陵君也曾有过带领五国联军追击秦军的记录。不过,当五国联军追击到函谷关的时候,五国联军就处于解散状态:毕竟一方面秦军战斗力很强,而且赵国军事优势丧失,让联军没有勇气,另一方面,函谷关的地理优势,让联军深感即便是强攻,也未必取胜,而且还可能付出巨大的伤亡。
总之,秦灭韩没有遭遇群殴,一方面是因为时代变了,东方各国没有实力来干涉秦国,一方面是秦国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手段来防止东方六国形成合力,最后就是,函谷关的地理优势——秦昭襄王时代,东方各国尚且无法逾越,更不要说秦王政时代了。
齐闵王时代和秦王政时代,很多方面都不具备可比性,所以,都是吞并战争,结局截然不同,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从齐闵王和秦王政的不同遭遇来看,人生在世也是如此:很多事情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否则,可能要承担自己无法承受范围之外的代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8 05: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