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烟台日报
□张铁鹰
龙口市东江街道崔家村南的“崔家口子”,过去很有名,它是“招黄县道所经”。
有一天,我问原崔家小学的退休教师崔兆禹,“崔家口子”好不好走,他说方便时带我去走一趟。今年,我专程去崔家,请崔老师带我上山,走走“崔家口子”。
崔兆禹老师年近八旬,在本村学校任教42年,先教小学,后教初中。作为村里的文化人,每有红白喜事,他都要去记账、书写仪表。
崔老师1959年-1962年在下丁家镇于口村上初中,几乎每天穿行“崔家口子”。他说,那时蓬莱、黄县合县,招远和黄县下丁家一带的人,去蓬莱县城,都要经过“崔家口子”。路上遇到的,不是手提肩扛者,就是推着独轮车的人,偶尔也有骑毛驴的。那时,附近村民拉一车白菜去蓬莱赶集,要半夜赶路,穿过“崔家口子”,到蓬莱时天就亮了,卖完白菜再往回赶。
我随崔老师穿过崔家村主街,一直向南,走出村子,踏上一条蜿蜒的满是碎石的山路。路虽不好走,但入目的景色却很美,远山青翠,恰似一幅画;路两边桃树坐果,青杏挂枝,山风一吹,更有槐花清香飘溢。
崔老师边走边给我讲有关的传说。当年,东巡的秦始皇,在莱山上祭拜过月主,便提出到“口子”看看。为显示威仪,秦始皇专门安排了庞大的仪仗,这样每到一处,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见秦始皇欲去“口子”,地方官暗自叫苦,那里山路难行,临时平整、拓宽,必然需要征调民夫、摊派徭役,还要靡费巨资。如何才能阻止秦始皇成行呢?有个官员急中生智,忙禀报道:“皇帝陛下,‘口子’乃两山分裂而成。国家统一不久,岂能见裂口?此名不吉利,不宜近之。”听了这名官员的话,秦始皇便打消了到“口子”查看的念头。
走出约五六百米,我的右手处石壁下,出现一水沟,崔老师指着说:“这里过去有块巨石,平整得如家里的一铺炕,村里人都叫它石铺炕,其下还有清清的泉水流过。早年间,行人从旁经过,都会停下来暂歇,顺便吃点干粮,喝点泉水。前些年,有人炸山取石,不仅石铺炕被弄走了,而且山泉也断流了。”我能从崔老师的言语中,听出他心头的遗憾。
我注意到路两边杂草丛生,树木繁茂,不免想到了“远芳侵古道”这句古诗。若不是经常有人走,生生不息的野草早就把山路给盖住,难以辨认了。所以,只要人们走过这样的山路,便会明白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当然,这样的路是充满了危险的。早年间不说山中有老虎,单是杀人越货,也是时常发生的。所以走“崔家口子”,人们多是结伴而行。崔老师说,抗战期间,这条路上出了个拦路抢劫的。有一次,崔家村一男青年经过,正碰上这个歹人。见他不肯留下买路财,歹人便拔刀相向,谁知一交手,崔家青年竟夺过刀来,一下结果了歹人的性命,为民除了害。
正说话间,面前的路渐渐平坦起来,我一抬头,见左右两山青葱对峙,不觉吟出王安石的名句“两山排闼送青来”。崔老师说,左边的山叫杏花山,右边的山叫西山。我左看看,右看看,感叹道:“太形象了,真像大山豁了道大口子。”这样说着,我好像一下子明白了,怪不得周围村民都把对面的下丁家镇于口村,称作“口子村”。
“崔家口子”,是大自然与人类沟通的一个捷径,是上天给山民们留下的一道生活出口。附近的山民从“崔家口子”迎来送往,在“崔家口子”追赶日月。我正在遐想时,崔老师说:“咱们再往前走走吧,前面是高山水库。”
随着崔老师走了没有几步,眼前便出现了一座小型水库。看着水库边上的梯田,我忽然想到,这应该就是下丁家人修的高山水库。崔老师说:“看到了吧,这就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王永幸当年领着大伙儿战天斗地的地方。靠着艰苦奋斗,王永幸带着大家一共修了三座水库。正是有了这几个水库,山上的粮食、果树才得到了良好的灌溉,增产才有了保证。”
听了崔老师的话,再联想他十几岁时穿过“崔家口子”去于口村上学的情景,我便问道:“在于口村上学那几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您也挨过饿吧?”他说,包括崔家在内的周围几个村,人们都是靠地瓜度过了那段极困难的时期。
见不远处有两位妇女正在摘槐花,我便问崔老师:“她们摘了槐花,一般怎么吃呢?”崔老师很有经验地说:“过去都是将槐花用水洗后,焯一遍,拌上玉米面,蒸着吃。现在人们多是用来包包子。”我没有吃过槐花面团,但在山里吃过农家的槐花包子,很香。
大山是丰厚的,它养育了一方百姓;大山是淳朴的,它奉献了自己的所有。“口子”因崔家而得名,崔家也因“口子”而得实惠,驰名中外的黄县长把梨从崔家发源,并从“崔家口子”走向世界。
如今,交通现代化,“崔家口子”已经几乎失去了通行功能,但作为一处风景,它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莱山,走进磨山,走进龙口桃花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1 09: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