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井冈山报■李周源
习溪桥原名“槠木桥”。唐朝天宝七年(748年)庐陵县令吴励主持修建。宋朝咸淳九年(1273年)夏,吉州城发大水,该桥被冲垮,桥下现一铁牛,铁牛身上的纪年铭文为“赤乌元年”。后河下游出口,由蕉岗岭合众流至此,故名习溪,属缘水而得名。又有传说是一位习溪公重修,便以“习溪”命名。
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春夏之交时,河水暴涨,习溪桥又被河水冲塌。当时的县尹张榜募请乐意行善之人,等洪水退后,用以修桥。
离桥不远处有一家旅店,店老板姓汤,名信叔,是永新县石桥夏阳人,在此经商十余年,为人忠厚老实,乐善好施。有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驾着木船,船上载着妻儿老小,顺河而下。快到吉安城后河与赣江交汇处时,突然乌云遮日,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木船随波逐流眼看就要翻了。这时,他听见了一个低沉的声音,说:“在此修座桥,保你全家、全族没事!”汤信叔急忙回答:“好!”说完,他便醒过来了,吓出一身冷汗。汤信叔立即回永新老家与妻子商量筹资建桥事宜。通情达理的妻子不仅同意丈夫拿出经商积攒的银两,还变卖了部分嫁妆换成善款。但修桥需要大笔银两,一家人的力量远远不够。
汤信叔又将所梦和心思向族长反映,碰巧的是族长也做了一个类似的梦,便带头捐资还发动族人踊跃捐资。族中人大部分都到过吉安城,并住在汤信叔的旅店内。有人没钱住店,还有人没钱回家,都得到过他的无偿资助。汤信叔提出捐资之事,家家户户毫无怨言,二话不说尽力捐助。半月后,洪水退了,汤信叔带上积蓄和全村人的爱心,回到吉安城向县尹说明来意,县尹也十分感激,号召后河两岸的居民协同修桥。因为银两充足,修的木桥用了上等的红心杉木,特别牢固也很壮观。当时县尹要以“汤信叔”命名“信叔桥”,但汤信叔连连摇头不同意,说:“还是叫习溪桥吧!”汤信叔在桥旁建了大隐寺,寺内住着的僧徒,主要职责是护桥。大隐寺后来改为了观音堂。
习溪桥因为是木桥,隔三五年就要进行修复,汤信叔亲自牵头维修就有七八次。他临死前叮嘱儿子说:“筹粮募银修桥,不为名利,只盼后人兴旺发达。”
永新汤氏族长也告诫族人:“不要忘了祖训。如果知道吉安城习溪桥坏了,被水冲了,我们汤家有责任传承祖辈事业,尽能力把此桥维护好。”
习溪桥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重修,是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涨大水,永新举人、汤信叔后裔汤之衢和同族人出钱出力。他们修复了石拱桥,重修了观音堂,还在堂后建了汤姓试馆。
永新汤氏家族延绵500多年不弃不舍,前仆后继建造、修复习溪桥,成为吉安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至今,永新汤氏筑造与守护习溪桥的故事仍在传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