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经三个朝代延续70余年,清军终于平定叛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9 12:55:00 来源:戏说三国

准噶尔是清初西北的超级强国,一度占据半个多蒙古和整个新疆青海等地区,拥兵数十万,清廷与它打了半个多世纪才把准噶尔消灭。但是为何清朝能消灭准噶尔呢?其实最关键还是后勤博弈占据了上风,小编不妨为大家解析一下清朝胜利的原因。

历经三个朝代延续70余年,清军终于平定叛乱

清政府对准噶尔的战争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延续了70余年。双方进行了多次交战,最终以清政府的胜利而告终。清政府在准噶尔战争中的最后胜利,不仅与其强大的国力和高度集中的中央组织有关,而且与其坚实的后勤保障关系更大。

康熙在非常重视战前粮食运输和保障,派出官兵负责运输,加强军粮官员的管理。与康熙皇帝对军用食物的充分准备相比,很明显葛尔丹可就差多了。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葛尔丹在昭莫多战役中被清军打败后,由于缺乏军粮,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许多刚加入葛尔丹军队的人就都反叛了。

历经三个朝代延续70余年,清军终于平定叛乱

同样,雍正和乾隆在使用军队的过程中效仿了康熙皇帝的例子。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提前筹集和运输军粮,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使前线官兵衣食无忧。

而且不止是清廷本身准备充分,在平定准噶尔战争中,蒙古各部和维吾尔族人民也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清政府这一时期的边疆战略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筹集和运输军粮的过程中,蒙古各部、以额敏、和卓为代表的维吾尔官员和人民、内地官员和人民、商人都在多方面、多渠道帮助清政府,这是清朝政府军粮运输在平准战争时期取得成功的保证。

历经三个朝代延续70余年,清军终于平定叛乱

不过尽管有这么多准备和帮助,但是平准战争时期,军粮可不是那么好运的。由于战争发生在西北、华北、西南等地,这些地区路途遥远,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复杂多变,许多地区交通不畅,影响了粮食运输。纵观以往清军与准噶尔的战争,可以看出,一旦清军的后勤保障出现问题,将影响到预定的进攻和压制计划,以及前线官兵的士气。

康熙执政的第三十五年(1696),由于频繁的雨雪天气,道路漫长,西路清军官兵的军粮供给受到影响,也影响了康熙皇帝制定的进攻计划。1718年,第一次平准援助西藏的战争中,由于前线运输实在是过于困难,清政府对军粮的准备不足,清军没有做好准备,造成军粮运输和供应的严重问题,导致失败。总之,有效的后勤保障是清政府赢得平准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原因,一旦失去那是必败。

历经三个朝代延续70余年,清军终于平定叛乱

不过对高原运粮,清廷也有办法。面对上述粮食运输的一系列不利因素,清政府采取灵活多变的粮食运输方式,注意疏浚沿线公路,沿粮食运输线修建车站,沿车站运输,基本保证了军粮的顺利运转。

清政府高度重视军粮运输官员的选拔任用,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对运输官员进行管理和制约,确保军粮运输。尤其是高原地区,每运一斤粮食就奖励多少银子,堪称神效的奖惩,果然大大提升了运粮数目。

可以说清廷是拿钱堆死的准噶尔也毫不为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9 14:34:5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清军,余年,朝代,三个的资讯:
那些正史承认的“王朝”,他们都有相似的“原因”
...光是皇太极一个人的功劳有一大部分还归功于李自成。在清军入关之前,李自成确实已经取代了明朝并且在中原同志过一段时期,但是最后却被清军赶出了京城,关于他所统治的时期,也没有人承认
2022-12-22 20:28:00
吴三桂本已归顺闯王,为何又引清军入关?
...争来进行平衡。明末清初之际,也是个不甚和平的年代,清军大举入关给了明朝的统治者们打响了警钟,早些逃走,兴许还能苟活,顽强抵抗,终究只有一死。吴三桂是这两股浪潮中艰难抉择之人。
2023-05-08 14:05:00
南明兴衰:气数、军阀与清军的围攻
...以他的凝聚力和权力都不够强,指挥不动各个军阀。因此清军南下的时候,南明的各个军阀根本不听从弘光帝的命令,最终清军兵临城下,弘光帝被俘,而南京的大臣们则开城投降。南京失陷、弘光
2023-12-02 08:56:00
孔子后人衍圣公在朝代变迁中表现:墙头草两面倒
...奴颜媚骨和“大丈夫能屈能伸”表现得淋漓尽致。再看下清军入关时候衍圣公的表现如何。清军入关,全国掀起来轰轰烈烈的抗清斗争,然后清军迅速剿灭了各地反抗斗争,清军入主中原已不可阻挡
2023-02-12 19:42:00
为何说所有的尾巴王朝中,东汉无疑是最成功的
...攻山海关的时候,李自成不堪一击。山海关之战失败后,清军入关,此后清朝的军队战无不胜。更为重要的是,清朝的军队在拉拢人心上面是超一流的,当时的乱世,所谓的人心是什么呢?清朝入关
2023-05-14 11:13:00
李自成提出三个讲和条件崇祯不答应,是哪三个条件?
...被彻底推翻,只能另求他法,此时的崇祯皇帝,既面临着清军的进攻,又面临着李自成的叛乱,可以说是腹背受敌,而他此时最好的选择便是迁离都城休养生息,毕竟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023-07-28 14:33:00
此人建立一个新朝代却只当了一天帝王,还不被后世认可
...头疼。明朝军队都用来对付这些造反的人,根本无暇顾及清军。事实上这个清军一直想要入关,但是由于长城的存在,在加上吴三桂的驻守,所以想要入关没有那么的容易。后来李自成势力越来越大
2023-06-15 13:54:00
...拒绝将太子派往南京,最终国破家亡。同年,多尔衮带领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入主中原。在此后的20年内,清廷一路南征,李自成(大顺)、张献忠(大西)、南明王朝相继被清军消灭。当年
2024-06-02 11:30:00
历史上哪些朝代发生的事情最荒唐?
...教起义是清朝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历经9年,清军累计调动几十万大军,前后投入多达两亿两白银,在战争中清军战斗力低下的令人发指。相比之下天理教起义仅仅只持续了一年,但是天
2023-02-15 19: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
大众网记者 张勇 刘涛 崔智琪 定陶报道定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定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
2025-08-07 16:59:00
山河铭记|新四军武器匮乏 传奇女子变卖家私购3000支枪千里驰援
大皖新闻讯 新四军建立之初,一万多人的部队有枪的还不到一半人。这时,一名女子做出惊人举动,解决了新四军燃眉之急,这名女子就是叶挺将军夫人李秀文
2025-08-07 17:11:00
这张“脸”有戏|“薇约”屯堡·系列微短剧之二
六百年前,明朝数十万大军奉旨“调北征南”,从江淮流域跋涉至黔中腹地。他们以石筑城、以武戍边,将江南风物与军事智慧镌刻于贵州的喀斯特山峦之间
2025-08-07 18:22:00
龙云,原名龙治贞,1903年生,贵州省锦屏县人。1926年7月,龙云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第三十师,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08-07 20:59:00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电影《731》宣布定档9月18日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2025-08-07 21:5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做个粮仓也是爱你的形状
在集安博物馆里,藏着一件超萌的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陶仓”,通高92厘米、底径24厘米,爱心“眼睛”千百年来凝视着时空,浑身上下都透着古早味的浪漫
2025-08-07 19:19:00
闹市寻迹西安都城隍庙 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西安都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历史明珠隐匿于闹市之中,散发着独有的神秘与古朴。作为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的西安都城隍庙
2025-08-07 07:36:00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举办130余件(组)文物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集中亮相,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本报讯(记者龚正龙)雄安古州城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
2025-08-06 09:01:00
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穿过一座座木牌坊拾级而上,一步一脚印登上拔地40余米高的汉太史司马迁祠,放眼望去,大河奔涌,长桥飞跨,史圣凝望!#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 相
2025-08-06 11: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