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15年,湖北孝感的民政部门受理了一件特殊的申请。一位年长的男子手里拿着一张已经泛黄、破旧的纸条,声称这是当年红军所写的欠条,内容记录了他的祖父曾经借给红军400大洋。现在家境贫困,日子过得艰难,他希望国家能够归还这笔钱。这件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那400大洋如今应该值多少钱?
这位来人名叫杨明荣,据他说,这一事件发生在1930年。当时的背景是,1927年,国民党右翼的背叛使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革命进入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面对严峻的局势,中国共产党不得不选择了武装斗争,先后进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并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红军的规模不断壮大,然而国民党反对派对红军展开了围追堵截,极力封锁其补给线和物资通道。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是国共两党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是红军进行五次反围剿的艰苦历程,最终在多次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粮草物资的筹集尤为艰难,而国民党不断打压使得红军困顿无比。1930年,红一军因战略调整南下,途经湖北孝感大悟山一带的一个小村庄。在漫长的征战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红一军的粮草几乎耗尽,处于极度困境。然而,红军依然秉持着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原则,尽量避免给民众带来负担。尽管如此,百姓们早已认定这支纪律严明、为民谋福的队伍是真正为人民打江山的,因此无论红军走到哪里,总能收到群众的帮助,送去粮草和金钱。
杨明荣的祖父杨长银,是当地一位善良慷慨的地主,素有良好的声誉,同时也充满了报国之心。当时,红军经过村子时,杨长银和村民们一起去观看革命队伍,看到红军士兵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他心中不禁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他决定出手相助,带着家里所有的300大洋,又让儿子借了100大洋,总共凑齐了400大洋,去找红军领导,想要资助给他们。虽然400大洋是笔不小的数目,但考虑到红军的急需,杨长银觉得这笔钱是必须拿出来的。
当时,红军虽急需资金,但大额的捐助也让他们感到为难。起初,红军领导并未接受,直到杨长银坚持说:“你们一定要收下,没有什么,比赢得胜利更重要了。”最后,红一军孝感县特务营第一分队队长涂杏才接过了这笔捐款,并为杨长银写下了欠条,明确了借款人、借款数目和日期,并盖了公章。欠条里还明确表示,日后若红军有能力,一定会归还这笔借款。
尽管杨长银出钱是为了支援国家,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回这笔钱,但红一军始终秉持着承诺,欠条也被妥善保管。红一军在孝感的停留时间并不长,随后由于反围剿的战况紧张,红军被迫南下支援苏区。之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踏上了漫长的长征。
杨长银与红军失去了联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那张欠条。他关心着战场上的每一个消息,时刻激动或愤慨,而那张欠条则被他小心存放在家里最坚固的铁盒子里,作为自己爱国心情的象征,也成为了家族的一份宝贵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军经历了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漫长的历史时期,曾经的借款人有的英勇牺牲,有的部队解散,许多当年写下的欠条也只能一直悬而未还。
杨长银则始终怀揣着对国家的信念,继续生活着。直到1949年,国家迎来了新生,尽管杨长银年事已高,但他看到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他感到无比自豪。在临终时,杨长银嘱托自己的儿子杨文顺,要好好保存这张欠条,保留这份珍贵的历史纪念。
时光流转,杨长银去世后,欠条传给了杨文顺,最终由杨明荣接手。他从小就听爷爷和父亲讲述这段历史,对这张欠条充满了敬畏。为了保管这张传家宝,杨明荣精心制作了一个漆黑的盒子,并放入樟脑丸,防止虫蛀,尽可能减少打开的次数。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杨家早已不再富裕。杨明荣的家庭在贫困中挣扎,每天为了生计奔波,甚至住不起宽敞的房子。在一次深夜,杨明荣疲惫不堪地回到家,看着破旧不堪的家和孩子们因贫困而忍受的痛苦,他内心满是愧疚与无奈。他开始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改变家境。
最终,他想到了那张爷爷留下的欠条。作为民国时期的硬通货,400大洋的价值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是巨大的,而这张欠条上写明了会如数归还的承诺。杨明荣虽然心里没有把握,但在生活压力的驱使下,他决定试试看。
经过一番努力,杨明荣带着欠条来到当地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经过详细了解后表示,由于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他们需要对欠条进行文物鉴定。如果欠条属实,那么欠款一定会按时偿还。经过多轮鉴定,专家最终确认了这张欠条的真实性,并查证了当年红军确实在该地区活动过并且筹措过军费。这笔历史遗留的借款也因此得到了认可。
专家计算得出,按照当时的购买力,400大洋约等于今天的40000元人民币。于是,杨明荣顺利拿到了这笔还款。尽管这笔钱并不是巨额财富,但对于杨明荣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帮助。那张欠条,承载的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象征着红军与百姓之间深厚的情谊。
这起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些人认为,这笔钱远远不足以表达当时的感情;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钱的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对历史的认同与责任感。你怎么看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7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