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清明祭扫兴起“数字风” 专家业者吁注意法律边界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4-04 15:3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杭州4月4日电 (鲍梦妮)今年清明节,中国多地殡葬行业推出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清明祭扫呈现出更多的“科技感”。

4月4日,杭州多家公墓举行“数字墓碑”二维码铭牌免费发放活动。用户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上传逝者的生平介绍等相关信息,生成逝者的“数字墓碑”。“一墓一码”的模式兼顾唯一性与私密性,用户可将二维码贴在墓碑上,也可以带回家远程祭扫。

目前,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提升生命服务品质的文化平台“数字墓碑”已在浙江、海南、江苏等多地上线。

前不久,浙江安贤陵园推出该省首家数智缅怀场所——“无境”数智生命体验空间。在AI数字人“小无”的指引下,缅怀者可获得个性化告别仪式、疗愈祈福、纪念日追思等服务。

该陵园副总经理单璐表示,基于“小无”的底层逻辑,陵园可通过逝者生前的照片视频、录音、聊天记录等资料,实现“再现”逝者。目前已有逝者家属咨询相关应用,但出于伦理等因素考虑,目前该陵园尚未正式推出AI数字人“再现”逝者的服务。

将数字人技术与逝者关联的案例并不罕见。

今年年初,商汤科技已故创始人、知名人工智能科学家汤晓鸥的数字人“现身”该公司年会;知名音乐人包小柏用AI技术构建已逝女儿的数字生命,可实现即时互动……

在某数字科技公司负责人汪学良看来,在语言模型搭建和还原逝者形象方面,当下的技术相对成熟。未来的数字生命将朝着无延时虚实结合交流和“思维延续”等方向发展,若在脑机接口等技术支持下,将会有新的突破。“目前的关键点是在政策、伦理和社会舆论上的探讨。”汪学良说。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9条规定,“自然人死亡的,其近亲属为了自身的合法、正当利益,可以对死者的相关个人信息行使本章规定的查阅、复制、更正、删除等权利;死者生前另有安排的除外。”

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施玮玮认为,关于继承与处分权限制问题,虽然亲属可能继承了一定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处置逝者的个人信息,特别是涉及高度敏感的私人生活信息。同时,在公共利益与道德习俗方面,还需要考虑尊重逝者尊严、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等问题。

不少业内人士提醒,殡葬行业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无可厚非,但必须遵循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并对逝者亲属进行正确的引导,了解其更深层次的需求,而非让技术凌驾于情感和法律之上,成为亲人逃避现实的方式。(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4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AI“复活”逝者成完整产业链,谁有权利使用?应用边界在哪?专家解读
...吸引目标客户,有制作团队专门收费制作相关视频。有从业者说,AI“复活”已故的亲人,一个月甚至能接到七十多单,这个市场的需求难以想象。 从业者:一张照片一段录音就能“复活”所
2024-03-22 10:00:00
...是否触犯法律?使用逝者数据生成数字人,伦理和法律的边界在哪里?我们现有的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首先来认识一位金女士,不久前,她借用AI技术、数字“复活”了一名已故的小女孩,她的
2024-04-06 08:57:00
AI“复活”逝者已成生意?相关技术推广需更多监管和规范
...法规,可能需要在未来出现问题时逐步进行规范。作为从业者,陈亮也希望未来运用数字“复活”技术需要有关部门发布资质牌照,由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让市场参与者更加放心。“立法通常是
2024-03-11 09:29:00
新技术的边界永远在人
...何一种新技术都应以人为本,而人类始终是新技术发展的边界设定者。(许琦敏)
2024-04-04 05:57:00
...系应如何把握?AI“复活”带来哪些挑战?需要守住哪些边界?三个维度定位伦理边界 沈 阳AI技术提出了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根本性问题:当我们拥有重塑现实、甚至改写过去的能力时,我
2024-03-23 07:43:00
当AI“复活”逝者渐成生意,多少边界需要约束
...当技术驱动了生意,从法律、伦理、道德到心理,有多少边界需要约束?普通人又该如何对待这些栩栩如生的“逝者”?“复活”亲人还是“复活”明星,这是个问题所谓“AI复活”,是指利用人
2024-03-25 06:08:00
...实性,甚至给司法鉴定带来一定挑战。亟待完善法规厘清边界业内专家认为,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其应用应有道德边界和法律规范。应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警惕AI“复活”技术可能产生的社会
2024-04-08 06:55:00
福州开始兴起!有商家提供“AI亲人复活”服务!
...AI复活”逐渐成为网络舆论焦点,让福州人工智能行业从业者想不到的是,“AI复活”竟然迅速就走向消费端,引发新商业热潮。福州本地企业制作的数字人技术在国内保持领先水平。江海 摄
2024-04-01 17:48:00
...加强技术监管规范,必须坚守伦理底线采访中,有法律从业者提到,AI“复活”已逝明星会产生一系列法律问题。有律师提出,对于已逝的公众人物来说,未经授权,利用逝者生前留下的作品训练
2024-03-22 11:5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多人获刑 涉及非法猎捕、贩卖、运输鸟类等犯罪行为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涉鸟类保护刑事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鲜明导向
2025-11-14 18:52:00
高铁上孕妇突然临盆 多方联动救援母子平安
大皖新闻讯 “谢谢列车长,是个男孩,母子平安!”近日,一通报喜电话让G7263次列车长张露及全车工作人员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2025-11-14 12:38:00
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用科学治疗与人文关怀点亮患者生命之光
在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的走廊里,一幅温馨的画面正在上演:一位身着棕色背心、蓝色内搭和灰色运动鞋的七旬老人,正手持拐杖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练习独立行走
2025-11-14 12:09:00
就诊患者医院停车被收费 院方回应:收费由三方公司负责,会积极协调
鲁网11月14日讯近日,淄博市张店区的张先生向鲁网·民生帮办(0533-3811076)反映,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看病停车时被收费
2025-11-14 12:05:00
广州“铜钱大厦”一拍流拍,起拍价13.6亿元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大皖新闻记者从阿里资产拍卖平台看到,广州地标建筑广州圆大厦以13.6亿元起拍,但因无人报名出价
2025-11-14 12:04:00
微光成炬!从“记错时间”到“紧急救援”:荣成白衣天使书写新时代医者答卷
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李佳怿 李金翰 通讯员 李甜)在一个普通的周六午后,本计划奔赴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的三位医务人员
2025-11-14 10: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杨飞“青春没有售价,轮椅直达拉萨”“家人们谁懂啊,坐电动轮椅通勤太香了”……近来,在短视频社交平台,年轻人坐着电动轮椅出行的视频刷爆网络
2025-11-14 10:32: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实探江城芜湖:科创赋能产业,算力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大皖新闻讯 长江之畔,创新潮涌。11月13日,“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芜湖
2025-11-14 10:52:00
大皖新闻讯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13日发布数据,2025年10月份,安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
2025-11-14 10:54:00
从“看破”到“戳破” 高校联合58同城推出反诈互动课
“坐进骗局的桌子里,看看你能不能识破身边的骗子。”11月12日,在广州南方学院的多功能教室,一场名为“对号入座”的沉浸式反诈课堂火热上演
2025-11-14 10:57:00
守望精神家园:农村老物件何以成为时代“新教材”
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王玉龙)那些被岁月包浆的犁铧、砚台、煤油灯,正以沉默诉说民族的集体记忆。近日,潍坊知名文化学者张崇高先生主编的《青少年研学——探秘农村老物件》出版发行
2025-11-14 10:58: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2日,“离婚证后面有囍字”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烈讨论。视频中,有网友手持离婚证,在灯光下轻轻晃动
2025-11-14 11:02:00
奇妙气压现真知 动手探索育新人——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一年级开展“神奇压水机”科学实验课程
鲁网11月13日讯“老师,快看!水喷出来了!”“太神奇了,原来空气真的有力量!”近日,在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一年级的科学实验教室里
2025-11-14 10:22:00
玉米脱粒机致手指离断 博爱医护8小时精准修复
鲁网11月14日讯“多亏了周医生团队的妙手仁心,让我母亲的手指失而复得!”11月12日,62岁患者杜女士的家属专程将两面锦旗送到菏泽博爱医院显微骨科医护人员手中
2025-11-14 10:19:00
“婷宝”:菏泽鲁西新区程婷日常工作中的助人为乐点滴情
鲁网11月14日讯“婷宝,我这降压药吃完了,你能帮我买一下吗?”“婷宝,我家老伴儿行动不便,能帮我看看怎么申请轮椅吗?”在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程海社区和颐美康养院
2025-11-14 1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