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陈全妹入选“广东好人”。都广婷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早前南都报道的“包租婆”陈全妹捐资助学的新闻,感动无数网友,人民日报、广东妇联公众号等数十家媒体纷纷转发南都报道!10月18日,这位来自深圳宝安的老人入选“广东好人”。今年74岁的陈全妹,年轻时以卖蚝为生,2008年,她了解到贵州省厍东关乡白泥希望小学条件困难,捐出了第一笔善款20万元。2017年,陈全妹将积攒的30万元捐赠给铜仁市坞坭民族小学建设图书馆……而南都记者曾在今年4月采访她,问她整理过捐款账单吗,她回答“要账单干吗?捐了就捐了!”
“要账单干吗?捐了就捐了!”
她记不得捐了多少对捡的废品了然于胸
记者和她的第一次见面,差点被她的倔强劝退,“您心肠真好,宁愿自己吃苦也要捐钱给山区”,“我不苦,没什么好说的”,她对夸赞不以为意,好像这个名声不属于自己。
“这是我的房,这也是我的房……”在西乡老街一条狭窄的巷子里,陈全妹把伞一扔,随意指了指挤在巷子旁的几栋自建楼。西乡社区的工作人员曾志尚说,她在这栋楼上面的家堆满了废品,这么多年,就是一张张废纸、一个个塑料瓶变卖的钱,积少成多后献爱心了。为什么有房租还要拾荒?第一次捐钱是什么时候?还记得一共捐了多少钱吗?记者发出了一串问号。
她的记忆一直搜寻到少女时期,她娘家在南山西丽湖,她没有读过书,从12岁起就养蚝、卖蚝,然后嫁到了西乡,生儿育女,随着深圳全面工业化,西乡的村民也开始“洗脚上楼”。无疑,陈阿姨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是“躺赢”的那群人。可躺赢的人却没有“躺平”,她依旧过着俭朴而辛劳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她在市场开蚝、卖蚝,搞钱的劲头比租她房子的“深漂”还足,她告诉记者,自己如今已不再卖蚝,面对日益衰老的身体,她也只能服老,偶尔从台山老板那里捡些小蚝来开,有时还会去档口帮街坊免费打打下手,如今两个女儿都在香港,一个儿子住在宝安另外一条街道。“我不去麻烦他们,他们也不要管我”,记者提及家人对她捐款助学的态度,陈阿姨回答得斩钉截铁。
认识陈全妹的人都知道她精明强干,可是记者问她有没有整理出一个捐款账单,陈全妹说“要账单干吗?捐了就捐了!”老人家记不住捐了多少钱,但是对捡回来的废品了然于胸,你翻动了一下她都知道,租了她商铺的店主逗趣道。记者看着这位老人身上的针织衫因为洗了太多次,领口变得松松垮垮,有些地方甚至已经脱线。
有时候被称呼“陈校长”,她就会很开心
电视上孩子走4小时山路上学让她动了捐建学校的念头
2008年,陈全妹在电视上看到一组镜头,凌晨4点,盘山路出现点点星光,这是贵州省厍东关乡的孩子们举着火把沿着崎岖山路去上学,而翻山越岭抵达的学校只是几间残破不堪的平房。
陈全妹动了捐款建学校的念头,最终,在亲人、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她远赴贵州省厍东关乡,并在那里捐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笔善款,掏出20万元用于建设贵州省厍东关乡白泥希望小学。2012年,得知白泥希望小学教学设备短缺,限制了教师教学影响教学质量,陈全妹又捐赠总价值近4万元的100套课桌椅和部分学习用品。
2017年8月20日,陈全妹再次前往贵州实地考察,在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相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陈全妹考察了铜仁市多所学校,最终确定该市坞坭民族小学为捐助对象。
考察当天,陈全妹便与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书,将自己积攒的30万元捐赠给贵州铜仁市坞坭民族小学,用于该校建设图书馆,同时,陈全妹也被聘为该校荣誉校长。曾志尚告诉记者,陈阿姨平时不苟言笑,但是他有时候逗她,称呼一句“陈校长”,她就会很开心。
整理:陈欣采写:南都记者潘莹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3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