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自古乱世出英雄,越是混乱的时代,就有越多有着超人能力的人物出现。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精彩绚烂的一笔,但最终也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
但崔浩却不一样,他在北魏的地位完全不亚于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个集胆量和智慧于一身的重要人物,但他最终为何被北魏拓跋焘灭族呢?
崔浩的能力
崔浩的祖辈早在三国时期就在曹魏担任重要职务,后世基本上也一直都是朝廷里面的重要大臣。优秀的家族资源,崔浩也很顺利地成长为一名不亚于任何一位祖辈的官员。
不仅仅对于政治和军事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同时对于占卜这一方面也有着很高的造就。就连拓跋焘也会经常来找崔浩占卜来询问下一步事情的走向和决策。
崔浩对于拓跋焘有着极高的重要性,在军事方面崔浩会提出很多建议给拓跋焘参考。每次出兵之前,拓跋焘都要和崔浩进行商议,看自己的作战思路是否可行。
刘裕去世之后,拓跋焘意图对刘裕出兵,崔浩急忙阻止并且言明要害。刘裕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必然会为了王位而起争执。这个时候出兵反而会让这他们团结起来,不如等待时机伺机而动。
拓跋焘并没有采用崔浩的建议,崔浩也提出自己的第二天建议先进攻淮河一带,再图滑台、虎牢。
可惜,拓跋焘一意孤行坚持要先将滑台占领,结果大败而归。此后每逢战事,拓跋焘都要先问崔浩再商讨下一步行动。
崔浩对时局的看法也和其他人不一样,北魏大多数大臣都认为柔然对于北魏的威胁是最大的,但北魏和柔然开战胜算并不大。
崔浩却不这样认为,刘宋的实力现在并不强,但并不能做到直接剿灭,如果等到刘宋发展起来到时候和柔然联手并然会导致北魏陷入到双线作战的困境中。
所以崔浩说服拓跋焘发兵柔然,乘机扩大势力。拓跋焘接受崔浩的建议,果然取得大胜,奠定了北魏的强大。
崔浩大力鼓动拓跋焘出兵剿灭周边势力弱小的国家,并不断加强国力对抗盘踞在北方的其他势力。
几乎北魏的一场战争背后都有着崔浩的身影,拓跋焘也在崔浩的建议和支持下一步步统一了北方。
汉族和鲜卑族的矛盾,崔浩的死亡伏笔
五胡乱华中鲜卑族是最后一个接触到汉族文化的民族,他们在建立北魏之后一直认为鲜卑族高于汉族,是北魏最高贵的民族。
崔浩作为一个汉人和他们有着不同的想法,崔浩认为即使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但北魏朝廷当中有着不少汉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希望北魏的贵族阶层可以改变,不再以鲜卑族独大,而是两族之间相互融合。
作为一个深受汉族文化熏陶的人,崔浩还要求北魏全国应该和汉族传统文化一样,按照汉族的门第思想重新对北魏的贵族阶层进行排列。
崔浩的具体做法很简答,就是在进行官员选拔的时候不仅仅看个人能力,还要看这个人的家世,对于儒家学说是否了解,了解到何种程度。
这个举动触犯到了鲜卑族的利益,因为按照崔浩的想法他们很多贵族的等级都要下降,甚至可能会失去现有的贵族特权。
而此时鲜卑族来到中原也不过仅仅几十年的时间,文化尚未融合。
很多鲜卑族人都没有接触过儒家学说,虽然有着政治方面的优势,但按照崔浩的做法,他们很快就会失去政治方面的优势,而汉人在儒家学说方面的成绩是鲜卑族在短时间内很难去超越的,这自然也遭到了无数鲜卑族的反对。
拓跋焘自然也收到了很多鲜卑族的抗议,他本人也反对这个措施。
但崔浩的能力很强,对于整个北魏王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拓跋焘即使再有杀心也要为整个国家考虑。
拓跋焘的考虑不仅仅是在崔浩一个人身上,他还明白崔浩现在就是一个代表人物,他代表的是整个北魏王朝中的汉人贵族。
如果自己杀了崔浩会给汉人贵族带来恐慌,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主要的政治工作还是要多多依靠汉族。拓跋焘也没有办法去杀崔浩来平息鲜卑族的异议,但这也确实让拓跋焘内心埋下了不能放纵崔浩的想法。
编写国史,被屠满门
北魏统一北方之后,拓跋焘交给了崔浩一个重要的任务——编写国史。拓跋焘对于国史的编写其实一直有一个十分担心的问题就是自己一族人长年生活在辽东地区,打家劫舍杀人放火这些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但拓跋焘并不想让这些事情进入到国史内,避免自己的子孙认为先祖是一群野蛮人。所以他特意叮嘱崔浩,务必要将曾经在辽东的事情给改写,最好可以美化一下自己的祖先。
但这对于崔浩来说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他认为编写国史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必须要将历史上发生的一切用最真实的画面记录下来,只有这样仓可以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
所以他第一次违抗了拓跋焘的命令,将北魏的历史一笔一字的全部真实地写了下来,特别是在辽东的一切完全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来进行编写。
甚至很多鲜卑族人和拓跋焘不愿意提及的事情也全部编入到国史当中。
在国史编写完成之后,崔浩没有选择第一时间交给拓跋焘看而是刻成石碑,将全部的石碑放到一起形成了一座碑林。这个事情彻底激怒了拓跋焘,那些鲜卑族的黑历史全部在一夜之间昭告天下。
这不仅仅会让后世对于鲜卑族的印象发生改变,甚至影响到了百姓心中北魏的形象。拓跋焘立刻抓来了崔浩询问到他为何要这样做,崔浩支支吾吾没有回复上来,无奈之下拓跋焘只能放走了崔浩。
没过多久,崔浩就被拓跋焘给杀害了,不仅仅是崔浩全家被拓跋焘满门抄斩,就连不少北魏的汉人贵族也因为这件事情而受到牵连。
国史编写一事仅仅只是成为了鲜卑族想要杀害他的一个理由而已,而真正导致崔浩被杀的还是他大过于急于将将汉人和鲜卑族的文化进行融合了。
这触犯了鲜卑族的利益,也让整个鲜卑族都开始仇视崔浩。北魏在历经几代皇帝之后,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融合也逐渐开始,最终两族之间的文化彻底融合在一起。
崔浩急于求成地,想要将两族文化进行融合并没有错误,但他忽略了鲜卑族对汉族文化的抵制,而一味地去违抗鲜卑族的自我意愿,也最终让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文化融合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仅需要国家的支持,还要有着时间的沉淀。
崔浩一生为北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神机妙算也算到了北魏终将一统北方,却没有算到自己和家人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0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