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朱元璋从一个和尚乞丐,成功建立起大明王朝,不可不说朱元璋的魄力与胆识都是了得的。但他却在皇位继承这件事情上犯起了糊涂。
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只可惜朱标竟然死在了自己父亲的前面。偏偏朱元璋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儿子,竟然传位给了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继位后削藩的举措,逼得燕王朱棣不得不反,起兵靖难,将朱允炆拉下了皇位,朱棣即位为皇。
那么,在朱棣登基之后,他又是怎么处理朱标这位前太子的亲眷子嗣呢?
朱允炆年纪轻轻便即位皇帝,他的叔叔们都有自己的封地,各自为王,本来也没有针对朱元璋的决定什么异议。
可朱允炆上位后却雷厉风行的实行削藩的政策,以此巩固自己皇权,大刀阔斧的削去了好几个王爷的爵位,甚至将其抄家贬谪。
这使得燕王朱棣不得不考虑自保的问题,不愿为鱼肉的朱棣不打算等到建文帝杀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才反抗,而是主动出击。
就这样,朱棣带领了军队,从北平出发,发动了靖难之役,攻破南京后,入主京都称帝,即位为明成祖。
不过,朱棣毕竟是起兵造反,夺得的皇权,在礼制上都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这就让朱棣的龙椅坐的并不是很安心。
坐上龙椅的朱棣开始思考,如何处理朱标的遗孀后人,还要让自己即位名正言顺,而不是戴上谋反的帽子,被史官记录千秋万载。
此时,有人向朱棣说:“陛下,吕氏尚在后宫,何不从吕氏入手,铲除后患呢?”
朱棣想了想,说:“吕氏不善政治,无非是个妇道人家,掀不起什么风浪,如今朱允炆已经伏法,皇权在握,何必为难她?”
但大臣们却认为,“靖难之役后,陛下想稳坐江山,必须肃清前太子一党,否则后患无穷!”
其实朱棣也并不是心狠手辣之人,作为最有头脑和有军事能力的皇子,朱元璋执意将皇位传给长子,朱棣也从未反对。
就连后来,朱元璋越过了自己的儿子,让朱允炆继位,朱棣也从没有谋反的心思,因此这个时候他也并不想对兄长的家人赶尽杀绝。
但大臣们说的不无道理,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就必须万无一失,于是朱棣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
原本吕氏是朱标的第二任妻子,曾经是太子妃,作为朱允炆的生母,在朱允炆当上皇帝后,就将她尊为了皇太后,执掌后宫。
朱允炆在靖难之役时失踪,无人知道他究竟是死在了皇宫的大火之中,还是被宫人救出逃到云贵,但吕太后却是留在了宫中的。
朱棣来到后宫见到了吕太后,吕太后对朱棣却没有什么好脸色:“太子在世时对你不薄,如今你却起兵造反,实在令人心寒。”
朱棣并不否认自己的大哥曾经对自己是很好的,他只好说道:“嫂嫂所言极是,太子与我的确兄弟情深,可侄儿要杀我,我自保又何错之有呢?”
紧接着,朱棣又说:“其实侄儿也不过是被奸臣所惑,我才不得不前来清君侧啊。”话说到这里,吕太后明白了朱棣的意思,她冷笑一声:“事已至此,你待如何?”
于是,朱棣开门见山的说:“皇帝受奸臣所蒙蔽,残害忠良,使得朱家上下自相残杀,还是得由您来匡扶正义才行。”
尽管不情愿,但吕太后也明白自己没有选择,只好配合朱棣,写下了懿旨昭告天下。
吕太后和朱棣联手,批评建文帝的昏庸无能,与皇族自相残杀的罪过,随后又歌颂了燕王救国的壮举,给了朱棣一个清君侧的名义。
到此为止,朱棣便将自己造反起兵的名义改为了救国救民的清君侧,堵住了天下悠悠众口。
对于吕太后这样一个妇人,他并没有赶尽杀绝,“嫂嫂曾经厚待于朕,如今大哥故去,怕是在皇陵孤单,嫂嫂可愿意前去陪伴?”
吕太后如何能够说不,就这样,吕太后被朱棣降为了太子妃,送到了皇陵为前太子朱棣守灵。跟着吕太后一起去到皇陵的,还有朱标最小的一个儿子,朱允熙。
朱允熙在建文帝时期,被封为徐王,在靖难之役时才十二岁,年纪太小,基本就没有什么实权和人马。
因此朱棣就让他和自己的母亲吕氏,一起居住在懿文太子的陵墓,并将其降为敷惠王。
两年之后,朱棣时常想起自己的这个年幼的侄子,曾经前去皇陵看望过他们母子,朱允熙对朱棣十分恭敬乖巧,朱棣十分满意。
于是朱棣将小侄子朱允熙改封为瓯宁王,添了许多宫女侍奉,但依旧让他侍奉皇陵。
可惜这个小王爷命运多舛,十六岁的时候,皇陵突发大火,他与自己的母亲吕氏,都被烧死在大火之中了。
在朱允熙死后,朱棣追封其谥号哀简,下葬于皇陵,朱允熙成为了朱标所有儿子当中唯一一个在永乐朝获得谥号的王爷。
朱标原本有四个女儿,三公主刚刚出生便早夭,史书上并没有她的记载,四公主在七岁的时候,同样夭折去世,被追封为南平郡主。
朱标的,长女江都公主,在朱标在世的时候,就嫁给了长兴侯耿炳文的儿子,耿璇。
耿炳文和耿璇父子都是厉害的将领,一直镇守长兴。耿家父子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为朱允炆抵御朱棣而贡献了不少的力量。
可朱棣当时势如破竹,一路征战一路凯歌,甚至拉拢了绝大多数的民心,朱允炆的失败是板上钉钉的。
朱允炆却将失败归罪在耿家父子的身上,认为他们抗击不力,就将耿家的兵权拿走了,最终朱允炆还是败给了朱棣,可耿家却开始里外不是人了。
朱棣上位以后,便将耿家以撺掇建文帝残杀皇族的名义,将耿家查封,并且斩杀了耿炳文和耿璇父子。
而耿璇的妻子江都公主毕竟是朱棣的侄女,又是皇亲国戚,在诛灭耿家十族的时候,还是对江都公主手下留情了的。有大臣劝朱棣斩草除根,朱棣却不以为然。
朱棣说:“江都公主是兄长最宠爱的女儿,嫁做人妇本是皇命,朝堂的纷争又何必将其一个女子拉下水?将江都公主接回皇宫,她还是朱家人。”
被接回皇宫的江都公主,还是被降为郡主,不再享受公主的待遇。
而在后宫的她孤身一人,她的公婆,丈夫,儿子,全都被朱棣下令处死,郁郁寡欢的她没过多久就心气郁结而死了。至于朱标的二女儿宜伦郡主,结局就好得很多了。
朱棣十分喜欢宜伦郡主这个小侄女,从小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宜伦郡主一直被朱棣养在皇宫,享受着锦衣玉食和宠爱。
后来宜伦郡主长大成人,朱棣将她嫁给了于礼,虽说于礼只是一个羽林左卫带俸百户,但毕竟背后有朱棣撑腰,宜伦郡主的生活算是十分幸福美好的。
朱标生前有五个儿子,长子朱雄英和他一样,身体羸弱,早早就去世了,因此朱元璋才会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二儿子朱允炆。
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示踪,因此朱棣即位后,要处理的就是朱允熥和朱允熞了。
相比较吕太后和公主这些根本不会对自己皇权造成威胁的女人,朱棣对于朱标的儿子们就没有那么心慈手软了。
但朱标并不会无缘无故杀人,他找到朱允熥,问他对于自己即位的看法。
朱允熥自然是恭恭敬敬的回答:“陛下即位天下,是民心所向。”不过这话朱棣也知道是假的,但他还是十分满意。
然后朱棣问:“如今天下已定,但漳州偏远,没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为朕镇守,朕实在是寝食难安啊。”
朱允熥自知朱棣迟早要收拾自己,听完这话,心里松了口气,赶快开口说道:“陛下,微臣不才,但愿为陛下分忧!”
朱棣心道,这朱允熥还算是有自知之明,随后下令,将朱允熥派往漳州。紧接着,朱棣又把朱允熞都派往了辽宁建冒。
朱允熥和朱允熞从原本的亲王,被降为郡王,带着家眷人马,向自己的封地出发了。可在他们出发后不久,大臣们就对朱棣说:“陛下,漳州地远,鞭长莫及,恐有二心啊!”
听到他们的话,朱棣也心想,“我就是亲王起兵,若是这二人心生不服,囤积兵马,再来一次靖难之役该当如何?”
于是,在这两个郡王还没有抵达封地的时候,朱棣就又下令把他们召回京城,软禁在京都。
软禁时期,这二王终于忍不住了,在酒后直呼朱棣的名讳,还对其破口大骂,被朱棣得直接将他们贬为庶人,除去了宗籍。
就算是被贬为庶人,他们也依旧在朱棣的管控之中,最后也找了由头将其处死了。到此为止,朱棣便算是彻底铲除了皇权的所有隐患,稳坐江山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6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