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讲述/张 旭(哈尔滨铁路公安处哈尔滨站派出所民警)
撰写/柯美旺
一直以来,我和身边的同事都喜欢喊他老孔。记得去年8月,派出所组建了一支服务队,取名叫“孔令贵服务队”。而孔令贵不是别人,正是我从警的首任师傅老孔。
军人出身的老孔,退伍后选择回到家乡成了一名铁路警察。家乡对于他来讲,“人不生、地又熟”,加上他工作十分积极,很快便成为单位的一把“好手”。不久,他调到了哈尔滨站派出所工作,也是在这里,他成了我的师傅。
对老孔的最初印象是从派出所每期的民警好人好事通报开始的。毫不夸张地讲,派出所每次通报,老孔都是名列前茅。渐渐地我知道,在老孔的眼里,事关旅客群众的事,哪怕是芝麻粒儿大的事,都是重要的事,必须全力帮助解决。
2007年临近春节的一天,凌晨4时许,老孔在候车室巡逻时,发现候车室坐席上有一个无人看管的包裹。他在座位附近看护了五六分钟,还是不见包裹的主人。于是,他将包裹带回了执勤室,联系铁路客运部门发布失物招领信息。又等待了近一个小时,仍然无人来领。老孔尝试打开包裹寻找有价值的信息。等他打开一看,瞬间捏了一把汗,包里装有四部新手机和八万元现金。
这么一大笔“巨款”,是救命钱?还是发放给工人的工资?老孔果断放弃了第二天的调休,历经两天的苦苦寻找,最终找到了失主于某。
去年春运期间,我跟着老孔一起经历了另一件事。那天,一名中年女子上完卫生间返回候车室时,发现她三岁大的外甥不见了。她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执勤岗找到了老孔,“扑腾”一下子跪在了老孔面前,歇斯底里地喊道:“求求你帮帮我,一定帮我找到孩子,这可是我姐的独生子啊!”就在这时,已经有不少乘客陆续上前围观,正在巡逻的我见状迅速上前帮忙。
经验丰富的老孔十分冷静,他立即扶起已经瘫软在地的中年女子,劝她先冷静下来,尽快找出孩子的身份信息和照片,同时通过对讲机报告指挥室,发动当班的同事一起寻找。结果,用了不到十分钟,老孔就在候车室的一处角落里找到了那名女子的外甥。
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人问老孔,从警30多年以来做了多少件好事。老孔十分认真地回答,他也不清楚自己做了多少件,只记得自己坚持做到了三点:遇到旅客寻求帮助时,一是没有拒绝,二是没有放弃,三是没有发生过一起投诉。话音刚落,会议室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老孔退休后回到了家乡,偶尔我会充当“传话筒”,把服务队队员们做的一些暖心事分享给他,电话的另一端,老孔总是笑呵呵地夸我们都成长了。
不经意间,师傅老孔已退休四个月有余,服务队再也看不到他忙碌的身影了,但他用实际行动演绎的为民故事,我们会继续讲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6 12:28:4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