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龙马奔腾万里春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2-28 07:0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广西着力打造区域性人才聚集区和面向东盟的人才高地——

龙马奔腾万里春

本报记者 蓝 锋

龙马奔腾万里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高层次人才孟开开博士(中)与实验室人员研讨番木瓜组培苗生长状况。 刘 映/摄

龙马奔腾万里春

南宁市国家级高技能人才陈仁桂(左一)带领团队成功铸造出世界最大的铝合金扁锭,三次打破世界纪录。(南宁市委组织部供图)

深度阅读

本报记者 蓝 锋

开年即开干,开干即建功。春节假后复工,34岁的浙江温岭人杨安定活跃在东兴口岸,这位曾在越南河内读大学的年轻浙商在东兴已逾10年,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东兴人,每天忙碌着他的红木加工贸易。

这些年,越来越多浙江人到广西工作生活,将生意从广西做到东盟,积极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2023年全年,人口只有21.8万,处在广西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最前沿的东兴,出入境人数达554.9万余人次。

人才引领发展。小小的东兴,大大的机遇背后,是广西开放发展的创业时势、逐梦时势、希望时势,是广西学方略、谋创新、抓落实,聚焦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人才高地,让各类人才背靠广西面向东盟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1 以政策为引

靶向延揽东盟国家优秀人才来华入桂

短短一年时间里,40岁的马来西亚电气工程博士吴晖锽就发表了4篇SCI论文。曾获“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的他,作为东盟杰青入桂计划的一员,在广西大学工作时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科研单位与人才双向奔赴的背后,是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作为重要支撑。

近年来,广西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桂战略,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创新人才引育文件,构建更加完整的政策链条、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推动形成人才发展比较优势,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

抓实抓细新时代人才强桂战略的各项目标任务,把人才工作的生产力体现在促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等实际成效上,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支撑向海图强、开放发展。

建立完善吸引东盟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深入实施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项目,支持45岁以下的东盟国家青年科技人才来桂开展为期6个月或12个月的工作交流。

出台深化外国人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许可管理若干措施,明确来自东盟国家、取得硕士以上学位且从事东盟国家母语教学的外国人,在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时可免除工作经历。

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权限全部下放至14个设区市,提升聘请单位就近办证便捷性,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结时限由全国规定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平均5个工作日,大大提升办证服务效率。

2 以会展为媒

强化面向东盟的人才交流对接

一个地区开放发展程度越高、区位优势越突出,人才的集聚效应就越明显。

广西充分发挥区位、平台等优势,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积极搭建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常态化的活动载体,以人文交流促进人才交融、以开放合作促进人才合作。

2023年11月,人社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首届中国—东盟人力资源合作与开发论坛暨中国—东盟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促成中国—东盟人力资源主管部门“10+1”首次实现“全家福”,26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首次集体亮相,近千家企事业单位现场洽谈,5万多人入场参会参展,其中超过3.5万名国内外高校毕业生、东盟国家留学生以及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参加人才交流大会,8500多人达成签约意向,超400万名观众在线上参与系列活动。

产学研平台既是人才引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支撑。

广西连续11年承办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大会,围绕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科技政策、重点领域、合作项目等,吸引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来桂开展探讨交流、达成多项共识,累计举办32场专业领域技术对接会,共有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代表1.4万余人、企业4000多家参加。

聚焦青年科技人才的汇聚交流,广西还持续举办“10+3”青年科学家论坛、“东盟青年科学家创新中国行”、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青年科技人才的交流合作、互学互信。

3 以培育为径

推进与东盟国家教育双向交流合作

多年来,广西与东盟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覆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多方协同参与的教育交流合作体系架构日益完善。

先后举办7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全区24所职业学校积极“牵手”机械制造、纺织、建筑工程等行业企业“走出去”,在国(境)外开展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或技术服务,建成28个海外培训基地,为企业培训技术工人年均超1万人日。

同时,联合东盟国家院校、企业推进合作办学项目,区内34所院校与东盟职业院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3所高校的项目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建设和运行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云平台,成立中国—东盟金融与财税人才培训中心等9个国家级东盟人才教育培训中心,累计为东盟国家培训卫生、旅游、农业、法律、财税等领域专业人才超万人。

职业教育“走出去”在提速,“留学广西”品牌建设也正在形成。

近年来,广西组织高校赴越南、泰国、印尼等7个东盟国家以及其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举办“留学广西”国际教育展25场,吸引东盟国家学生将广西作为留学首选目的地。目前,全区高校在册留学生7490人,其中来自东盟国家留学生5100人、占比达68.1%。

此外,广西还加强面向东盟的智库建设和技术技能培训,在广西大学设立中国—东盟研究院,选派2000多名越南语、泰语、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的师生赴东盟开展交流学习,每年接收大约1600名东盟国家师生来桂学习和从事科研合作。

4 以平台为基

密切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

“我们与文莱大学、文莱技术理工大学开展适合养殖的本土海水鱼选种育苗,至今已选别出形体健硕、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较高的金目鲈鱼子二代近20多个家系。”广西海世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韦成昱说,经过双方科研人员的攻关努力,顺利帮助文莱结束了海水鱼养殖用苗依靠进口的历史。

韦成昱提到的合作,始于海世通(文莱)公司在文莱建设的海洋渔业综合开发项目,目前已初步完成文莱优势海水鱼种质资源库的一期建设,为文莱及东盟国家渔业长久发展和国内优势海水鱼引种需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起来,找准与东盟共挽的契合点,以人才对内对外交流合作助力加快打通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广西与东盟各国在人才领域合作新模式、新路径的积极探索,持续推动着中国—东盟科技创新合作。

在深化技术转移合作方面,持续推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与9个东盟国家建立政府间“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并与7个国家组建双边技术转移联合工作组,4个离岸技术转移合作平台,构建覆盖东盟十国和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在深化科创平台共建方面,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曼谷创新中心、广西南洋科技创新中心、中国—东盟地球大数据区域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联合中国科学院在泰国曼谷建设中泰东盟创新港,支持广西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东盟国家建立20个联合实验室或创新中心、12个农业科技园区,促进中国优势产能“走出去”,加快建设面向东盟集产业、教育、智库于一体的产教集聚示范区。

在深化多领域联合攻关方面,联合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缅甸、越南等国,围绕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海水养殖等开展技术攻关,有力填补了相关领域技术空白。

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做大人才国际交流的“朋友圈”。广西深化拓展与东盟国家在人才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人才工作的“一池春水”,正在推动形成人才奔涌的“新高地”,人才队伍这个“关键力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能量”“最大增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8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七秩弦歌育桃李 百年逐梦向未来
...游等领域的20余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鲲鹏展翅凌万里,逐梦扬帆再起航。“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里,在建设壮美广西的新起点上,
2023-12-29 07:04:00
广西推动构建中国—东盟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平台
...文转自:中国新闻网(第20届东博会)广西推动构建中国—东盟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平台中新网南宁9月15日电 (玉韩 林浩)9月15日,2023中国—东盟制造业与职业教育合作发展论
2023-09-15 22:11:00
人民日报海外版 | 广西累计为东盟培训300多名矿业人才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庞革平广西累计为东盟培训300多名矿业人才《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5月27日 第9版)本报南宁电 (庞革平、周复宏)近日,2024年(第十一期)中国
2024-05-27 14:56:00
广西:筑起职教对外开放创新高地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图、一篇报道介绍广西如何深化产教集聚融合,构建面向东盟的职教共同体——数据带你看组图带你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中国—印度尼西亚新能源汽车现代工匠学院留学生展演印尼传统乐器昂格隆
2024-08-18 16:57:00
增进交流互鉴 广西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多点开花”
...新格局,已与泰国两所大学共建国际学院,拓展了广西与东盟国家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广西政协委员、广西外国语学院董事长韦茜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
2023-01-13 17:13:00
...市,逐渐向小镇乡村拓展。广西推出“海上新丝路·东盟万里行”大型主题文化交流活动历时四个多月,行程五万多公里,先后走访东盟各国数十个城镇乡村,全面展现广西与东盟携手共建21世纪
2023-09-24 06:50:00
中国与东盟药品监管合作全面深化
...药物研究基地,启动人才培训和合作基金项目——中国与东盟药品监管合作全面深化记者/奚振海和合共生建家园 命运与共向未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本报防城港讯
2023-09-15 07:04:00
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研修活动(第1期)在南宁举办
...广西频道活动现场。自治区科技厅供图为深入落实《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发展合作倡议》,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合作,5月21日至25日,由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广西
2025-05-27 09:01:00
分享新经验 汇聚新智慧
...学院供图12月2日,高质量金融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中国—东盟金融科技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举行。国内金融行业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金融人才培养的
2023-12-11 11:06: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以科技破局!乌拉特后旗生态项目成果初现
10月28日,采访人员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阴山一线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现场看到,一排排新植的梭梭扎根沙地、舒展新绿,东西绵延60公里
2025-11-05 10:56:00
宁德时代在天津新设绿色能源科技公司
近日,时代骐骥绿色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宋辉,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2025-11-05 11:00:00
华测导航成立智能技术公司,含机器人业务
近日,深圳市华测导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工业机器人制造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
2025-11-05 11:00:00
全国地产人都在观摩,中建·玖上琅宸「颠覆级实景」远超想象...
所谓“标杆”,本质上就是人心里的一杆秤。随着上海房地产市场无限内卷,客户不再为三两句话术买单,实景胜于雄辩,成了如今最值得笃信的答案
2025-11-05 11:56:00
把房子盖成奢侈品 上海的地产开发正在变得更卷!
上海人曾经极度羡慕杭州,因为绿城和滨江这两家地产公司的存在,这个城市的住宅品质竞争卷到天上去。审美水平稍逊的开发商,都不敢在杭州拿地
2025-11-05 11:56:00
华域汽车持股公司成立动力科技发展公司
近日,清陶动力科技发展(昆山)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凯,注册资本为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汽车零部件研发
2025-11-05 14:00:00
上海电气成立绿创纪元科技公司
近日,上海绿创纪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孙宇,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生物质燃料加工;生物质成型燃料销售
2025-11-05 14:00:00
阳光电源等成立科技公司,含集成电路芯片业务
近日,合肥世特美智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雷红勇,注册资本为1368万元,经营范围包含:电子元器件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
2025-11-05 14:00:00
田地获批担任贵州凯里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总监
11月4日,黔东南金融监管分局发布关于田地贵州凯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总监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田地贵州凯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总监的任职资格。
2025-11-05 08:42:00
李筱汐获批担任广爱保险经纪云南分公司主要负责人
11月4日,云南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李筱汐广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主要负责人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李筱汐广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主要负责人的任职资格。
2025-11-05 08:44:00
李为明盛京银行董事任职资格获批
11月4日,辽宁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李为明盛京银行董事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李为明盛京银行董事的任职资格。
2025-11-05 08:47:00
卫勇上海东正汽车金融董事、董事长任职资格获批
11月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关于卫勇上海东正汽车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卫勇上海东正汽车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2025-11-05 08:49:00
赛力斯汽车公布方向盘折叠专利
近日,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申请的“基于多场景的方向盘折叠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终端”专利公布。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
2025-11-05 09:36:00
“反向开票”破局资源回收困境 三河税务助力“两新”链条畅通循环
河北新闻网讯(蔡茜、魏鑫)随着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以下简称“两新”政策)的持续深化,构建高效顺畅的资源回收循环体系
2025-11-05 10:22:00
中国交建等在泉州成立重工装备公司
近日,中交天和交发(泉州)重工装备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经营范围包含:隧道施工专用机械制造;隧道施工专用机械销售
2025-11-05 10: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