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中国代表队角逐2022—2023赛季FLL世界锦标赛奖项
助力未来数字人才培养和科创教育发展
由中国4所学校组成的3支优秀代表队,参加了4月19日至22日在美国休斯敦举办的2022—2023赛季FIRST LEGO League(FLL联盟)世界锦标赛,其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FLL Explore中国代表队荣获“全球核心价值奖”,成为全球获得该奖项的4支队伍之一。乐高教育FLL赛事活动覆盖全球超过110个国家,每年有近100万学生参与其中。最终本场有168支队伍、1100多名4至16岁学生以奥运会赛制的形式代表各自国家参加本届世界锦标赛。其中,中国代表队展示了独特创意:以可持续能源的进一步开发,结合相关职业特点,打造了低碳环保的未来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型产业经济助力。
作为全球知名青少年机器人科创活动和国际赛事,“FLL联盟”是由乐高集团与非营利组织FIRST基金会于1998年联合创办的公益青少年机器人科创赛事联盟,25年来为来自110多个国家的4至16岁学生提供科研机会和机器人赛事活动。孩子们通过寓学于乐且动手实践的STEAM学习体验,学习相关领域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积极运用技术的信心。在国内,乐高教育和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达成多年战略合作,以“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之央馆-乐高教育科创活动”的形式在全国落地FLL项目,开展省市级和国家级活动,为国内所有学生提供参与全国科创活动和世界级科创活动的机会。
今年中国代表队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市八一学校、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和甘肃省玉门市第三中学。他们在上赛季全国7000多支队伍中崭露头角,最终代表中国参加本届FLL世界锦标赛。这些青少年学生通过机器人比赛和创新项目研究,充分发挥他们的科创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了中国科技教育创新的成果,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了卓越的团队协作、创造力、审辩式思维、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项目负责人强调:“我们与乐高教育之间的战略合作在推动中国科技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与乐高教育联合发起的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之央馆-乐高教育科创活动,旨在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能力,积极推动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和融合创新发展,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数字人才。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中国学生有机会参与FLL国际交流活动,因为这项活动不仅能提升孩子的21世纪核心素养,更能够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目前,FLL社区在国内已拥有包括学生、教练、裁判、志愿者、学校管理者和政府主办方在内的超过10万名成员,且参与度极高,对于乐高学习系统使用和实践应用案例的产生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如乐高教育SPIKE科创基础套装和SPIKE Prime科创套装。乐高教育中国区负责人刘琼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中国代表队学生在全球舞台上取得的非凡成果,让更多学生和家长通过中国代表团的故事了解乐高教育寓学于乐的教育理念。乐高教育FLL科创活动作为一个国际科技创新的学生项目,将继续为国家科创教育贡献力量,助力国际交流和文化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实践进程。”
这届FLL世界锦标赛的闭幕式正式开启2023—2024新赛季主题“MASTERPIECE(匠心艺启)”。艺术(Arts)融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AM)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去创作、表达和沟通。新赛季中,FLL联盟将鼓励世界各地的4至16岁的青少年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思考如何以全新的方式在STEAM领域进行创作与自我表达,从而对未来相关行业进行革新。
乐高教育赛事活动全球总经理Camilla Bottke表示:“FLL的每个赛季都会精心选择主题,它需要与现实世界紧密相关,鼓励学生通过科研探索和动手实践解决这些社会的挑战。即将到来的‘MASTERPIECE(匠心艺启)’新赛季也不例外,赛事将促进学生了解并运用艺术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领域中的表达和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沟通协作能力,激发STEAM学习和就业的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并引领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0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