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从冬牧场到中亚大陆再到离岛 他们去远方探索然后写一本非虚构作品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2-27 11:45:00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

选择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深入探索,甚至在其中生活一段时间,写一部非虚构作品,这种有效的创作方式,带来不少优秀的作品。比如李娟曾跟随一家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然后写下《冬牧场》;又比如刘子超踏上中亚漫游之路写出《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2024年春天伊始,由青年作家库索前往日本离岛生活一段时间后所写的非虚构作品《离岛:于偏僻之地重建生活》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再次引人注目。

从冬牧场到中亚大陆再到离岛 他们去远方探索然后写一本非虚构作品

《离岛》

那些年轻人为何选择去可能性很小的偏僻之地生活?

库索自2015年起移居日本,现居京都。在一次前往日本冲绳的旅行中,库索第一次接触到“离岛”这个概念。离岛,从概念上来说,是指那些远离本土的岛屿。当她把冲绳的离岛全都去过一遍之后,懂得了日本人对离岛的想象。它意味着透明的大海、丰裕的自然、美味的海鲜以及一种与世隔绝的理想生活——悠闲缓慢,自给自足……总之,在日本,当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想要逃跑的时候,他们总是去离岛喘一口气。而且还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自愿放弃城市,奔赴离岛。在某种程度上,离岛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据库索从当地杂志上了解,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分类,除了5个主岛之外,其余的岛屿被称为“离岛”。多数离岛处于无人岛状态,但即便是少数的有人居住的离岛,如今也仍有416个。离岛人口总数为61万余人,占据日本总人口的0.5%——也即是说,每200个日本人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离岛。

从冬牧场到中亚大陆再到离岛 他们去远方探索然后写一本非虚构作品

库索

这让库索感到好奇:那些人为什么生活在离岛上?为什么没有离开?为什么还有新的人移住?冲绳的八重山群岛作为日本最著名的离岛目的地,毋庸置疑已经被高度观光化。可是,除它之外,在那些还没有太多游客涉足的离岛上,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不追求金钱与成功的年轻人,为什么选择了离岛?还是说,这在未来会成为一种主流的价值观?来到这里的年轻人正在做什么?他们如何建设生活?他们如何和当地人相处?世界遗产和历史文化之类的噱头,对他们的生活有帮助吗?当地人又如何在这些噱头下改变自己的生活困境?人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遭遇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库索踏上了前往离岛的旅程。

带着好奇,库索历时三年,独自走访了日本最为偏僻的数个小岛,切入这个鲜为外界所知的边缘地带。

其中包括长崎县的五岛列岛、佐渡岛、隐岐岛。在隐岐岛上,库索直接联系当地的一个人家去住上了一阵子。

她发现,岛上没有超市、便利店、医院或任何娱乐设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半个世纪里急剧流失人口,少子化和高龄化现象空前严重。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性别歧视、传统文化与艺术无以为继……耕田捕鱼的原住民为生计所困,只能奋力逃离。但与此同时,满怀热忱的建设者正为离岛带来转机,如同海风吹来的种子,扎根于泥土深处。有人追求丰裕的自然与新鲜的时令食物,有人试图重拾对邻里与亲密关系的信任,有人溯源历史与民俗、希望在现代复刻古典之美。民宿、学校、图书馆、咖啡屋、酿酒厂在一无所有之地生长起来。从数日的观光之旅,到长久的眷恋与停驻——见过世间美好风景的冒险家,将人生“归零”再出发,合力创造出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如同它的名字中浓缩的意义,离岛偏僻的特性可想而知。但库索发现事情另外一面,正由于其在日本国土上的边缘性,使得这些小岛成为日本历史上曾一度最“国际化”的地方:它们曾是遣唐使前往大唐时告别日本的离岸之地,也是他们归来时登陆日本的第一站;它们曾经是亚洲海上繁盛的贸易港口,中国人和朝鲜人都在此留下了生活痕迹;它们还曾是江户禁教时期基督教徒的藏身之地,保存着完好的教堂建筑群……这些文化价值令它们在今天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甚至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同时,又由于它们远离本土的封闭性,在明治之后的漫长时间里,较少遭受现代风潮的侵蚀,这令它们成为日本传统文化和传统艺能保存得最好的地方。

总之,关于离岛,库索发现其有两面性,既存在着多元的价值、启示和可能性,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维持人类活动时所面临的问题。在日本近代化的进程中,年轻人从农村涌向城市,传统农业和渔业衰落,农村集落解体,传统艺能因为后继无人而面临消失,都是离岛真实面临的困境。如果离岛上的最后一个住民消失,那么它将从此变为无人岛,再无公共交通工具前往。

最近二十年,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爆炸、资源不足,而农村却日益高龄化和少子化、人口过疏的问题,日本政府一直在积极倡导年轻人移住到地方和农村,并为此推行了许多优惠政策。离岛成为被政府大力提倡回归的重点目的地之一。于是,在离岛上发生的,又成了代表整个日本现状的另一幅缩略图:各个地方政府想出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年轻人。

在离岛上,人们从雏形和轮廓上改变生活

在岛上的日子里,库索遇到了形色各异的人,他们成为《离岛》这本书的主角。留在岛上的人各有各的困境,来到岛上的人也各有各的目的:有人确实是为了美丽的大海、丰裕的自然和安全的食物,有人在3·11大地震后失去了对东京的信任,有人对城市生活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怀疑,有人从海外归来、开始寻找日本传统文化的源流,有人离开了岛屿又回来继承家业……竟然也有来自全世界的人住在这里——一个美国人在当私人导游,一个法国人栽培葡萄准备酿造红酒,一个德国人种菜种得风生水起……“离岛比我想象中更开放也更活泼,来自外部的人们为它找到了更现代化的世界性表达。在寻找理想生活和扎根于土地现实之间,在矛盾和冲突之后,他们的选择尤为有趣。”

如今的岛民,不仅由原住民构成,新移民也占据着同样的比重——这些具有创造性和国际视野、想要建设自己理想生活的人们,正让离岛上萌生新的种子。当他们对我说起“城市里没有生活,离岛上可以建造生活”的时候,库索总有个隐隐的感觉:“战后的日本就是这么长出来的——是拥有类似心态的一群人,最终将东京建成了一座国际化大都市。”

在城市里,很多人“飘在空中”,而在离岛上,人们扎根于土地。“他们让我看到一种充满养分的人生。在城市里,人们早已默认成为机器上的一枚齿轮,并且努力获取更多金钱和物质来适应生活,但在离岛上,人们从雏形和轮廓上改变生活。今天在离岛上建设生活的人们,更重视自然与自我,他们不为任何机器和系统服务,只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离岛是一个宽容的容器,让生活长成他们想要的样子。”库索在书中写道。

写离岛,但同时也不只是写离岛。库索写道,“离岛不止是日本社会的缩影,也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我们存在于宇宙的孤独时间之中,但是它如何以无限广阔承接我们短暂的一生,我想借由离岛,在离岛遇见的人们弄明白这一点。”

《离岛》是一本从真正经验长出来的书

2月25日,在北京一家书店,刘子超与库索有一场围绕《离岛》的新书分享会对谈。刘子超谈到,很多作者一辈子会写很多本书,但是只有几本书真的是从他的内心深处,从他的自我经验里生长出来的,“因为当你成为一个很熟练的作家的时候,你可以仅仅凭借你的技术、你对这个文体的掌握,就能写出一本书来。而且可能绝大部分读者看不出来这本书不是从作者真正的经验里生发出来的。但《离岛》是一本从真正经验长出来的书。”

从冬牧场到中亚大陆再到离岛 他们去远方探索然后写一本非虚构作品

新书分享会

在离岛的生活,不只是带来一本书的诞生,还深深影响了库索接下来的人生选择,“我找到了未来写作的方向。此前我出去不会跟人说我是作家,因为我觉得这个事不是很成立,我不能保证我是不是能一直写作下去:一个是自己的生活状态问题,还挺没有安全感的,另外一个是我不敢确定自己是不是有想要写的题材。但是我去到离岛看到那么多人在摸索生活,我可能也可以试着去摸索一种此前没有人过的这样的生活,所以我那天觉得应该把写作这个事情继续下去。第二点是,我在离岛上发现不,大家都很有斗志,年轻人们虽然每天很忙碌,但那种忙碌不是那种卷,而是知道自己在建设什么,还有很多海外回来的人、大城市来的人,我突然意识到现在日本最有创造力、最有趣的人,他们可能在偏僻的地方,在乡村。我很想沿着这个线索写下去。”

(图片由广西师大出版社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7 1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娟:不会再有下一本《冬牧场》
李娟:不会再有下一本《冬牧场》 2021年7月22日,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场婚礼上,宾客捧着的盘子里是面粉和加了酥油的牛奶,分别代表塔吉克族农耕和畜牧的精华,意为美好的
2023-11-02 16:18:00
“邦交国”清零倒计时,大陆对台禁令见效,外资离岛,洪秀柱促统
...这两国分别是谁?另一边,大陆对台禁令见效,外资纷纷离岛,洪秀柱促统,给赖清德上了一课。当下,随着中国大陆的国际影响力持续增长,台当局所谓“邦交国”接连与其断绝关系,今年年初,
2024-05-14 10:40:00
大陆对台禁令生效,民众加速离岛,钝刀子割肉更痛,赖清德求对话
大陆对台禁令已经产生明显效果,赖清德求与大陆展开对话,他具体都说了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近日,民进党当局与美国洽谈所谓“21世纪贸易倡议”,在第二阶段的谈判中,台方代表终于鼓足勇
2024-05-06 10:10:00
卸任半年,蔡英文终于离岛,美智库发现,解放军收台出现2种模式
卸任近半年的蔡英文终于离岛,又开始有大动作了,与此同时,美智库发现,解放军收台出现2种模式,蔡英文离岛所为何事?解放军收台的2种模式又是什么?近日,有台媒消息指出,卸任近半年的台
2024-10-08 11:27:00
重庆作家长篇非虚构作品《仰天长啸》付梓出版
...录这一壮举的《仰天长啸》,得以付梓出版,它是国内第一本以文学形式全面挖掘、梳理、再现重庆关岳庙这一人文地标在89年前那场全民族抗战中历史地位的传奇之作,是对重庆历史文化记忆的
2025-01-22 10:46:00
哈萨克斯坦,一个要命的问题
...最大的内陆国,幅员面积达272.49万平方公里,比其他四个中亚国家加起来的两倍还多。中亚五国▼在地理单元上,哈萨克斯坦主要可分为北部湿冷平原、中部哈萨克丘陵,里海沿岸低地和东
2023-01-05 19:51:00
中免海南智慧零售全域数字化加速
...:经济参考报近年来,作为中免集团在海南的主营业务,离岛免税销售势头持续强劲,不仅成为企业的“吸金”利器,更是成为海南自贸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于2011年4月
2024-05-20 03:21:00
翻译和主持,都是让自己成为“一座桥”
...欲望。从外语院校大学毕业后,他被当时供职的央企外派中亚工作了几年,在异国他乡,除了通过当时风行的电子阅读器满足阅读需求,他开始兼职翻译。“当时国内兴起了一股‘跑步热’,我自己
2023-04-18 04:36:00
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同比增长95%创历史新高
央视网消息:参加此次中国—中亚峰会的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它们位于亚欧大陆接合部,是贯通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这五个国家领土面
2023-05-10 13:2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十四五”·大图景 小目标|孕妈宝妈的“定心丸”
11月5日,在邯郸市新育幼儿园托大班,老师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 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摄11月5日,邯郸市妇幼保健院二楼孕产保健门诊
2025-11-17 08:01:00
400多年前,明代士大夫李之藻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彩绘中文版世界地图。如今
2025-11-17 08:01:00
国家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旨在为全体参保人提供规范、公平、可持续的医疗保障。如今,医疗保险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但部分参保人在医保待遇享受方面仍然存在认知误区
2025-11-17 08:03:00
11月15日,由华文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山西大学承办的“华文教育·华文教师”研习班在太原结课。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60位华文教师齐聚太原
2025-11-17 07:08:00
每逢“双11”,预售、满减、秒杀、折扣各种优惠让人眼花缭乱。此刻的你也许还沉浸在“剁手”的快感中,翘首等待自己的“宝贝”送达
2025-11-17 07:51:00
一场由犬只伤人引发的邻里纠纷,最终演变为一死一重伤、一人涉嫌故意伤害被公诉的悲剧。11月13日,山西长治“狗咬人引发的血案”一审在山西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2025-11-17 07:51:00
距离“十四五”收官还有不到两个月,各地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陆续揭晓。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GDP万亿城市的表现尤为引人关注
2025-11-17 07:53:00
没花一分钱却得到了一处总价313万元的房产,这对任何人而言,除非“撞大运”、否则无法想象。然而,它却在来西安创业的河南人小谢身上发生了
2025-11-16 07:58:00
西安2025—2026年供暖季已于2025年11月15日零时正式启动。市民朋友们,您家的暖气是否如期而至?在供暖首日开展直播活动
2025-11-16 08:30:00
南报网讯(记者钱红艳)市招考院发布消息,我市202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将于11月19日至20日进行网上报名
2025-11-16 08:43: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婷婷通讯员陈欣睡眠障碍患者告别“碎片式”诊疗,获得连贯精准的解决方案;医生有了“智慧助手”
2025-11-16 08:44:00
“墨韵载成语 书魂传经典”—《吴福春楷书成语》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圆满举行
冬日长安,书香与墨韵交融。11月15日,由陕西省书法家协会、陕西省图书馆共同主办的“墨韵载成语书魂传经典——《吴福春楷书成语》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举行
2025-11-16 11:40:00
大皖新闻讯 11月15日上午,2025中国黄山书会开幕之际,“时代之光·青年作家创作营”签约仪式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黄山书会主舞台举行
2025-11-16 11:51:00
应对强降温,北京发出“升温令”提前供热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受强冷空气影响,11月15日夜间至17日白天北京有大风天气,16日至17日气温明显下降。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委供热办了解到
2025-11-16 15:33:00
上手快又解压 年轻人热衷亲手织围巾
图为市民杜鹃编织围巾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这样的画面:温馨灯光下,妈妈捏着两根毛衣针,灵巧地来回穿梭,不几天就能织成一条“温暖牌”围巾
2025-11-16 15: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