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为了流量剧情靠演、话术靠抄?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6-11 14: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济南时报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多名网红医生在自媒体上发布视频或文章,讲述了其在下班后为患者加号看病的经过。但该网友发现,这些医生讲述的故事情节过于雷同,有摆拍造假的可能性。

记者检索后发现,至少有20名网红医生都发布过此类雷同故事情节:患者从远方来,不会预约也不会挂号,为此打算在候诊区留宿一宿。医生给患者开方子后,医生助理也都会再询问医生。这些文章或视频的标题或第一句话几乎一模一样。

一名在网上发布过此类故事的医生承认,这些内容系其宣传团队“添油加醋”所致,拍摄时他只是照着稿子念一遍,今后他会加强此类视频的监管,督促签约的M CN机构改正这些问题。

多名医生账号讲述故事被指“过于雷同”

“如果医生的心都黑了,这世界还会有白吗?”2024年1月3日,一名有42.7万粉丝的儿科医生郭某在其认证自媒体平台上,用这句话开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该医生从门诊下班后,发现候诊区有一对母女,“我看了看医院,已经几乎没有人了。”郭某询问后得知,母女从广西坐火车赶来看病,没有预约也不会挂号,于是想着在候诊区睡一宿,第二天再挂号。

郭某视频中称,他当时“心里一酸,心情很复杂,我假装回过头去,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他怕母女夜里受冷生病,因此加班为孩子看了病,得知孩子得的是抽动症,为孩子开了方子。母女离开后,助理问医生直接开方子是否合适,郭某表示:“我仅仅挨的是批评,病人承受的事更多。如果医生的心都黑了的话,这世界还有白吗?”

在视频的评论区里,不少网友为该医生的行为所感动而点赞。

然而近日有网友发现,同样温暖人心的故事,出现在了全国数十名医生的自媒体账号上。这些故事不但剧情高度相似,就连视频开头的话,也都是相同的:“如果医生的心都黑了,这世界还会有白吗?”

比如2023年9月一名有6.7万粉丝的肛肠科医生李某发布在微博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同样是:“如果作为一名医生的心都黑了,这世界还会有白吗?”李某的讲述中,同样有一对母女从广西坐火车来看病,但没有预约也不会挂号。李某在文中用了和郭某同样的表述,称她感觉“心里一酸,心情很复杂,假装回过头去,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我担心母女在冰冷的椅子上躺一晚上,万一再感冒又是一笔开销”。

李某说,孩子存在便秘的情况,于是她给孩子开了方子。母女离开后,同样出现一个人问李某:“直接给她们方子真的没事吗?”李某也用了和郭某同样的话回答说:“可能我仅仅挨的是批评,病人承受的事确实更多。连医生心如果都黑了,这世界还有白吗?”

李某在这条微博中发布了两张照片,前一张是医生在工作,后一张照片是一名母亲抱着一个小女孩。记者检索发现,后一张照片最早出现在2020年的一条新闻中,讲述的是重庆某医院内,一名二胎妈妈在候检区靠着3岁女儿睡觉的故事。

再如今年3月13日,一名有25.6万粉丝的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胡某在其认证自媒体账号上发视频,开头同样说道:“医生的心都黑了,这个世界上还有白的吗?”视频中同样出现了坐火车从外省而来,却不会预约、挂号的患者。胡某看到后同样表示:“心情比较复杂。老人躺一宿感冒着凉了,又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胡某称给老人看病后,同样有助理来提醒说,这样把方子给患者,医院不就没有利润了?胡某在视频中回应说:“医生治病救人的心都失去了,这个世界还可能是白的吗?”

有医生称故事系宣传团队“添油加醋”所为

记者检索发现,至少有20名医生的自媒体账号,均发布过与上述故事极为雷同的内容。医生来自黑龙江、内蒙古、河南、湖南、贵州、北京等多地。

在不同医生的讲述中,常常会出现几乎一模一样的话语,比如多名医生在看到患者等待后,都会说:“我的心情很复杂,假装回过头去,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同时感慨说:“(患者)在冰冷的椅子上躺一宿,万一感冒着凉,又是一大笔开销。”此外,多名医生在学生或助理提出担忧后,都异口同声地表示:“我仅仅挨的是批评,病人承受的事却更多。”相关视频及文章内均没有内容为演绎或虚构的提示。

记者注意到,在某医疗自媒体平台上,一些发布了此类遭遇的医生显示与MCN机构签约。其中一家M CN机构签约的医生中,就包括前述于今年1月发布了此类故事的儿科医生郭某在内多名发布了前述雷同情节的医生。

6月8日,郭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他曾有看到患者从外地赶来,并为这些患者加号的经历。但是他的自媒体上发布的视频故事是宣传团队“可能做宣传的时候添油加醋了,实际没有那么夸张,我已经让他们删掉了”。

当记者询问,视频内容是不是M CN机构让他照着稿子念了一遍,郭某予以承认。他称自己临床工作比较忙,“有时候发这些东西,会大致看一看,比如科普类的。像这种故事类的可能都不让你看。”

记者就为何多名签约医生发布了雷同内容等情况联系了该M CN机构官方社交账号,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客服称很多患者看视频后前来预约

记者注意到,该MCN机构也在社交平台上注册了官方账号,平时经常转发医生发布的文章、视频。其中一名在某平台有14.2万粉丝的耳鼻喉科医生刘某某的账号显示,刘某某也与这家MCN机构签约合作。

今年3月,刘某某在微博上曾发布过一篇文章,该文章中同样出现了从外地而来,但不会预约挂号,只能在医院苦等准备过夜的患者。刘某某称,她了解情况后,立即为老人加号看诊。

刘某某的账号上,经常发布家长带儿童来就诊的视频,在很多视频的评论区里,会留下预约挂号的客服微信和电话。

记者以患者家属的身份联系到该客服人员,其表示刘某某非常擅长诊疗过敏性鼻炎等耳鼻喉疾病,因此来就医的患者很多,患者需要提前1到2周通过客服人员预约,为患者挂特需门诊的号,每次挂号费为300元。有不少患者都是在网上看刘某某的视频后,来预约挂号的。

6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刘某某坐诊的医院,诊区外有多名家长带着孩子在等候就诊。一名家长说,他是带孩子从山西过来专门找刘某某就诊的,这是他第二次为孩子预约刘某某的特需号。

“我是看了刘某某的网络直播,才带孩子来看病的。”这名家长表示,上一次来看病时,他也是通过客服在网上预约,除了300元的预约挂号费,他还花了几百元的药费,“总共花了1000多元钱”。

该医院的工作人员表示,刘某某没有普通门诊,患者来看病时应先通过网络预约,该院买药不能使用医保。专家称如用虚假故事蒙骗公众终会露出马脚

四川大学新闻系退休教授张小元告诉记者,如此雷同的故事,真实出现在这么多医生的经历之中,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出现同样的语言表达的概率就更低了。

张小元说,实际上近年来创业、三农等领域也曾出现过大量故事高度雷同的视频,后来被发现都是M CN机构编造类似的剧本,误导公众信以为真,以此博取流量。这类情况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次大量医生讲述如此高度雷同的故事,很可能也是类似的原因。

“网络的基本逻辑就是通过吸引流量,实现变现。但能够吸引流量的剧情可遇不可求,加上一些MCN机构‘偷懒’,将吸引流量但剧情相近的剧本套用在很多主播身上,导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张小元说,尤其是一些剧本看似暖心,但实际是利用虚假的故事蒙骗公众,这种行为最终注定会露出马脚。

张小元表示,对于自媒体上传播的内容是否真实发生,医生本人应该一清二楚。这些网红医生应该承担起传播真实信息的责任,能够自觉规避虚假的、有误导性的信息。与此同时,很多雷同的视频、图文出现在社交平台上,按照现在社交平台的算法和技术应该不难发现,社交平台也不能只追求流量,而应该加强对相关账号的监管,如果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予以处罚。最后,相关部门也应督促社交平台和医生履行好各自的责任,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加大对涉医网络直播带货、信息内容、传播秩序等的监管力度。重点打击违规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广告,以及散播涉医谣言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严肃追究散布不实信息责任人,不断完善健全治理涉医网络直播联合处置工作机制。

今年5月,抖音安全中心发布案例称,某整形机构医生陶某(账号“老陶说真话”,粉丝148.4万;账号“我最勇敢”,粉丝17.4万)在多平台发布手术室场景的视频称:一位病人与朋友喝酒、唱歌、泡澡后突发脑血管爆裂,经抢救仍未脱离危险。

该视频引发大量网友关注。平台“无底线博流量”治理专项团队研判发现,陶某在过往视频中曾透露自己为安徽某整形机构医生,按常理不太可能参与此类急救,该视频高度疑似虚假摆拍。

经当地卫健部门和网信部门调查,陶某执业的整形机构负责人承认,陶某称该视频是“自己在家自编自导的”。陶某虚假摆拍并且未注明“演绎”的行为,违反了关于“演绎”类作品的内容创作规则,平台决定对其账号“老陶说真话”“我最勇敢”无限期封禁。 (据北京青年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多名“医生”跨专业科普,甚至“擦边”博流量!不少账号内容被清理
...,帮助公众提升对身体健康的科学认识。不过,一些博取流量的科普乱象随之出现,编造剧情、直播带货、认证不符、跨专业科普、擦边软色情……近年来,网络平台对医疗健康认证医生账号的管理
2024-09-02 13:47:00
...拍摄的短视频并销毁横幅,判决后双方服判息诉。张某和李某合伙做生意,2019年12月,郭某与张某签订合同,约定郭某为张某和李某加工护栏,郭某的工钱也由张某和李某二人支付。其间,
2023-06-15 06:48:00
...,日常生活来源主要依靠保障金和姐姐一家的接济。姐夫李某清介绍,2022年,村干部王某介绍,让郭某成去王某外甥段某波的矿产公司当法定代表人。平时,郭学成可以在矿上当门卫,每月收
2025-05-17 19:09:00
这样的担保千万不能做
...法院,急切地询问道。据郭某介绍,2018年,他接到同学李某的求助电话,称其母亲在当地购房需要贷款担保,而恰好郭某有工作单位,符合银行担保的条件,所以李某请求郭某为母亲进行贷款
2023-01-03 05:41:00
两男子相互举报酒驾 ,刚还在一起喝酒
...和我一起喝酒李XX也酒驾!”。民警通过调取监控,确定李某当日有饮酒及驾驶机动车行为。当对李某进行呼气式酒精检测后,检测结果为62mg/100ml,涉嫌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这相互
2023-12-06 17:10:00
...工作高效 执行到位”字样的锦旗。据了解,2022年9月,因李某拒不支付水泥货款,郭某将其起诉至汝南县人民法院。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约定李某于2022年10月起,分期支付郭某
2023-07-10 00:33:00
...、劳务类自媒体从业人员逯某青、陆某、张某志等为吸引流量,将网上相关信息二次编辑,编造发布“富士康山顶宿舍已搬空,要腾出来给立讯员工使用”等虚假信息。经公安机关调查,上述人员对
2024-04-29 14:53:00
婚内转给“小三”170余万元,离婚后原配发现,起诉获全部返还
...所有,由刘某支付徐某一定比例的房屋补偿款。案例七:李某诉张某赠与合同纠纷案李某系张某的祖母,位于青岛市某小区房屋系李某唯一住房。张某父亲通过哄骗、软磨硬泡的方式,使李某极不情
2024-03-07 17:08:00
...了拖欠的工资,为当事人解决了烦“薪”事。2021年9月,李某在郭某经营的饭店从事厨师工作,因郭某拖欠工资,遂向桂东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判决,郭某应支付李某1.6万元工资
2023-12-30 01:03: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
外卖小哥“耳尖”识电诈 保住女子12万元孩子读书钱
南报网讯(通讯员秦公轩刘叙麟记者王茸)近日,一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听到一名女子在打视频电话,对方疑似教她如何转账,热心的外卖小哥赶紧报了警
2025-11-01 09:44:00
【天眼快评】女儿为留学欲卖病父唯一住房,一纸判决见温度
10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则由广东珠海香洲法院审理的家庭纠纷案件。2008年,小美的父母购入一套房产,两年后登记在时年仅6岁的小美名下
2025-11-01 19:44:00
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分享润初心 文字力量伴成长
鲁网11月1日讯10月28日,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团队的各位老师们齐聚一堂,将教学里的细碎故事、教育中的点滴思考,融进阅读的时光里
2025-11-01 20:41:00
“黄昏恋”她向他大额转账 这样的借款,可讨回吗?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海法宣)“恋爱期间钱款来往需谨慎。”这话不只对年轻人适用。厦门中院近日二审判决的一起因“装修垫资”引发的老人恋爱金钱纠纷案
2025-10-31 08:16:00
每天3块钱买的保险,出事了到底管不管?丨“法式”生活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每天接单前被扣3块钱,说是买了保险,真出事了,到底能不能赔?本期“法式”生活,我们通过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判的一起保险纠纷案件
2025-10-31 11:02:00
珍爱网:原生家庭不是枷锁,爱也可以被重新定义
都说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在最需要的时候总是能够给予温暖和爱,让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可原生家庭的情况不同,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
2025-10-29 14:31:00
东湖评论:别让“老漂族”的爱,漂在孤独里
桂香起,又重阳。这个承载着敬老与思念的节日,再次将“老漂族”的身影带到我们面前。他们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土,跟随子女来到陌生的城市
2025-10-29 15:52:00
护理“小白”到养老“专家” 爱心女孩践诺“归巢反哺”
近日,2025 年第三次 “中国好人榜” 发布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举办,我省王志刚、李少全、张伟建、赵丹丹、赵君芳
2025-10-29 17:02:00
孩子满口“包的”?家长别慌! 老师支招:无需刻意禁止
大皖新闻讯 “包的”“因为我善”“我勒个豆”……中小学生张口就来的网络热梗,成了家长们的“理解难题”。有家长因听不懂而焦虑
2025-10-29 19:37:00
十五载相守 为爱续航
鲁网10月28日讯十五年前,泰安高新区北集坡街道魏家洪沟村的村民周仁华突发重病,医生给出的“植物状态”诊断,如晴天霹雳劈碎了这个普通家庭的安宁
2025-10-28 1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