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被百般刁难,称帝之后为何不将其处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25 11:34:00 来源:戏说三国

今天要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另一面的、一个全新的朱元璋,多为民间流传。

朱元璋,元朝末年出生于安徽凤阳的一个特别贫穷的家庭,小名叫朱重八,父母靠帮当地的地主刘德打工为生,到朱重八八岁时,由于当时的元朝政府相当腐败,各种苛捐杂税,百姓民不聊生,父母实在没办法解决一家子的吃饭问题了,再这样下去,一家人都可能饿死。于是父亲朱五四就找东家刘德商量,让朱重八来帮他放牛,赏他一口饭吃,也能保他一命。

朱重八从小就古灵精怪,爱调皮捣蛋,和几个放牛娃一起喊打喊杀玩游戏,玩拜皇帝,朱重八是真命天子之命,当时一起放牛的徐达汤和他们,不管是谁坐在土墩上,只要朱重八一拜,都会从土墩上摔下来,摔得头破血流,因为朱重八是真命天子,他们受不起。到朱重八坐上去让他们拜时,他们怎么拜,朱重八都坐得稳如泰山,从此他们都拜朱重八为大哥,成了孩子王。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被百般刁难,称帝之后为何不将其处死?

由于小孩子贪玩,没有好好放牛,牛没吃饱,回去时被地主刘德看到了,就把这些放牛的孩子毒打了一顿,朱重八从小就爱记仇,被地主毒打一顿之后,发誓一定要报此仇。

这天,放牛娃们一起把牛赶上山后,又在一起玩拜皇帝,没有好好看住牛,导致一头小牛从悬崖上掉下来摔伤了,如果让地主刘德知道他们没好好放牛摔伤的,大家又少不了被一顿毒打。朱重八就想了一个计策,大家一起把小牛杀了,用火烤来饱吃了一顿,然后清理了现场,再把牛尾巴塞到石缝里,叫小伙伴们拉住,然后就跑回去告诉地主,说小牛跑到石缝里了。

地主刘德跟朱重八一起来到山上一看,果然看到几个放牛娃正抓着牛尾巴在用力地拉着,里面还不时的传来牛叫声,地主赶紧也上去抓住牛尾巴用力地往外拉,只听得"啵"的一声,生生地把牛尾巴给扒断了,众人摔成一堆。试想,这朱重八乃是天庭派下来的真命天子,凡人不知道,山神土地还会不知道吗?因此山神土地在里面抓住牛尾巴,还学着牛叫,让朱重八和放牛娃们免了一次皮肉之苦。

朱重八在刘家放牛一待就是六七年,已经长成了个小少年,这年在凤阳县境内发生瘟疫,朱重八的父母双双都在这场瘟疫中死了,但是朱家穷得连一块安葬之地都没有,朱重八只好硬着头皮求刘德要,好让父母早点入土为安。刘德直接拒绝,说你们一家吃我的喝我的,死了还要我地来安葬?没门。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被百般刁难,称帝之后为何不将其处死?

后来还好在当地还有一个地主叫刘继祖,他看朱重八兄弟俩可怜,给了他一块墓地,朱重八的父母才得以安葬。朱重八安葬完父母之后,谢过刘继祖,从此对刘德怀恨在心,发誓一定要报此仇,决定远走他乡,闯荡江湖,没有出头之日,决不回乡。

朱重八开始浪迹江湖,当过和尚要过饭,吃过不少苦,后来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改名为朱元璋,意思是诛灭元朝。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战,终于推翻了元朝,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明朝之后,决定回乡祭祖,给当年给他土地安葬父母的刘继祖赏了100顷的良田,子孙后代世代为官。

朱元璋回乡后,附近的百姓都来拜见他,刘德吓得躲在跪拜的人群里不敢抬头,朱元璋早就见到了他,叫人把他叫到面前,大笑道:"老东家好久不见,我们来叙叙旧。"又在他耳边细声说:"以你当初对我们家的所作所为,你有一百条命都不够我杀,我现在要杀你的话易如反掌,但是我不想这么做,破坏我名声,以后你要好好做个善人,宣传我们好,否则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但是朱元璋表面上还是说到德的好话,而且还赏了他30顷的良田。后来虽然刘德改过自新,从此多行善事,但是多年后刘德一家还是没有躲过这一劫。

朱元璋有一次在和陈友谅的战争中输入很惨,只剩几个人躲在山顶上又饥又累,干粮都吃完了,又不能烧火做饭,剩最后一点米和几个芋子,就用一个瓷器装点水,把仅剩的米和芋子放进去让阳光晒粥吃,不了一心石头滚下来把瓷瓶打掉了,把米汤都漏掉了,几个人就用筷子叉着芋子吃了后就分手逃命。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后,逃得命的人来找朱元璋,见到朱元璋时说:“当年我们一起南征北战时,石将军攻破瓷都,汤将军逃走,竹将军打芋将军一枪一个!”朱元璋大喜给他封官。消息传出后,又有人来找朱元璋,可是他们不会讲话,直接陈述当年逃命的事,朱元璋大恕,直接把他们杀了。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被百般刁难,称帝之后为何不将其处死?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从小就是个嫉妒心很强的人,当初就发誓要报此仇,他对那些一起帮他打江山的功臣都不放过,又怎么能容忍得了刘德这样的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5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耕田的牛就看起来非常关键。都是在这类大自然环境下,朱元璋出世了。朱元璋不仅代表农民,而且代表的还是最底层的农民。朱元璋家里十分穷,可以说家徒四壁,就连耗子去了他家都要满含泪水
2024-06-26 16:52:00
曾让朱元璋放牛的地主刘德,待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下场如何?
刘邦与朱元璋,两位开国帝王,皆被世人视为草根逆袭的典范。但若细究起来,朱元璋的起步之低,竟是连刘邦也望尘莫及,堪称极致的草根逆袭。刘邦前半生还算风光,身为泗水亭长,家庭和睦。而朱
2024-08-27 11:22:00
历史背后的真相,揭秘朱元璋的宽容与大智慧
...会坍塌,那些不经意间的琐碎或许正是问题的关键。就拿朱元璋来说,不少人在他身上所看到的是多疑,是嗜杀,是不能同富贵的残忍,但作为一个立体人物,朱元璋能从草根逆袭为皇帝,那么背后
2024-04-25 06:26:00
电影《阿凡提》模仿朱元璋幼时杀牛传说
...巴也没拉住,地主懊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明朝笔记记载朱元璋幼时杀牛传说 有趣的故事,加上演员的精彩表演,的确让人捧腹。可惜,这个故事不是编剧兼导演肖朗先生首创。明人王文禄所著
2022-12-30 11:56:00
朱元璋:童年给地主刘德放牛受尽欺辱,称帝后对他的态度尽显胸襟
...的痛苦,不再担惊受怕。他便是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从落魄的乞丐到高高在上的皇帝,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如此特别。究竟是怎样的英才,才能怀有如此远大
2024-08-09 11:57:00
朱元璋这个名字其实是后来才改的,他原来叫朱重八。原本朱重八家里人丁还算兴旺,日子也在逐渐变好。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元朝末年时安徽凤阳,也就是朱重八的老家闹了一次严重的瘟
2023-02-25 17:50:00
明朝的16位皇帝的名字连起来,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组合
...建王朝,其兴衰成就与教训,值得后人深思。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如何从贫寒青年一跃成为九五之尊,如何建立这个传续近300年的王朝,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但是
2023-10-26 14:31:00
朱元璋痛恨江南人,是因为在江南地区的悲惨遭遇
朱元璋的一生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他的前半生非常的悲惨凄凉,他童年时代过得非常贫困的生活,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他自己的父母兄弟也因为吃不上饭饿死。当时他的父母下葬的时候仅仅就盖了
2022-12-20 15:25:00
朱元璋:从穷困潦倒到开国皇帝的逆袭
1368年建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著名的世界各地,和明名称的变化,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他8日在家里,农村人口的文化,给孩子的名字是盲目的,所以朱元璋,以前叫做朱八,每个人都
2023-09-03 22: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