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背后的真相,揭秘朱元璋的宽容与大智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26:00 来源:戏说三国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睿智。

热爱品读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它不仅能教导我们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过去,而且能让我们深刻感悟现在,更能帮助我们洞悉迷惘的未来。

人生之路漫漫,不能被眼前的光怪陆离的现象迷惑,要能从容地做出判断和选择,这便是研究历史的终极奥义。

历史背后的真相,揭秘朱元璋的宽容与大智慧

只是不同的人对历史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和思考,即便是同一个人所作的同一件事,甚至是同一本书,所能得到的评价也不尽相同。

正如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经学家看见了易,道学家看见了淫,才子看见了缠绵,革命家看见了排满,流言家看见了宫闱秘事……

历史需要细看,拨开层层迷雾,方能看清背后的真相,光鲜的外表下或许会包裹着丑陋,曾经坚持的信念或许会坍塌,那些不经意间的琐碎或许正是问题的关键。

就拿朱元璋来说,不少人在他身上所看到的是多疑,是嗜杀,是不能同富贵的残忍,但作为一个立体人物,朱元璋能从草根逆袭为皇帝,那么背后一定不是偶然。

朱元璋的一生是励志的,如果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华丽地完成了的逆袭,成功登上了人生巅峰。

历史背后的真相,揭秘朱元璋的宽容与大智慧

在当时,穷苦的底层百姓勉强度日的,靠给地主家干活过着穷苦的日子,为了能过上好日子,底层民众只能拼命生儿子,而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就一口气生了四个儿子。

在他们成年之前,家中根本没有余粮,为了补贴家用,朱元璋早早就当了放牛娃给地主刘德放牛,只是却受尽了盘剥。

那么朱元璋当皇帝后,是怎么对待刘德的?他的做法令人敬佩不已。孩子王

如果不是身上有千斤重担,没人愿意拿命赌明天,如果不是家境所迫,谁都不愿意在学习年纪忍受疾苦去放牛。

朱元璋在小小年纪给地主刘德放牛,自然也是为了能填饱肚子,不过这使得在放牛时,朱元璋结识了一批小伙伴。

历史背后的真相,揭秘朱元璋的宽容与大智慧

可不要小看了这些人,他们中很多都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汤和、徐达、周德兴等等都是以朱元璋马首是瞻的少年玩伴。

说起来很多人会觉得放牛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其实根本不是如此,因为地主刘德要求每天得让牛吃饱,如果喂不饱牛,那么他们就没饭吃,甚至还会遭受一顿毒打。

作为孩子王的朱元璋,贪玩起来总是不管不顾,有时候甚至牛都跑得不见了,他还在与徐达等人闹得疯来疯去。

所以,每次刘德几乎都是将怒火发在朱元璋身上,时常被鞭策一下,朱元璋的恨意也与日俱增,以至于他还想出了报复刘德的办法。

历史背后的真相,揭秘朱元璋的宽容与大智慧

朱元璋想到的办法是偷偷吃了母牛刚生下的小牛,等他将想法告诉徐达等人时,他们几乎不敢相信朱元璋竟然如此大胆,但在朱元璋的怂恿下,他们还是坚定不移跟朱走。

在朱元璋的指挥下,他们合力宰杀了小牛,然后烤着吃牛肉,唯独留下了小牛的尾巴,等他们吃完就转意地方,在一处悬崖处等待,让一个小伙伴去报信,说小牛掉进了悬崖。

等刘德赶到时,朱元璋便拿出牛尾巴,说几个人奋力拉扯,将牛尾巴给拉断了,小牛也没能救上来。求施舍

刘德看着朱元璋等人的表演,自然不肯相信,但是一时间又找不到把柄,只好悻悻而归,但回去之后,还是将朱元璋给打了一顿,呵斥他看牛不利。

孟子有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历史背后的真相,揭秘朱元璋的宽容与大智慧

随着朱元璋年龄增长,他的所遭受的磨难却与日俱增。

公元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继而引发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

死者为大,要入土为安,可是朱元璋家里实在太穷了,不仅没有钱买棺材,就连埋葬亲人的地方都没有。

朱元璋无奈只能去求刘德,希望刘德能看父母为他劳作了一辈子的面子上,施舍给点钱买棺材,顺便给块地,安葬父母。

刘德听后直接踹翻了他,让他滚开,在刘德看来,自己的土地金贵,怎么能给这些下层人,毕竟当时死得人很多,刘德也害怕一旦他给了朱元璋,那么后续将有源源不断的麻烦。

历史背后的真相,揭秘朱元璋的宽容与大智慧

朱元璋实在没办法,只能苦苦哀求,但得到的又是一番羞辱和责骂,后来邻居刘继祖实在看不下去,就给了朱元璋一块地,让他安葬了父母和哥哥。

自此之后,朱元璋便踏上了乞讨和流浪生涯,而殊不知,命运之神的眷顾已经悄然来临,并推搡着他一步步当上了皇帝。大智慧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对自己儿时的遭遇始终耿耿于怀,他无法忘记自己受到的屈辱,更不愿意地主和官员欺压百姓。

为此,朱元璋制定了不少针对官员和地主的制度,并且以极其强硬和残忍的手段,让整个王朝为之颤栗。

历史背后的真相,揭秘朱元璋的宽容与大智慧

当然,最担惊受怕的人物自然要数刘德,毕竟他在朱元璋小的时候,可没少打他,只是让他想不到的是朱元璋并没有报复。

朱元璋返回家乡的时候,可谓是荣归故里,这时候刘德虽然已经老了,但还是匍匐在朱元璋的脚下求饶,大气都不敢出。

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曾经的放牛娃会以一副他绝对无法撼动的身份站在面前。

朱元璋看着刘德百感交加,他没有惩罚刘德,反而赏赐了他三十顷土地,免除他数年的赋税,让其安享晚年。

在朱元璋看来,刘德虽然欺辱过他,但毕竟养活过他的父母,他终究没有恩将仇报。

赏赐了刘德之后,朱元璋又想到了刘继祖,此时刘继祖已经去世,为了报答他的赠地之恩,直接将他的儿子封为了侯爵,让他们世袭国恩。

历史背后的真相,揭秘朱元璋的宽容与大智慧

由此可见,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并没有惩罚年幼时欺负他的地主,反而给予了赏赐,不得说,朱元璋收买人心的手段,那绝对是一流。

当然朱元璋不惩罚刘德,还是因为他本就是一个翻不起浪的小人物,杀了他无关紧要,赏赐他才能让自己赢得好名声,这就是朱元璋能成大事的格局。

如果刘德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那么他的下场也一定不会好到哪里去,毕竟明朝的开国功臣,都被朱元璋收拾了一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明王朝初期英雄刘伯温的传奇故事
...算命奇才,甚至有传说称他能够预测未来。这一身份使得朱元璋既尊敬又忌惮他,而后人对他也充满了无限仰慕。正因如此,刘伯温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多数聚焦在刘伯温辉煌的青春岁月
2023-09-19 20:21:00
刘伯温:神机妙算背后的悲剧人生
...的形象犹如一颗耀眼的星辰,其卓越的才华和领导能力为朱元璋的帝国建立和巩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这位天文地理学家、明初三大诗人之首,以及军事家的身份,让他成为明朝开国功臣中的佼
2024-05-05 20:26:00
朱元璋的残酷殉葬制度:揭秘活人祭祀背后的历史真相
...是,这种事情明朝又被再次启用。刚开始殉葬的时候,是朱元璋自己的儿子死后,内心沉痛的把自己朱爽的两个妃子给拉过去陪葬。这种惩罚一直到明朝的第五代。1398年,朱元璋病死,史料曾
2024-05-01 13:52:00
瓜农之死:朱元璋疑心背后的微服私巡真相
...安全,很有可能被谋逆之人刺杀,那时候就国难当头了,朱元璋曾经也有去去民间探访的经历,本来朱元璋就是农村出生,他比别的皇帝更关心百姓的衣食住行,那时候国家刚刚平定,朱元璋想知道
2024-03-24 10:37:00
朱元璋殉葬妃嫔:考古揭秘背后的残忍与真相
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通过考古工作者的长期勘探和研究,已经非常确定就是位于南京紫金山的明孝陵。同时,考古人员还在孝陵附近发现了三处殉葬妃嫔、宫女的殉葬墓区。这也跟史书上所记载的朱元
2023-12-22 15:55:00
朱元璋最神秘的妃子是谁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他的辉煌背后,却有着一位神秘妃子的默默付出。她是谁?她的身世和命运又是如何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位朱元璋最神秘的妃子的神秘
2023-10-07 17:27:00
为何朱棣不篡改史书,说自己是第一顺位继承?他造反都传到欧洲了
...历史这么记录自己?从太孙到皇帝的艰难之路朱标死后,朱元璋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太孙。这个决定出乎很多人意料,因为在古代,太子早逝后皇帝通常会选择另一个儿子继位
2024-11-16 10:08:00
蓝玉案背后的血与泪:朱元璋巩固皇权的残酷真相
贫民登上皇位的"流氓天子"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一路摸爬滚打上去的封建社会"最励志"的人,在坐上皇帝宝座之后,却开始疑心自己的功臣们谋反颠覆自己的王朝。自从四十一岁做上皇帝,三十年
2024-03-28 14:01:00
明朝覆灭背后的残酷真相:特务、太监与廷杖
...原因。第一点: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立朝代的时候,就设置了东厂和西厂等特务机构,这些人只听命于皇帝,凌驾于朝廷法务体系之上。这些特务机构弄得朝廷上的官
2024-03-19 06: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