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温州日报
有一种“怦然心动”,也是病
换季时房颤高发,增加中风风险
本报记者 胡宁
心慌、呼吸费力,这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有可能是房颤。换季时,房颤高发,其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中风3次才真正重视
70多岁的王先生是温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林苗接诊过的一名患者,林苗对该患者的印象非常深刻,其由于房颤,一年内中风了3次。
首诊前一年左右,王先生时有心慌胸闷发作,而且一心慌便有尿意,频频上厕所,但后来感觉症状似乎不怎么明显了,他以为是年纪大了肾功能不好,便没怎么在意。结果王先生因中风入院,心电图检查发现了房颤,从急诊转至心血管内科。林苗告诉王先生,其实他之前的心慌、尿频等都是阵发房颤的典型症状,因为没有尽早干预,已经转成了持续性房颤,这次中风,与房颤脱不了干系。目前房颤最佳的治疗办法就是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只是轻微中风,抗拒手术的王先生选择了保守治疗,并开始吃抗凝药预防血栓。
吃抗凝药物的一大副作用是出血,见大便出血,王先生自行减少了药物的用量。很不幸,他再次因中风就诊。林苗认为原因在于抗凝药量不足,建议他做左心耳封堵,王先生思来想去仍拒绝了手术。数月后,王先生再次来就诊,却只能坐着轮椅由家人推送而来,因为第三次中风相当凶险,偏瘫、言语不利己不可避免。至此,他才接受了手术治疗,只是已恢复不到从前的健康了。“我应该早听医生的话,在第一次中风后就手术,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王先生后悔地说。
林苗表示,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房颤的患病率越来越高。据全球预防中风行动专家组发布的《如何避免亚太地区卒中危机》的报告显示,中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目前患者数量已超过1000万,7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0%。
房颤可使中风风险增5倍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全称为心房颤动,顾名思义,是心房在完全没有规律的抖动,频率可以高达300—600次/分,心室收缩也是快慢不均、效率低下。
林苗介绍,房颤可以导致心慌、乏力、呼吸费力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也可能并无明显症状,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由于房颤时的心房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会导致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有数据显示,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而20%以上的卒中归因于房颤。并且,房颤所导致的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所以危害很大。
但从临床来看,患者对房颤的了解和重视程度普遍较低,有的患者有了症状也不重视、不就诊,错过了早期诊断的良机;有的患者诊断明确却不愿接受积极规范的治疗;还有的不重视体检,由于症状不明显,直到出现心衰、中风等并发症才发现患有房颤。
目前认为房颤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分为四期,需要在不同阶段采取多种策略,包括预防、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改变、筛查和治疗,其中射频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是治疗房颤和预防中风比较有效的手段。
“早期节律控制,有助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减少房颤负荷以及延缓疾病进展。而生活方式改善和风险因素的控制是房颤管理的支柱,可以预防房颤及遏制房颤恶化。”林苗建议,体重指数>27kg/m^2的患者需减轻体重;每周进行中高强度体育锻炼210分钟;戒烟限酒;优化血压控制;筛查睡眠呼吸障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1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