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蒙孟 柳州市中医医院(柳州市壮医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似乎总是以一个突如其来的角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它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头号杀手”。然而,它的“突袭”并非没有预兆,它背后隐藏的风险因素和警示信号,是每个人应该关注的重点。事实上,中风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它正悄然改变年轻人的健康地图。
一、脑卒中是什么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即脑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缺血(即脑梗死),造成脑组织损伤,导致残疾甚至生命危险。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
二、如何自我评估脑卒中风险
根据以下8项高危因素:(一)有脑卒中家族史;(二)心房颤动;(三)高血压;(四)高血脂;(五)糖尿病;(六)吸烟;(七)肥胖;(八)缺乏运动。存在3项,或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评定为高危人群;少于3项,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房颤之一者,评定为中危人群;少于3项,且无慢性病者为低危人群。
三、中风先兆
(一)说话不清。突然觉得舌根发硬,说不利索。出现“一直在说,说不到正题”,突然不能理解别人的话、说不出家人的名字,一些相同的现象再次出现,此时要警惕。
(二)舌头僵硬。当出现经常咬到舌头、吞咽困难、流口水等,或喝水、进食呛咳时,请及早就医治疗,不仅是为了预防中风,更是防止食物误入气管等情况。
(三)容易摔跤。双腿或单腿不灵活、无力,即使在平地也会摔跤。大脑的出现病变,都会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其程度有轻有重。
(四)肢体麻木。突然手指发麻、合不拢,可能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征兆。先是一只手或一只脚、半边脸或半边身体变得麻木,手不听使唤等。
(五)频繁打哈欠。研究显示70%以上的中风者在发病前5~10天会频繁打呵欠。人在疲倦、睡眠不足等情况下打哈欠是正常的,但睡眠充足时仍然哈欠连天,那么最好及早检查是否脑缺血引起。
四、中风的紧急处理
对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一旦出现头痛、头晕、心慌、胸闷、疲乏、肢体麻木尤其是单侧肢体无力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这些小中风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就能恢复正常,会反复发作。小中风就像大地震前的预警,常预示着大中风的来临。
大中风的症状与小中风类似,但更明显且不会自行缓解。脑梗的黄金急救时间是4.5小时,而脑出血更紧迫。因此,患者和家属应牢记“120识别法”(“1”看1张脸,有无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2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或不能抬;“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迅速识别中风症状,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
五、积极正确地预防脑卒中
中风的预防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预防脑卒中越早越好,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往往儿童时期就已开始。高脂血症和肥胖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从幼年起,就应适当控制高胆固醇及高糖食品,多吃水果蔬菜、不偏食、不过量饮食,积极运动,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一)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
1.清淡饮食;2.适度增强体育锻炼;3.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久坐等;4.防止过度劳累;5.注意气候变化;6.保持情绪平稳;7.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二)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应重点注意
1.高血压患者注意控制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2.高脂血症患者注意控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坚持服用降血脂药;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血糖;4.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六、结语
脑卒中可防可治,它的未病先防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有助于预防中风。提高健康意识,积极参与、配合当地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等活动。从每一天、每一件相关的事上入手,建立中风预防的第一道“万里长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1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