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始皇为何把“寡人”改为“朕”?把字拆开,就明白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06 09:26:00 来源:戏说三国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十几年实现了一统华夏,秦始皇完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在他的努力之下,原本破碎的中华民族强行的捏合到了一起,这等功绩堪比尧舜。

然而融合初期,秦朝国内依旧暗流汹涌,为此秦始皇不得不屡次出游,更是在称号上面加以改进,希望能够重塑思想,前有旧号,几乎全被废弃。

一、王与皇

秦始皇为何把“寡人”改为“朕”?把字拆开,就明白了

在秦朝之前,国家的统治者一般都被称为王,那么什么是王呢?王字拆开分为三横一竖,三横分别代指天地人,一竖代表国家统治者,意思是可通天地人三者为王。

夏商周三者皆称为王,在周朝的战国之前,王的称号堪称尊贵无比,睥睨人间,然而这一切战国时代之后却发生了改变。

郑庄公箭射周天子后,天子和王位彻底走下神坛,此后诸侯之间凡强大者,皆可自称为王,王位虽然依旧尊贵,但与之前相比相去甚远。

昔日齐秦二国由于国力远胜中原各国,为显示出独一无二的尊贵,于是互尊东帝西帝,可见此时就已经注定了王的称号,将不会在新的朝代上继续使用。

几十年之后,秦朝中央统一六国,然而各国余孽依旧蠢蠢欲动,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往往还需要经历一场彻底的社会变革与战争才能让国家彻底稳定。

秦始皇为何把“寡人”改为“朕”?把字拆开,就明白了

但是秦朝由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便想着从思想上入手,要让人们接受新的头领,就必须要让大家意识到新头领的地位要比原统领的地位要更高。

于是一个新的尊号呼之欲出,由于皇帝自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自称皇帝,自此皇帝称号取代王的称号,沿袭中国2000年。

秦朝中央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已使身份尊贵,这个字与寡人孤等称号相比有何差别?字的本身又该如何解释?

二、君主的自称

秦始皇为何把“寡人”改为“朕”?把字拆开,就明白了

在朕用来作为皇帝的自称之前,旧的称号分别是寡人、孤、不谷。

在秦朝之前,君主一般都自称寡人,可以解释为君主谦虚的称自己无德无能,表达自己敬重天下,宽广的胸怀。

同样是在秦朝之前,中华大地上已经分裂至800多年,王公诸侯遍地而行,然而诸国之间却有时常发生战争,由于无一人可直抒胸臆,于是乎这些君主们自称为孤,表达自己很落魄。

与前两者相比,不谷才是正式的自称,相较于前两者的自谦,唯有不谷这个称号才能体现尊贵,只有这个词是原本周天子所用的自称。

楚国自封为王之后,为体现与中国的南北对峙,于是楚国也就沿用了不谷的称号,最终诸侯各霸主纷纷自立为王,这个称号也就广而散之了。

秦始皇为何把“寡人”改为“朕”?把字拆开,就明白了

作为一统华夏的牛人,若是沿用这种,没有什么含金量的称号,首先不能体现出自己与前代的不同,对于国家形象也是一种损失,于是秦朝的官员启用了“朕”。

三、平凡到唯一

“朕”这个字,并不是秦朝官员所首创,一直以来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字,代指我。

可能秦朝选用这个词儿,也有想要拉近民心的意思吧。

其实想这个字儿也是有多方考量的,现在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朕这个字原本并不是这么写的,最早的并不是月关组合而是舟和灷(zhuàn)的组合。

灷这个字在日常中十分罕见,本来的意思是火种,也就是说原本朕的意思是一个人站在船头手捧火种。

秦始皇为何把“寡人”改为“朕”?把字拆开,就明白了

在先秦时代物质资源极度匮乏,船被认为是最可靠有效的运输工,而火种被认为是生命力,最早时候人们就是靠着刀耕火种活下来的,二者都是当时时代人类之最,最是可以体现尊贵崇高。

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朕并没有改写过,根据考古发现,朕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而商代知识甲骨文一般都用作祭祀之用,这说明这个字是沟通天地的一种方式。

古代时皇帝都自称为天子,认为自己是天的儿子,是能够沟通天地之人,前文中也说过朕这个字是我的意思,所以皇帝用此自称,也可能是想表明我可以沟通天地。

若是将阵这个字拆开分析,月在古代可象征肉的意思,关可象征为城门,可以理解为在城中可以吃到肉。

秦始皇为何把“寡人”改为“朕”?把字拆开,就明白了

在那个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入上缴国家的时代,吃饱都是一件难事,更何况是吃肉,寻常官员也不过是在逢年过节才能打打牙祭,由此顿顿有肉吃,绝对是皇帝的福利。

不得不说,这个字选取的非常巧妙,但是正因为太过于想凸显尊贵,以至于同底层人民失去联系,如同无根之水,哪有不变成雨落下来的道理。

四、三世而亡

果然秦朝皇帝称号用了两世之后便自行取消,众人皆知秦朝二世而亡,却有一些人不知道秦朝其实是有三世的,第三是子婴继承的是秦王位,而不是皇帝位。

由于缺乏了底层人民的支持,当年喊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的老秦人,最后都放弃了秦国。

秦始皇为何把“寡人”改为“朕”?把字拆开,就明白了

宦官赵高害死胡亥之后逼迫秦王子婴上位,由于当时巨鹿之战已经爆发,秦国岌岌可危,为了安抚各方矛盾,于是在赵高的干预下,秦皇位取消。

或许是为了重新召集老秦人的民心,秦王子婴没有恢复皇帝称号,秦朝的疆土也重新收缩至函谷关外,只剩秦国之实,不过终究于国无益。

但也因为子婴没有恢复皇帝称号,秦朝灭亡的责任就落到了秦二世的身上,虽然最后被人腰斩,但是亡国之君的千古骂名却全都到了胡亥的头上。

结语

秦始皇为何把“寡人”改为“朕”?把字拆开,就明白了

秦始皇改称号,在为民众重塑思想的同时,还能表达出自己高于前代君主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只可惜在国家隐患被清除之前,如此高调行事,无异于为各国余孽走到一起提供了理由。

秦始皇最终被他的高调付出了代价,但是不可否认,他依旧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一笔,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最为卓越的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6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始皇为什么要用赵高?
...才有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赵高的身世绝对不简单。秦始皇唯一能解释得通的理由就是:赵高身世高贵,只是因为家族父母辈犯了法,秦法只惩罚了他的父母,并因此导致他的家道中落,但是秦
2023-08-25 06:23:00
秦王子婴为何只称秦王,不称皇帝
...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历史之谜。秦王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他在位时间短暂,却经历了秦朝从鼎盛到衰败的过程。然而,令人震惊的是,他并没有像他的祖父秦始皇那样自称皇帝,而是
2024-10-07 20:56:00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韩、赵、楚、燕先后被秦国灭亡,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二百多年的纷争。公元前221年也成为中华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年份之一。当齐王建不战
2023-01-10 22:51:00
秦朝末年子婴、胡亥与赵高的权力角逐
大秦帝国二世而亡,秦始皇死后胡亥篡改圣旨上位,结果统治更加残暴,为了消除权位威胁,屠杀兄弟姐妹,横征暴敛引起民愤,最终死在赵高阴谋下,胡亥死后赵高还想找个傀儡,扶持子婴成为国君,
2023-10-20 08:57:00
秦国二世而亡是谁的过错
秦始皇从秦始皇的权臣赵高这个人物出现以后,这个时代的历史便被永久地刻印在了世界历史的长卷上。秦始皇时代的政治体制,是以一人之手掌握了所有权力,没有派别、没有权臣。这样的体制在当时
2023-07-16 20:22:00
赵高权势熏天,为何轻易被公子子婴反杀
...律条文,还写得一手好字,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得到了秦始皇的肯定。在做人方面,赵高十分聪明乖巧,又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迎,将秦始皇侍奉得很舒服,秦始皇因此很喜欢他。秦始皇执政中
2023-07-16 06:28:00
李斯赵高弑君误秦,行不义之事终遭报应
提起秦始皇李斯、赵高、秦二世、公子扶苏、蒙恬、毅之兄弟。此人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之人。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至平原津时生了很严重的病,他自感时日不多,就给他最器重看好的公子扶苏
2023-06-27 12:00:00
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秦王子婴,即位后发愤图强也没能力挽狂澜
...然,然而这一切对于秦朝来说却到来的如此迅速。顷刻间秦始皇多年的心血,全部毁于一旦。曾经富丽堂皇的阿房宫殿,也随着战火的燃烧纷飞了。我想如果给上秦王子婴多些时日,也许秦朝还能再
2022-12-27 14:42:00
...在真正的历史研究和探索中根本站不住脚。很多人都认为秦始皇的年龄很大,但其实他去世的时候只有49岁。按照中国历史上最早生子的康熙皇帝的年龄,确认秦始皇生公子扶苏的年龄。公子扶苏
2024-05-20 07: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