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充分挖掘运用全省干部教育现场教学优势资源,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开展“感悟初心使命 汲取奋进力量——打卡现场教学点”短视频征集活动,校(院)公众号开设《打卡现场教学点》栏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党建频道开设《打卡现场教学点》专题,陆续推出所征集的现场教学点短视频作品,敬请关注。
《共产党宣言》陈列馆
文字实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100多年前,青年先进知识分子陈望道首译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把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的标志著作传入中国。
在广饶县刘集村保存了一本由陈望道首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这本书的颜色已经发黄暗淡,封面下方还有被火烧过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这本书是1975年,文物工作者到刘集村征集革命文物时,一位叫刘世厚的老人捐献出来的。随之,一段用生命守护、捍卫信仰的传奇从此揭开。
1926年春节,东营市第一名女共产党员刘雨辉从济南回家探亲,把这本《共产党宣言》带回刘集,交给了时任党支部书记刘良才。此后,刘良才经常召集党员们在煤油灯下学习《共产党宣言》。在当时的农村,不识字很常见,倒是识字很稀罕,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哪有钱读书识字呢。于是,刘良才一点点把书中的道理吃透,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党员群众听。书一页页翻过,真理像星星之火一样,照亮了一双双懵懂的眼睛,一种崭新的力量,武装了鲁北小村里的庄稼汉,农民革命斗争的烽火,就这样被一本书的火种点燃。这一时期,在《共产党宣言》精神的感召下,广饶党组织领导当地农民开展了觅汉增资、吃坡、砸木行等斗争,还先后策应了博兴、青州暴动,大大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这里的共产党人从此开始了革命,为的是让百姓吃饱、穿暖。
庄稼汉的觉醒吓破了敌人的肝胆。他们来到刘集村,疯狂地搜书、抓人,发誓要销毁《共产党宣言》,要杀尽这里的共产党员。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刘良才不得不销毁党的机密文件,却始终没舍得销毁《共产党宣言》,他把书交给支部委员刘考文,并嘱咐他,他比我们的命还重要。不久后,农民暴动失败,刘集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刘良才在白浪河畔牺牲。刘考文被捕,这本《共产党宣言》辗转托付给了村里低调谨慎、不易引起敌人注意的党员刘世厚保管。刘世厚把书化作对战友同志的思念,对革命胜利的信念,藏在炕底下、鸟窝里,躲过了敌人无数次搜查。
在风雨如晦的革命岁月里,火烧刘集、刘集惨案……历经种种劫难,这本《共产党宣言》在刘集人民的怀抱里,一次次转危为安。这本《共产党宣言》也成为国内唯一在农村党组织传播和使用的一本,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红色中华第一书”。
1979年,刘世厚老人与世长辞,但他和战友同志们用生命保护下来的这本《共产党宣言》却光辉永照。如今,这里建起了《共产党宣言》陈列馆、中共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来纪念和传播这段红色记忆。走进现在的刘集村,一幅产业强、生态美、生活好的幸福画卷跃然眼前,来到这里的人们都深深地感受到红色历史就在这里,从未走远,红色基因已深入肌理,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12: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