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农民工”的叫法被取消?“新名字”已确定,今后再叫错就尴尬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25 10:20:00 来源:识界财经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支持。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也解决了城市区的建设人才缺口,在社会上也形成了农民工群体。

农民工对一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所住的高楼,所上的学校,都是从他们手中一砖一瓦盖出来的。农民工身上虽然很脏,很乱,但他们是靠自己的力气赚钱,不应该被他人歧视和区别对待。

“农民工”的叫法被取消?“新名字”已确定,今后再叫错就尴尬了

职业无贵贱,人人无区别。所有的人都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农民工,而不是冷漠与刻薄。为了减少在职位名称上的歧视,铭记农民工对社会的贡献,我国取消了农民工这一称号,所有的农民工人将被赋予新的工作名称,新产业工人。那么如今,工地上的打工人不叫“农民工”,改名为“新产业工人”?你怎么看?

该名称出台之后,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一部分人认为农民工所做的贡献目的是为了获取工资,养家糊口,谈不上伟大。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农民工双手虽然粗糙,但双手下的城市却非常美丽,应该给予农民工新的称号和尊重。

“农民工”的叫法被取消?“新名字”已确定,今后再叫错就尴尬了

物质条件的快速发展,也让很多人产生了职业贵贱的心理,通过收入的高低和职业的贵贱给人划分明确的等级。很多居民,崇拜比自己收入更高,地位更高的工作岗位,歧视从事农民工,环卫工的居民。

在他们眼里,农民工和环卫不公,作为最不具备技术含量的一个工种,说白了就是出苦力的,谈不上任何的价值可言。但他们却不知,正是有了农民工和环卫工,他所居住的城市才会有高楼大厦,每天才会清洁如新。

“农民工”的叫法被取消?“新名字”已确定,今后再叫错就尴尬了

对于从事农民工行业的人而言,他们大多都是迫不得已的。国家政策的倾斜,导致了城乡发展的差距,城市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发展的红利,农村的居民为了生计远离家乡到外地务工。

这使得很多农村人缺少良好的教育,只能够通过贩卖自己的体力来获得工资。所有人在从事自己的工作岗位之前,他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理所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理解,是一个和其他岗位的居民能够享受同样权利的完整人。

“农民工”的叫法被取消?“新名字”已确定,今后再叫错就尴尬了

而社会对待他们的态度却令人心寒,很多自视过高的人,不愿意和他们挨得太近,满眼都是嫌弃,甚至拒绝他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一系列的做法,令人震惊,更令人气愤。城市的发展需要各种产业的共同支持,每一个城市需要动脑的人,也需要出力的人。

动脑的人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规划和设计,出力的人是将出脑人的设计与现实联系在一起的中介和实施者。动脑的人无论自己的规划设计得再完美,所构造的楼层再好,缺乏出力的人,所有的美好全都是一张虚无缥缈的图纸,不存在任何意义。

“农民工”的叫法被取消?“新名字”已确定,今后再叫错就尴尬了

相反,出力的人没有动脑的人技术和知识支持,自己所盖的房屋和所修的道路,只会杂乱无章,只会成为豆腐渣工程。动脑的人和出力的人只有强强联合,才能够共同推进城市的发展。新产业工人,是当代社会赋予出力的人一个新的代号,是降低和减轻其他居民职业歧视的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

随着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很多技术也应用到现在的建筑工地上,很多初代的农民工经过培训,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设备和科技设施,从本质上已经不再是只会搬砖和泥的砖瓦工,而是一名符合当代发展趋势的工人,因此命名为新产业工人理所应当。

“农民工”的叫法被取消?“新名字”已确定,今后再叫错就尴尬了

整个社会,应该对农民工保持感恩的态度。他们不仅为我们的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我们的出行和居住奠定了强力的基础设施。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繁华的城市中生活,背后是他们辛勤的奉献。

“农民工”的叫法被取消?“新名字”已确定,今后再叫错就尴尬了

雄安新区,作为国内最大的建筑工地,有着数十万的农民工群体,在几年后,雄安新区将作为国家级新区呈现在社会的面前,这不仅是设计师的杰作,不仅是政策的杰作,更是成千上万新产业工人的成果。

将农民工改为新产业工人,符合当代行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改变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国家的这一做法,虽然仅仅只是改了一个名称,但对大部分的农民工而言,他们却能够获得更多的尊重。无论历史如何发展,无论网络喷子如何敲键盘,都不能改变新产业工人对这个城市所做出的贡献,都不能磨灭他们在历史上的功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5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农民工”叫法即将取消,新名字体面又好听,待遇会随着提高吗?
你如何看待“农民工”这个词?是一个褒义词,一个没有其它含义的普通称呼,还是一个不太好听的称呼?前段时间有代表提议,如今农民工这个称呼带有贬低色彩,已经不符合时代需求。为了能够让那
2023-01-22 08:01:00
农民工1人占6个行李架位被小伙怒怼 你怎么看?
...样那样的问题。这不,1月12日,K195次列车兰州段,一名农民工因行李占地过多,引发另一位男乘客的不满。视频中,小伙子说,农民工一个人的行李占了6个行李架,他想把小的那个箱子
2023-01-16 13:21:00
农民工夫妻宿舍“混居”,一帘之隔,夜晚的声音让工友尴尬
在城市建设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农民工的身影,而且,农民工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群体,他们的工作环境差,工资没有保障,也没有社会福利,导致他们处于社会底层。但是,为了城市建设和发展
2023-01-27 12:57:00
“农民工”改名了?新名称被提出来了,有气势,还好听,那叫什么
...背后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流汗付出,辛苦奉献,恰恰农民工在发展建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发展对于“农民工”需求量越来越大,进而导致“农民工”这个称呼也是
2023-04-09 07:50:00
...贴心人 合力解“薪”愁——大通湖区“一呼即应”破解农民工讨薪难题案例剖析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星案例回顾:6月28日,大通湖区热线办收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下派工单,1
2023-11-24 07:49:00
...资金回笼的燃眉之急,也保障了企业能够及时向涉案项目农民工发放拖欠工资。因该两案涉及农民工工资发放,恰又正值年关,为让120余名农民工兄弟安心过好年,执行干警1天之内成功扣划两
2024-02-03 06:22:00
本文转自:曲靖日报时代巨变下农民工的命运和精神走向——读贾平凹新作《河山传》任诗桐读完贾平凹的长篇新作《河山传》,我竟忘了小说是以一则流言开篇。事实上,流言并非以讹传讹,作者通过
2023-12-22 00:38:00
第一代农民工晚年岁月丨打工23年,他孤身回乡寄居洞穴 当地为其安排临时住房
...”,结束了近两个月的“穴居”生活。作为中国“第一代农民工”,62岁的冯必全在外打工20余年,如今孑然一身回到老家。家里老屋早已垮塌,他也从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男子变成逐渐衰老的
2023-05-15 10:39:00
工地上混住在一起的“假夫妻”,不尬吗?老工人道出背后无奈
...们背井离乡,给城市带来了万家灯火,没错,这群人就是农民工。农民工作为城市的特殊群体,对这个城市的发展功不可没。在中国过去的20年间,城市化进程加快,高楼大厦也越来越多,这都离
2024-05-17 11:0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有一种热爱叫用尽全力去奔赴,有一种成长叫追着热爱去奔跑,有一种教育叫“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5-08-24 15:57:00
“中国好人”王子洲捐57000元资助19名学子
大皖新闻讯 8月22日,2025年子洲助学金发放仪式在太和县举行,19名大学新生受到资助。捐资人王子洲曾获“中国好人”称号
2025-08-24 15:58:00
见证“泉芽”绽放!2025济南泉水天使选拔赛今日启幕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曹英瀚8月24日,"2025济南泉水天使(泉芽)选拔赛"在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剧场隆重启幕。本次赛事由中华志愿者协会少儿艺术公益项目管理委员会
2025-08-24 16:33:00
唯爱十八年——阳光照亮每一个奋斗的青春
大皖新闻讯 十八年,足以让一株幼苗长成大树,让一个少年踏上成才之路。2025年,大皖·阳光助学迎来自己的“成人礼”。自2008年启动以来
2025-08-24 16:34:00
社区微商圈 ③|一杯刺梨美式,散发出老街的咖啡香
写在前面社区街角的糖水铺、单元楼下的手工烘焙店、楼栋群里的咖啡屋…… 这些散布在居民身边的 “微业态”,构成了社区微商圈的鲜活样本
2025-08-24 17:10:00
2025年“日照好医生”丨何孝隆:铅衣下的坚守与突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艳在莒县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医生,他身着厚重铅衣,常年与辐射为伴,在导管室的方寸之地与死神赛跑;他扎根县域医疗一线
2025-08-24 18:14:00
2025年“日照好医生”丨盛倩:做村民的“健康贴心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艳在五莲县松柏镇王家口子村,无论晨昏寒暑、风霜雨雪,总有一个身影穿梭于田间巷陌。她用脚步丈量对乡土的责任
2025-08-24 18:14:00
2025年“日照好医生”丨李仲琪:ICU里的生命守护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艳在日照市人民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李仲琪的名字早已与“生命守护者”的形象紧密相连。从医15年来,他以精湛医术挽救生命
2025-08-24 18:15:00
日照那位等了烈士79年的烈属陈秀英去世了
鲁网8月22日讯 (记者 谢文明)记者从多个信源获知,经本网多次报道而感动全国人民的日照市莒县那位以79年时光等待丈夫战场归来的烈属陈秀英
2025-08-24 18:31:00
8月23日,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东湖创研基地在美锦醋业揭牌成立。此次活动由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东湖书画院牵头组织。活动现场
2025-08-24 18:36:00
潍坊市潍城区青年路小学:快乐暑假,“数”我精彩
大众网记者 武文惠 通讯员 张健 任虹 潍坊报道这个夏天,潍坊市潍城区青年路小学孩子们的生活格外精彩,孩子们放下课本,在书香里遨游
2025-08-24 19:17:00
8月26日起,毕节织金洞景区调整入园时间
8月23日织金洞景区发布公告于8月26日起调整入园时间↓↓↓为保障广大游客有一个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织金洞景区将于8月26日起调整入园时间
2025-08-24 20:18:00
15岁!吉林大学最小新生
别人高一她大一!吉林大学2025级化学学院本科生新生,15岁的何一鸣,是今年吉林大学萌新中最年轻的一位。何一鸣来自河南周口
2025-08-24 22:39:00
2025“文学新势力”青年作家写作大会在济南举办
鲁网8月24日讯24日,2025“文学新势力”青年作家写作大会在山东济南舜耕山庄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指导
2025-08-24 22:04:00
大连一高校被曝全员停薪,校方最新回应:拖欠的工资今天发了
近日,大连科技学院被曝全员停发工资。在一封落款为“大连科技学院工会委员会”的《致全体教职员工一封信》中显示,在未收到任何法律文书和通知的情况下
2025-08-24 22: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