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官民共济凌波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09:3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井冈山报■廖国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任皇帝中主李璟,因和周世宗的几次干戈相争告败,只好自削帝号,迁都南昌,称江南国主,年号保大。

这位不甘心失败的南唐中主对水军战术情有独钟。他来到吉安,选择了城南的赣江水域操练水军,寻找时机夺回失去的江山。每逢端午节,这位江南国主都要组织民众举行声势浩大的划龙舟比赛,给优胜者奖励银碗,优秀者收为兵勇,列装成水军,并为这支水上部队起了一个诗意般的名字——凌波军。此处连通赣江两岸的渡口也称为凌波渡。西岸的渡口位于今吉安地标大榕树南二百米处,东岸渡口位于旧河东街口。

南宋诗人泰和刘过,曾来凌波渡,看端午划龙舟比赛,感叹南唐的江山无言独上西楼,写下了“春风爱吹陌,渔艇学凌波”的诗句。杨万里的老师王庭珪,安福人,也在这里写下《凌波亭月夜》之诗。

吉安城通往河东方向有3个重要渡口,从上到下依次为大皋渡、凌波渡和梅林渡,其中凌波渡为民间管理,梅林渡为官方管理,大皋渡在城南远郊。

河东廖氏家谱有载:杨家庄廖氏基祖廖惟明,他于永乐末年在吉安经营盐业,人尊称他为盐商公。他选择了凌波渡东岸不到二华里的水东塘上,即今滨江街道的邓家与麻家之间。此地山水秀美,于是落户于此。盐商公对儿子廖半江说:我们老家是吉水县乌江渔梁人,我是渔梁廖氏八世孙。三世祖福可公一生好善乐施,每到夏天,他都要煮好茶汤,放在村前的凉亭中,让过路人解渴。冬天,凡看到没有衣服穿的穷苦人,他都要一一送上棉衣、棉被去济困。他说:我的天性就是乐善,并不希望得到什么回报。福可公的大儿子秀卿继志行善,为了方便恩江行船的人,他在江边架设木栈道,并沿江岸打了大木桩,好让行船的人挽缆绳拉船,溯江而行,为富向善的盐商公之仁德思想影响了后代,儿子廖半江,号石溪,平生也喜行善事,他修筑了通往凌波渡的道路的同时,还修筑了凌波渡连接邓家、麻家村的道路,还筑构通往值夏方向的三拱石桥,石桥建成后,人们以他的字号取名为石溪桥。

吉安地标大榕树南二百米的凌波渡,早在明代宣德年间,知府陈本深就对两岸的码头及路亭进行过重修。乾隆四十六年(1781)《庐陵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绅士周麓松、谭绍等人捐造了万缘船会,并置产业,维护凌波渡的正常运行。此善举得了两岸士民的盛赞,水东有六位乡绅结伴步行百里深山,求请吏部左侍郎邹元标为此善事写引文,号召民众援助造船,后来,引文刻在凌波渡口的石碑上。

明末进士庐陵刘日升在《重修凌波渡记》中写道:每年的春夏之交,或遇上淫雨,上游的章贡诸水奔流澎湃,壮夫恐怖……在丁未年(1607)的六月间,由于渡船操作的船夫管理不当,渡船突然被覆翻,导致全船水东各村共六十多人溺水而亡。哭号连天,这是官府多年来没人对渡口和船只进行修缮及管理,却又想依靠渡口来赚钱而导致的祸害啊!我的庚兄曾德卿写悼文记录了这一事件,并写书信回来,倡导激励家乡的缙绅士庶们,共同管理过渡不收钱,办成义渡。刘日升(1546——1617),字扶生,号明自。今吉安县下里田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至工部侍郎。凌波渡遭受灾难后,士绅强烈要求人身安全最重要,应办成义渡,方便百姓。特地派人去北京,请刘日升写了凌波渡重修记。

清康熙九年(1670),吉安知府郭景昌、庐陵知县于藻督查渡口时,发现渡船破旧不堪,隐患很大。于是新造了四船,交付渡口使用。康熙十七年(1678)又造了三艘船。因为木船在长期运营,会出现霉烂、碰坏、漏水等情况,容易导致事故发生,所以必须及时更换老旧船只,减少乘船事故发生。康熙五十六年(1717),知府靳治荊倡导,以捐置田租的方式成立万缘船会,用租金利息支付船夫的吃住、工资和码头及船只的维护费用,保义渡名副其实,船夫无后顾之忧。

清代雍正二年(1724),由麻家村绅士麻子和带头,把佃户租用他家里一年的田租钱,全部捐助到凌波渡的万缘会,作为会费,供渡口的日常开支使用。雍正四年(1726),麻子和与刘瑞林等人又对万缘会捐赠了自家的田租钱。乾隆六年(1741),麻子和的长子麻志遂与孙世祥捐造新渡口,二艘新渡船。乾隆八年(1743),知府吕肃高、庐陵知县钱界视察渡口,又捐造一船,这样就有四船可供使用。

乾隆三十九年(1774),知府卢崧来渡口调查时,府衙出资重造两船。同时,绅士麻建年的祖母廖氏捐造两船,并捐缮渡田租稻谷一百七十石。嘉庆二年(1797),庐陵知县张敦仁为了确保凌波渡的船只专门轮值使用,不受别处征用或调遣,特意刻了“渡船永无调差”的石碑,确保凌波渡百姓往来安稳。还为万缘会购买店铺,以店铺的收入来增加义渡的经费。

庐陵知县钱界在碑记中写道:城南临江的街市,是商贾辐辏之地。这里的居民稠密,烟火万家,而往来贸易的人隔河千里,离开渡船就无法过河,乡里来经商贸易的人不方便。由于当时只有两条船对开,人们为了抢时间早些进入街市,个个争先恐后地登船,从而导致翻船淹死人的事故经常发生。还好有行善乐捐者麻志遂和孙世祥增造两艘船。我于壬戌年(1742)调任到庐陵,又添一船,共有五艘渡船。这样一来,两岸来往,络绎相接,挑担进城过渡时不用停留,乘船人也没有拥挤了,大家都说做了一件大善事,因渡口而设立的万缘会,推荐麻志遂为主管。

凌波渡在水东这一头,附近的几个村族行善义举的人有增无减。乾隆四十六年(1781)《庐陵县志》记载了麻门廖氏事迹。翻开两村的族谱,麻家村的麻纶字子和,生二子;麻子和的长子麻志遂生了三个儿子。麻志遂的长子麻廷璨为广东钦州知州,他以子而贵被朝廷封赠为文林郎,也就是知县钱界碑刻中为凌波渡捐船捐资,继承父志,成为凌波渡当时重要主管。

麻子和有一个孙子叫麻廷璥,为五品官员,守备山东济宁卫千总都司卫。也延续了祖父辈关心帮助凌波渡的管理和运行。

杨家庄廖姓,行善积德的家风相继。清康熙年间,太学生廖光灿常常对子女们宣讲家族的荣光。他的大女儿嫁到塘上麻家,为麻志逵之妻。女儿出嫁,父母准备丰厚的嫁妆,不能让大户人家脸面无光。而即将出嫁的女儿却对父母说:“好崽不用爷娘田,好女不用嫁时奁。”这位新嫁娘把父母执意置办嫁妆的钱存放起来,她说将来做一些有意义的善事。乾隆三十九年(1774),嫁到麻门的廖氏已是儿孙满堂,她一生省吃俭用,把积蓄几十年的私房钱为凌波渡捐建两艘渡船,同时还捐赠了田租粮一百七十石。受祖母的影响,她的第六个孙子麻建年也从而载入吉安史志。麻门廖氏的淑德善行,至今仍在水东传为佳话。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月五日中午,赣江江面上狂风大作,导致渡船覆翻,50多人溺水而亡。时年19岁的廖礼衢见村庄中也有溺亡者,立志长大后要为凌波渡作贡献。廖礼衢,字梅溪,经商成功后志继前贤,致富不忘乐施,他捐助三千银圆兴建萃英书院,又捐资三千银圆修葺凌波渡,出资修建两岸渡口的防洪堤,加固了渡口连通石溪桥至青原山的道路,受到水东百姓的赞扬。因年事已高,他力辞商会会长职务,只留任吉安道德会会长、育婴局、扩善堂副主任之职。他说:“老年人应作慈善事业以养心德,行事业以调心性。”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刘峙夸奖他:“梅溪兄自幼卓尔不群,具有远大之志,行为磊落,气概庄严,品节详明,明德坚定,为人之楷模。”当过清朝吉安知府的罗镜仁赞颂廖梅溪:“立心慈善,淡泊资身,施财济世,捐修义渡,开辟祠堂,修筑道路,建设书舍,创造堤防,以及一切公益无不捐资乐助。虽遇连年的战火,他还一直在做利国利民的事,他的行为固然受到了绅士、商人及民众的崇拜。”

赣江两岸多往事,渡口助人多荣光。官民共建的凌波渡千年古津,慈航普度,雁去鸿来,一切得益于义行善举,解除百姓渡江之苦。以河东廖氏、麻氏两大家族为典型,凝聚了千百年来人们乐善好施的精神力量。沉舟侧畔,江水依然。麻子和的善行义举,麻志遂、麻志逵橹篙相承;为官施仁政,为富有仁德;子贵父荣,富贵不骄;一门济渡,四世勋名。麻门廖氏,内助相夫,义方训子,淑俭贻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青弋江为何古称泾水
...5天,上水5—7天,枯水期行期更长。 境内沿江设有若干渡口和码头,供人们两岸往来和沿溯上下。渡口,指的是道路越过河流,以船渡方式衔接两岸交通的地点,包括码头、引道及管理设施
2023-03-15 22:43:00
...行政执法支队十一大队转来的紧急求助信息,在泰和永昌渡口有一艘客渡船出现走锚,请求派艇支援救助。危机关头,泰和航道段第一时间抽调驾驶经验丰富的船长带领班组人员,驾驶大功率船艇紧
2024-04-07 21:51:00
我市生态惠民绘就幸福河湖“庐陵画卷”
...掘赣江吉安段和市中心城区后河两岸的古村落、古建筑、渡口、船闸等水利设施和遗址,打造水利旅游文化和科普景观打卡点,展现沿河水域美丽乡村、田园生活魅力;深度挖掘和高效利用泰和槎滩
2024-06-02 09:13:00
海口海事局完成渡口渡船春运安全大检查
...海口市、澄迈县、定安县和屯昌县等4市县辖区内全部15道渡口的安全大检查,确保春运安全保障覆盖到人民群众水上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记者从海口海事局了解到,1月16日至23日海口
2024-01-25 12:36:00
...、区)地方政府和有关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严格落实《内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安全管理责任落实。要推动省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将渡运安全作为地方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重点内容,督促县
2023-08-10 11:57:00
本文转自:井冈山报赴庐陵之约 为吉安点赞——“梦回庐陵·乐活吉安”主题演艺活动侧记5月25日晚,我市中心城区华灯璀璨、宾朋满座。作为首届庐陵文化生态旅游节的“首秀”,一场名为“梦
2024-05-26 05:53:00
...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杨颜菲12月12日,2024“庐陵新年最吉安”新春欢乐季暨“扶摇直上”庐陵音乐嘉年华新闻发布会在南昌召开。活动以“庐陵新年最吉安”为主题口号,围绕“迎新年
2023-12-12 21:32:00
...-安徽频道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厅工作部署和省局关于开展渡口渡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宿州市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扎实组织开展。高位推动。认真传达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省厅领
2023-02-13 11:43:00
爷爷的渡船
...州日报心香一瓣 / 陈静爷爷的渡船在江南的水乡,一个古渡口藏于烟雨之中,数百年来,人们于此往返。河上,有一艘古渡船,它的存在仿佛与河同龄,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艘船,便是爷爷的
2024-03-17 08: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