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流浪博士“咸鱼翻身”,将为美国做贡献!好样的,既去之、则安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13 13:4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凡事讲因果,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孙卫东万万没想到,加入了美国美籍,多年以后,会流离失所,乞讨为生!他的一生,好好的一把扑克牌,却被自己打的稀巴烂。

流浪博士“咸鱼翻身”,将为美国做贡献!好样的,既去之、则安之

在此请那些支持孙卫东回国的人,选择关闭,不要再往下读了,善行天下没有错,但是得给对人,将善良给错了一个不懂回馈感恩的人,就像是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李政道在万千学子中,选择了孙卫东,公派他去深造,在李政道眼中,孙卫东如同是一颗希望的种子,期待着他能够开花结果,让所有人失望的是,孙卫东借机成为了美国公民,加入了美国国籍,这就是赤裸裸的

“忘恩负义!”

流浪博士“咸鱼翻身”,将为美国做贡献!好样的,既去之、则安之

请问那些想要接他回国,恳请国家帮助他的人,让国家如何出手去帮?

让人民如何去接受一个外国国籍的人?

这真是不是冷血无情,更不是落井下石,而是我们实在是找不出一个帮助他的理由。

孙卫东连父亲去世都可以不回来,辉煌的时候没看到过他有多么孝敬,落魄的时候却可怜兮兮的来了一句

“我想回家!”

多么可笑,在他的心中,原来只有落入万丈深渊才能想起家啊,多肮脏的人性。

流浪博士“咸鱼翻身”,将为美国做贡献!好样的,既去之、则安之

如果换成某天在街头遇到他,我们出于可怜,会给他提供一份力所能及的帮助,我认为这是人性的善,但是善超出了一定范围,就是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

试问一下,接他回国他能够带给国家什么?有人总是在我的评论区说我心狠,说作者毫无人性,甚至说我在诋毁同胞,说真的,我看到这样的评论,都已经无言以对,我不知道是该用不好听的言语回应,还是沉默.....

最为夸张的是,竟然有人在评论区这样留言

“我认为孙卫东是一个有才的人命,应该接他回国,他来当一位小学的老师,能力还是绰绰有余的!”

荒唐,简直天大的荒唐,一个背弃祖国的人,让他回国来教育孩子,这是在开国际玩笑吗?简直是误人子弟的节奏.....

流浪博士“咸鱼翻身”,将为美国做贡献!好样的,既去之、则安之

俗话说

“身正不怕影子歪,”

他已经连影子都没有了,只剩下一副躯壳而已,有什么资格来教育我们国家的孩子。换一句话来说,那位留言的网友,你真的放心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孙博士来教吗?至少我不会,我谈不上斤斤计较,但是还没有大度到那个地步。

据知情人士爆料,孙卫东看到回国没有希望后,倒是没有选择继续流浪,而是振作起来开始找工作谋生,这也就意味着,孙卫东将继续为美国做出贡献,哪怕是一分钱的税,也将奉献给美国,像极了当初他一开始的样子。

他流浪生活的确是可怜,就连我看了都觉得很是心里酸酸的,可事实就是事实,决不能因为仁慈之心,就原谅一个放弃自己祖国的人回家。

流浪博士“咸鱼翻身”,将为美国做贡献!好样的,既去之、则安之

中国有句古话

“既来之则安之,”

那孙卫东现在的处境,可以说

“既去之,则安之”

就不要想着再回中国了,当初之所以能够选择美国,在他的内心中,就是把中国和美国做了对比,认为美国更好。

中国不仅发展的很好,而且在未来的岁月里,还会发展的更好,这一步,孙卫东失算了。在我看来,他可怜的背后,一直在掩饰他曾经的不负责,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他将他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婚姻的失败,将自己的落魄怪罪于事业受到打击。

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从未听到过他从自己的身上找点问题,找点原因,就好像是外在因素让他沦落如今,自己身上没有一点错。

流浪博士“咸鱼翻身”,将为美国做贡献!好样的,既去之、则安之

这一点我挺敬佩他的,多么清晰的逻辑,完全不像一个对生活失去自理的人,如果16年前他对生活失去了自理的能力,16年后还能这么冷静,能否如此稳重,我真的难以置信。真要是按他所说,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什么精神病了,是16年的乞讨生活治愈好了他的患得患失症状吗?

哎,咎由自取,不值得可怜!

人与人之间,可以走的很近,也可以走的很远,孙卫东,摸着良心想想,你曾经如何抉择的吧!你若当初回归祖国,为国增光添彩,你比任何人都值得拥有这一切,可是,你选择是“弃国、弃家、弃良知!”

图来源于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幅邋邋遢遢的流浪汉形象。但是配上他“复旦高材生”“美国博士后”流浪美国16年等等字眼,巨大的落差让他显得可怜。又因为以前是中国人,大家的同情心泛滥,回国好像成了唯一的出路。可
2024-01-12 16:22:00
孙卫东前妻正式回应!没想到他会流浪,对前夫关心不够,很愧疚
...是让女方去养着孙卫东,却不现实。 所以说,孙卫东在美国,应该只能自食其力了,靠前妻和儿子赡养他,这条路是根本走不通的。当然了,孙博士一心为科研工作,家庭生活上肯定会欠缺,你
2024-01-17 10:37:00
“留美博士”街头流浪16年引热议!复旦大学、原籍镇政府回应
...省江阴市人,54岁,“复旦大学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到美国读物理学专业硕士、博士,做了一两年博士后”,此后又在华尔街从事了近两年软件开发工作。当被问及个人情况时,他表示,已与妻
2024-01-06 09:31:00
复旦留美博士流浪16年想回国,外交部热线回应
日前,一位中国博主在美国街头看到一位邋遢流浪汉貌似中国人,就走过去聊起来,得知他是复旦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后来到美国又读到博士后,但已经在美国街头流浪16年。这段视频后来发布在社交
2024-01-06 16:12:00
知情者称家属已知悉复旦留美博士流浪纽约街头!曾考上少年班
...省江阴市人,54岁,“复旦大学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到美国读物理学专业硕士、博士,做了一两年博士后”,此后又在华尔街从事了近两年软件开发工作。 1月5日,“流浪博士”家乡的知
2024-01-05 17:16:00
流浪16年留美博士曾在SCI发表多篇论文,有回国意愿
1月4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在美国纽约偶遇一名复旦大学毕业的流浪男子孙某,男子自称还在美国读了博,却在外流浪16年。网友发布的与流浪男子的对话视频显示,男子在美国纽约街头衣着不整,
2024-01-06 09:04:00
留美流浪博士已被安置好,家人将赴美与其见面
...留美博士,已流浪纽约街头16年。其身份得到网友、复旦美国校友会(纽约)和家乡江阴知情人士等多方确认,该流浪博士姓孙,确为复旦留美博士,后经婚姻不幸等变故沦落至此。在纽约街头流
2024-01-08 09:11:00
后续!流浪博士大变样!已经拿回了公民证书!有路费都不领不回
美国流浪博士已经大变样了!经过美国复旦大学的校友们帮忙,他已经从原来的教会拿回了公民证书和社会安全卡,在校友提供的视频中,这位孙博士在和教会的人握手交流,很难相信,他流浪了十几年
2024-01-08 17:26:00
留美流浪博士已被安置好,家人将赴美与其见面
...留美博士,已流浪纽约街头16年。其身份得到网友、复旦美国校友会(纽约)和家乡江阴知情人士等多方确认,该流浪博士姓孙,确为复旦留美博士,后经婚姻不幸等变故沦落至此。△孙博士视频
2024-01-08 09: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