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隆基的政治班底,文武双全郭元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7 10:02: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七月,唐朝宗室发生了一件很多人都不熟悉的政变——先天政变。

李隆基的政治班底,文武双全郭元振

正是这次政变,才使得李隆基清除了太平公主及其政治势力,自此以后,唐玄宗才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

并且在这一年,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在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的团队当中,其实很多人都不被人熟知,唯一一位可以拿得出手的朝中大员,估计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他叫郭元振。

说起郭元振,这个人真的可以用“风云人物”来形容他的一生。

郭元振出身于太原郭氏,这个姓氏是两汉魏晋至唐宋时期的著名门阀士族,隋唐时期成为山东(华山以东)中原八大姓族之一,名声显赫当时。

郭元振16岁的时候成为了太学生,在唐朝呢,想要成为太学生,你爹必须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对比现在呢,就是厅级以上的干部子弟才能上的学校。

到了18岁,郭元振考中了进士之后被分配到四川的一个小县城当了县尉,县尉主管这一个县里的治安,就相当于公安局的局长,郭元振在这个县尉的位置上干了将近20年。

这不显眼的20年呢,对于郭元振来说是应该是非常不开心的。

为什么呢?你想啊,他爸起码是个厅级干部,那这郭元振当公安局局长就当了20年,这就是一直没混上去啊,并且在之后他给武则天的诗上也能看出来,他是十分的愤懑啊,空有一腔报国的热血,但是无处宣泄。

注:唐朝名将郭元振创作一首诗《宝剑篇》,又名《古剑歌》。郭元振将此诗献给武则天,令武则天大为叹赏。此诗以宝剑喻人,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

从这个方面看呢,郭元振确实挺郁闷,但是他这个公安局局长当的让老百姓更加的郁闷,为什么呢?因为他经常利用职务之便贩卖人口,其实说贩卖人口不算准确。

准确的说法是他并不买卖,而是直接把这些人当作礼物送给自己的朋友做奴隶。这些朋友呢,都是当地的达官显贵。

另外为什么说是通过职务之便呢?

因为这些被当成礼物的人很多都是罪犯。但是我们可以想一下啊,有这么一个跟阎王爷似的公安局局长,老百姓敢犯事儿吗?所以啊,罪犯经常就不够用,他呢就跑到街上去,看谁不顺眼就抓谁,然后给你扣个罪名儿,你就是罪犯了。

除了倒腾奴隶啊,这郭元振还有一个大业务,那就是造假币。

放到现在这个造假币可是个重罪啊,但当时的情况跟现在还是差别比较大的,当时所谓的假钱呢,其实不是假钱啊,叫做私钱。

因为不管是官钱还是私钱,都是铜铸的,不像现在我们用的这个纸币,其实是一种代币。当时官钱和私钱的差别就是“私钱做的比较粗糙,比较斤量不足”。

而造私钱的人,赚的就是这个差价。

李隆基的政治班底,文武双全郭元振

那郭元振这个公安局局长,用现在的说法,他既是黑恶势力,又是黑恶势力的堡护伞,因此当地的老百姓对他是怨声载道。

郭元振在当地祸害了地方大概20年后,终于有人管他了,这个人就是武则天。

武则天听说了郭元振为非作歹的事情后,就把郭元振给抓起来了。因为毕竟是世家大族,并且老子还当官,所以,为了慎重,武则天就亲自审问他。

按说这样的人在咱老百姓的眼里那就该死,因为他拿老百姓不当人呢。

但是武则天的视角这跟咱们就不一样了,他跟郭元振聊了会儿天,就发现这小子是个人才呀,虽然这县尉当的是一塌糊涂,但是郭元振熟读兵书,而且对大唐的各项军事政策都有自己的看法。

一听就是个心里不安分的主。

武则天此时也是非常需要军事人才。那得了,就让你小子去军队试试吧,这郭元振不但免除了死罪,反而还相当于升官儿了,

那没过几年呢,这郭元振还真就派上用场了。

当时呢,吐蕃发展的非常快,大唐在与吐蕃的军事行动上一再失利,公元696年三月,王孝杰等与吐蕃大将论钦陵、赞婆交战于素罗汗山,遭遇大败。论钦陵提出罢免安西四镇驻兵,并瓜分十姓突厥之地的议和方案。

此时的武则天就很头大,因为此时不只是跟吐蕃一家在打仗,那跟后突厥还有契丹都在打仗。那吐蕃这头儿,打又打不过,人家提的条件咱又不想同意,那这可怎么办呢?

这时候郭元振就出来了,他跟武则天说,吐蕃现在的情况虽然表面看着很猛,但是内部矛盾非常多。

第一个矛盾呢,就是统治阶级和这个民众之间的矛盾。

吐蕃本身呢,人口不多,跟大唐就不是一个量级的,他们这几年打仗,全民都在服兵役,老百姓的厌战情绪非常的高。

那另外一个矛盾呢,就是吐蕃赞普和他们宰相之间的矛盾。当时吐蕃的宰相叫钦陵,并且在吐蕃语中宰相叫“论”,因此我们现在都称它为“论钦陵”。他们之间的矛盾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相权和皇权的斗争。

此时吐蕃赞普的实力也相对比较弱,一直受制于论钦陵。

郭元振就说,咱们抓住这两点,就可以玩命的使用离间计来从内部攻破吐蕃的内部。

武则天一听,觉得这主意还不错,就同意了。于是,郭元振成为了大唐和吐蕃议和的代表,最终郭元振这招儿还真是好使,吐蕃内部真就爆发了内乱。

论钦陵自杀,他这一派势力也被赞普给灭了,虽然这吐蕃的赞普是取得了内部斗争的胜利,但是他们也失去了论钦陵这个军事人才。之后,在对大唐的战争当中就很难占到便宜了。

在这之后呢,郭元振还出任了检校安西大都护、金山道行军大总管等实权岗位,这些官职都让郭元振在边疆地区积累了极高的威望。

唐睿宗李旦上台之后,就把郭元振从地方调回了中央,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到这儿呢,我们能看出来,这个郭元振呢,可不是一介武夫,他做事儿是非常有权谋的,他是什么时候和李隆基联系到一起的,这个我们不得而知,史书里也没明确说,但是就看他之前做的那些事儿,他倒向李隆基其实一点儿也不意外。

并且啊,他在先天政变中的角色也是非常关键的,他负责控制住太上皇这个角色啊,这可是政变成败的关键。

当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担任这个角色的是尉迟恭。

如果没有一个既信任,又有能力,还有武力的人去控制住老皇帝,这老皇帝要是振臂一呼,还是会有很多人支持他的,那政变的成败可就不好说了。

李隆基的政治班底,文武双全郭元振

景龙政变就是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所以,这个郭元振算是给李隆基立了头功的。

政变之后,郭元振被晋封为代国公,不久加官御史大夫、天下行军大元帅。郭元震算是来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但是呢,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啊,仅仅过了三个月,郭元振就出事儿了。

先天二年(713年)十月,唐玄宗在骊山举行军演,并亲自擂鼓。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军演。唐玄宗见军容不整,非常生气,命人将郭元振立即斩首。刘幽求、张说劝谏道:“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犯了重罪,也应当予以宽恕。”唐玄宗便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

可是,这件事之后仅仅又过了1个月,唐玄宗念及郭元振昔日功劳,专门特赦郭元振,起复他为饶州(今江西鄱阳)司马。

郭元振从政变首功到人生高光,再到险些遭斩杀,然后是流放,再到启用,短短几个月的世间,郭元振经历了一生都不曾有过的波折和差别对待。可能是心情抑郁的原因吧,他在赴任途中就不幸病逝了,终年五十八岁。

《新唐书·郭元振传》: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

这中间有没有什么隐情以及秘史,我们暂时不得而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7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隆基赐太平公主自尽,李旦反复求情
公元713年,李隆基一尺白绫赐太平公主自尽,太上皇李旦反复求情:“三郎,朕就这一个妹妹了,请你饶她一命吧!”李隆基冷冷地说:“晚了!3天前我给过姑姑机会,是她自己非要回来寻死!您
2023-04-25 18:49:00
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时,为何派人保护李旦
...先斩后奏。相比李世民和尉迟敬德这种“不择手段”,李隆基温和多了。在先天政变时,他一边除掉太平公主,一边派禁军保护李旦。但李隆基真的是去保护他的吗?其实李旦手里一样东西才是关键
2024-04-26 16:18:00
唐朝诗人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文武双全,他有什么战绩?
...,此次和亲是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的女儿,被李隆基封为交河公主,嫁给苏禄可汗。后来被当时的信安郡王李漪举荐为灵州别驾,关内道度支判官。唐玄宗非常欣赏他的才干,于是从代州召
2023-01-31 15:08:00
王忠嗣:一位被历史遗忘的盛唐英雄
...相继攻陷洛阳、长安,大唐陷入万劫不复境地。唐玄宗李隆基被迫出逃蜀地避难,在逃难途中,李隆基不禁感慨,说出了“使忠嗣在,安得有此变”。李隆基口中的忠嗣就是被他亲手害死的盛唐第一
2023-10-02 09:39:00
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会发动一场宫廷政变?
...了太子李建成,然后逼迫父皇李渊退位。然而,唐玄宗李隆基却比较特殊,他在成为皇帝后,依然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皇权受到限制712年9月,唐睿宗李旦第三次
2023-08-26 21:14:00
五位文涛武略兼备但很可惜的太子
...。李世民之后,唐朝每一次皇帝即位,都是血雨腥风,李隆基继位后才有所改变。04、真金,元世祖忽必烈的长子,也是元朝的首任太子。忽必烈继位后,倾向于中原文化,在储君的选择上放弃“
2023-08-21 17:19:00
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的目的是什么
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女人当权集团的标签人物之:上官婉儿,往小了说,是诛杀韦后党羽,夺权;往大了说,是扳倒女人干政集团,夺男权。万一怎么讲?往下看。(上官婉儿剧照)
2023-02-06 14:17:00
文武双全:司马懿父子如何改写三国历史
...,并废黜了皇帝曹芳。司马懿的二儿子司马昭同样是文武双全。他年轻时在西北任将领,与姜维多次交锋不落下风。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继任大将军。不久,手握15万大军的诸葛诞起兵反抗司马
2024-03-28 13:59:00
唐玄宗的失误与安史之乱的爆发,最后是怎么被平定的?
...临的艰巨挑战。一、难道盛世不可长久? 公元713年,李隆基登基,年号开元。开国之初,他深知国家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待加强,急需选拔贤才助力。当时的李隆基性情仁厚,有雄心壮志,
2024-02-04 19: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