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后宫妃嫔的绣花鞋,比高跟鞋还难穿,究竟有什么意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12 14:57: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南朝的时候,齐东昏侯萧宝卷有个心爱的妃子叫潘妃。她的容貌美丽动人,身姿优雅迷人,深得萧宝卷的喜爱。为了博取美人的欢心,萧宝卷特意为她修建了三座富丽堂皇的宫殿,还在宫殿的地面上铺设了带有金莲纹路的砖石。

潘妃莲步轻移,弱柳扶风的姿态让东昏侯心花怒放,连连称赞爱妃步步生莲。从此,“步步生莲”成为了形容女子步态轻盈的代名词。在历朝历代,后宫的嫔妃们为了博取皇上的欢心,都在穿着打扮上费尽心思。

她们为了能够迈出“步步生莲”的优美步伐,会挑选质量上乘的软底绣花鞋。在清朝,满族贵族女性对一种名为“旗鞋”的绣花鞋情有独钟,这种鞋子首尾悬空,中间仅有一块木底,因其外形类似花盆,所以也被称为“花盆底鞋”。

这种绣花鞋如此难穿,却为何还备受欢迎?它到底有何特殊意义?

【花盆底鞋:满族传统鞋饰】

花盆底鞋,乃清朝满族女子常着之鞋。至于其起源,民间传说众多。

后宫妃嫔的绣花鞋,比高跟鞋还难穿,究竟有什么意头?

有人说,在过去,满族的妇女们常常会到山上去采摘野果子和野蘑菇。然而,那座山上罕有人迹,野生动物频繁出没,还有毒性极强的蚊虫。要是有人不小心被这些蚊虫叮咬,就会全身奇痒无比,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然而,上山劳作的妇女们习惯穿一种浅口布鞋,这导致她们的脚经常被蚊虫叮咬。于是,聪明的妇女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在鞋底绑上一个木块,让脚悬空,再用宽大的裤脚将其盖住。

如此一来,她们的双脚就被全部包裹住了,这样蚊虫就无法叮咬了。此外,山上湿气较重,露水常常会打湿妇女的鞋面。因此,这种穿法还能够有效地避免露水沾在脚上。

后宫妃嫔的绣花鞋,比高跟鞋还难穿,究竟有什么意头?

后来,这种在鞋底绑木块的穿法越来越受欢迎,慢慢变成了满族妇女日常穿的鞋子。

还有人说,在很久以前,满族的先辈们在收复失地的征途中,遭遇了一片泥泞的沼泽地。为了能够顺利穿越这片沼泽,先人们绞尽脑汁,纷纷献计献策,却始终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在大家都感到无计可施的时候,首领突然发现沼泽地中央有几只白鹤正在悠闲地玩耍,他灵机一动,决定模仿白鹤。他吩咐手下找来了一些树杈,然后把它们交错在一起,捆成鹤爪的形状,绑在了鞋底上。

后宫妃嫔的绣花鞋,比高跟鞋还难穿,究竟有什么意头?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方法真的起作用了,他们竟然真的可以在沼泽中长时间站立而不陷下去。

在沼泽地中艰难跋涉后,满族军队终于与敌人短兵相接。经过数日的激烈战斗,满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成功地收复了失地。与此同时,这种树杈鞋也逐渐演变成了花盆底鞋。

当然啦,以上这些都只是大家口口相传的传说啦。要是从现实角度来分析满族妇女穿花盆底鞋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漂亮。满族女子为了展现女性特有的柔弱之美,就会在鞋底加上一个木块。

后宫妃嫔的绣花鞋,比高跟鞋还难穿,究竟有什么意头?

这鞋前后都没有支撑点,她们走起来自然得小心翼翼,而在旁人看来,这姿态却显得婀娜多姿,弱柳扶风。

【穿鞋有讲究】

疑问鞋底有一块木头,花盆底鞋穿起来并不舒适,甚至比今天流行的高跟鞋还要难穿。

后宫妃嫔的绣花鞋,比高跟鞋还难穿,究竟有什么意头?

为了让小燕子有格格的样子,皇上派了教养嬷嬷专门指导她。学礼仪的第一步,就是穿花盆底鞋。可小燕子天性爱自由,哪里受得了皇宫的管束。

后来,甄嬛深得皇上的宠爱,成为了他的心头肉。为了彰显对她的珍视,皇上还特地吩咐工匠精心打造了一双鞋——蜀锦玉鞋。

后宫妃嫔的绣花鞋,比高跟鞋还难穿,究竟有什么意头?

荣获此等殊荣,甄嬛自是喜不自禁。这花盆底鞋的穿着可是大有讲究的。在满族,妇女亦有贵贱之分,而这花盆底鞋,唯有贵族妇女方可穿戴。

通常来讲,贵族家庭的女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就会开始穿花盆底鞋。这些鞋子的款式丰富多样。有些鞋面装点着精美华丽的珠串,还有些则绣有凤凰、牡丹等寓意吉祥的图案。

对于花盆底鞋,满族妇女的观念是越华丽越好,越精美越好。因为她们认为穿花盆底鞋最忌讳的就是面料素净、无装饰,只有在参加丧礼时才会穿这样的鞋子。

后宫妃嫔的绣花鞋,比高跟鞋还难穿,究竟有什么意头?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身体机能会有所减弱。因此,为了行动便利,上了岁数的女人会挑选低一点的花盆底鞋,这样有助于行走和劳作。

【难穿却非常盛行:有意头】

花盆底鞋,人尽皆知其难穿。然而,就是这样一双比高跟鞋更难驾驭的鞋,在清朝却广受欢迎,极为流行。

在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男子因身份尊贵而天生拥有支配女子的权力。因此,古代女子的美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男性塑造而成的。

后宫妃嫔的绣花鞋,比高跟鞋还难穿,究竟有什么意头?

比如,在古代,男子觉得女子应该具备温柔贤惠的品德,如同垂柳般婀娜多姿。她们不能在公众场合露面,也不能大声哭泣或欢笑。甚至连走路都不能大步流星。

就比如说,后宫的嫔妃们每天都穿着华丽的服饰,戴着金银珠宝出现在皇上面前。大家都夸赞她们美丽的容颜和优雅的姿态,却不知道那些首饰、服装,还有脚下那双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花盆底鞋,都是为了约束她们的举止。

若一位妃嫔在行走时,步摇、耳饰、鞋底皆能保持稳定,不晃动,那么便可说明她是一位仪态端庄的女子。

后宫妃嫔的绣花鞋,比高跟鞋还难穿,究竟有什么意头?

她们必须小心翼翼,时刻注意脚下,稍有不慎就会摔倒在地,遭到皇上和太后的说教。因此,花盆底鞋和步摇,说到底都是对女性的束缚。

因此,为了能够轻松驾驭花盆底鞋,嫔妃们常常夜以继日地苦练,期盼着有朝一日,自己能以无比优雅的姿态出现在皇上面前,赢得他的青睐。依靠容貌取悦他人者,大抵都是这样。

后来,清朝灭亡了,花盆底鞋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女性有了穿衣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服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2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妃子们为什么要穿“花盆底鞋”
...美是特别特别拼的,比如绝大多数女生喜欢穿各种高高的高跟鞋、厚底鞋,令广大男生称奇的是女生穿着这么高的鞋还能健步如飞!不只是当代女性,古代女性也热衷于穿各种高高的鞋子,我们在看
2023-04-30 16:47:00
清朝时期,后宫的嫔妃为何会穿花盆底
...如宋宁宗般“花似醺容上玉肌,方论时事却嫔妃。”后宫妃嫔的美色,令人沉沦其中。后宫佳丽,上至发簪,下至鞋子,无一不精细,都有由来。比如清朝的皇妃,就必须要穿上高高的“花盆底鞋”
2024-06-03 20:44:00
满洲妃嫔、蒙古妃嫔和汉妃嫔在康熙后宫的地位与影响
...。在历史上,后宫和前朝的关系一直都很好。满妃满族的妃嫔,指的是满洲人的妃子,是指满洲八旗的后妃和满洲八旗的王后。满洲八旗皇后,是指在八旗中,通过选拔、选拔、选拔、选拔、选拔的
2023-10-27 08:47:00
清朝选秀有哪些规矩,一起来看看
...吗?其实在很多朝代确实是以美为选拔标准,来选择后宫妃嫔的。就像汉朝他们在选拔女子的时候,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姿色要端庄。而到了明朝的时候,她选择女子看中的并不是家事,而是从民间选
2024-03-22 20:43:00
42岁陈冠希日本被偶遇,穿绣花鞋搭配引争议,两鬓头发花白!
...着棕色系套装,可身上背了一个豹纹包,脚下还踩着一双绣花鞋。绣花鞋本就繁复,还有鲜艳的绿色搭配,更是让人看不懂的存在。 网友也感慨:“冠希哥,现在这造型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啦”。
2023-09-05 22:48:00
探讨国内外古代鞋履的差异性
...履的样式多种多样,从早期的草鞋、木屐到后来的布鞋、绣花鞋,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精致与雅致。特别是宋代以后,女性鞋履多采用尖头、翘首的设计,体现了女性的温婉与含蓄。而在欧洲,古罗马
2024-10-19 20:16:00
古代女子穿不穿高跟鞋呢
...女孩子们对于美的追求,是不分朝代,不是环境的。对于高跟鞋美女作家亦舒是这样说的:“女人的堕落是从高跟鞋开始的。”那么,古代女子穿不穿高跟鞋?答案是肯定的,清朝的花盆底鞋就是高
2023-05-17 21:16:00
个子矮的女生该如何选择穆勒鞋?
...鞋的选择比较需要时尚敏锐度,否则看起来就像一双老式绣花鞋;此外,因为鞋子本身的图案比较繁复,因此搭配的服装也需要有所选择,不太建议搭配新手尝试。高跟穆勒鞋高跟穆勒鞋最初并不受
2022-12-30 16:08:00
咸丰皇帝后宫的妃嫔那么多,为何偏偏对慈禧十分宠爱
...也包括咸丰在内,但让人非常奇怪的是,咸丰皇帝后宫的妃嫔那么多,但就是偏偏对慈禧十分宠爱,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咸丰为何钟爱慈禧?只因慈禧的这个部位,比寻常女子要大!慈禧从小长
2024-05-21 20: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