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祖逖死后9年,东晋下令:“捉拿祖氏叛贼,格杀勿论”。祖氏一百余人逃到后赵避难,被石勒屠戮殆尽,祖逖年仅十岁的小儿子,幸运躲过一劫。
313年,晋怀帝被匈奴处死,祖逖义愤填膺,上奏司马睿:“臣希望能率兵北伐胡虏,收复中原,拯救百姓。”永嘉之乱,胡虏蹂躏中原,祖逖北伐精神可嘉,却始终是东晋的“弃子”。东晋立国之初,一直都不欢迎祖逖,即便他战功显赫,这是祖氏族人遭遇灾难的根源。祖逖北伐,司马睿没有能力支持,也不希望他北伐。门阀政治,“王与马,共治天下”格局下,祖逖北伐中原,动了太多人的奶酪,注定他人生悲剧。司马睿,西晋皇族的远支,若非晋武帝、晋惠帝一脉自相残杀,也轮不到他当皇帝。皇室远支,这尴尬的“身份”,使得司马睿的号召力有限,东晋朝政大权,掌握在门阀手中。琅琊王氏控制朝政,司马睿没有实权,被王敦打压,郁郁而终。门阀政治下,世家大族只考虑自己利益,而没有国家利益,他们不会支持祖逖北伐,还处处掣肘,以免祖逖力量强大。再则,祖逖并非“高门”,他属于“流民”集团的代表。东晋时,无论是皇室、世家大族,都将“流民”作为防范对象,利用他们抵御匈奴刘聪、羯族石勒的同时,也打压他们。对东晋而言,“流民”是绝对不能渡过长江,他们只能留在江北,不能来江南抢了世家大族的蛋糕。祖逖北伐中原,与东晋对“流民”政策有关,他不北伐,连落脚点都没有。313年,祖逖北伐中原,很快就夺取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是,北方遍地都是坞堡,且石勒采取积极防御策略,东晋朝廷也不增援,祖逖进展受到阻碍,与石勒对峙。祖逖、石勒对峙期间,很少打仗,双方还做起生意,互通有无。但是,祖逖并没放弃北伐,他在积蓄力量,无奈东晋没有给他机会。祖逖力量壮大,引起了世家大族的不安,司马睿便派戴渊镇守合肥,名义上是防御王敦,实际是牵制祖逖。
司马睿此举,祖逖很恼火,却不便公开反对,不久郁郁而终。祖逖死后,所部由弟弟祖约率领,继续对抗石勒,却遭遇东晋、后赵“夹击”,下场悲惨。祖约手握重兵,坐镇江北,是抵御后赵(石勒建立)进攻的前沿阵地,也是东晋朝廷的屏障。但是,东晋没有给予他应有待遇,还想整死他。326年,石勒派10万大军南征,祖约率兵抵御,在寿春城下厮杀。祖约派人向朝廷求救,希望辅政的庾亮出兵,却被拒绝。祖约无奈,只好求助于同样是“流民”主帅的苏峻,他们击败了后赵,保住了城池,对东晋的怨恨也随之加深。324年,王敦第二次叛乱,所向披靡,若不是苏峻、祖约率“流民”军团奋勇拼杀,东晋也许不复存在。此时,东晋居然见死不救,还想剥夺他们兵权,岂不是寒了人心。苏峻战功显赫,庾亮却想将其“内调”京师,远离自己的大本营。苏峻苦苦哀求朝廷,希望能率兵在外,即便是镇守青州也行,但庾亮往死里打,终于激起叛乱。苏峻、祖约作为“流民”主帅,是平定王敦之乱的功臣,却无法被世家大族所接纳,再加上自己手握重兵,他们十分忌惮,必须除之而后快。328年,苏峻、祖约起兵,反抗东晋,很快就攻克京师。庾亮逃离京师,与前来勤王的陶侃、温峤联手,双方厮杀数月,不分胜负。东晋内斗,石勒乘势出兵,突袭寿春。苏峻、祖约腹背受敌,成为输家。庾亮获胜后,下令追杀祖氏家族,格杀勿论,祖约被迫逃到后赵。石勒、祖逖之间曾相互往来,辖区内民众自由贸易,关系还不错。但是,石勒看不起祖约的为人,便把祖氏家族一百多人拉到集市处死,他们妻妾、女儿则分配给将士。
王安,祖逖北伐时俘虏的后赵士兵,祖逖善待王安,还让他回到后赵。王安感激祖逖,便把他的小儿子祖道重藏起来,方才躲过一劫。后赵被冉闵灭亡后,祖道重逃回东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1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