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土葬为何比火葬更可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0 16:1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每个人的一生都逃不过生老病死,若说死亡是生命消逝的终点,那么这将是人类在世界上留存下来唯一被人们大肆纪念的日子。

而且,在农村土葬永远比火葬流行得多,但是后来我们却发现土葬竟然比火葬更可怕,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尸体在入土为安后的一个月内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土葬的兴起与发展

说起土葬的历史,那恐怕要追溯到原始社会了。因为只要人类开始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了,那么必然逃不掉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不过,那时候的人们并没有太多关于如何埋葬遗体的思维,他们最初的出发点是不想让死者的遗体被动物给撕毁等等,出于尊重和方便,他们会挖一个深坑将死者埋入其中。

直到秦汉时期阶级文明出现,土葬才正式被统治者们指定为处理亡者遗体的方式。因为他们始终觉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若是随意烧毁损坏,那么不仅仅是对祖宗父辈等的不敬,更是对法律规则的枉顾。

而且火葬基本上是不可能会存在于那个时候的,因为对于封建时期的人们来说,将遗体给烧了那是大不敬的事情,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带来厄运,还会让整个家族面临难以想象的灾难。

因此,土葬这种方式开始被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了下来。直到现今,都还有许许多多地方一直沿用着这种方式,尤其是在农村以及一些偏远的地方。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就跟随家中的亲人长辈参加过别人的葬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席,只是这里的席有点悲伤。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专家开始对土葬这种方式提出质疑,他们不仅指出土葬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甚至还有人认为我们一直奉行的土葬并不比火葬更科学、更适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他们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难道他们真的有什么重大发现?

土葬为何比火葬更可怕?

如果非要判断土葬和火葬哪个更好,相信很多人会有不同的观点。首先,支持土葬的人们基本上都遵循让死者“入土为安”这么一个观念。他们认为人都已经死了,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让其能够安安静静、和和平平地等待轮回。

若是这个时候将他们的遗体给烧了,恐怕会使得他们无法安宁,他们的后代子孙也无法心安。而这个时候,支持火葬一说的人们就有不同的观点了,他们觉得土葬比起火葬来说更为恐怖可怕!

据了解,土葬最开始流行的时候,整个流程并不是很完善。人们在发现某一个人没有呼吸时就判断其已经死亡,然后就开始挖坑掩埋尸体。因为那个时候的医学并不是很发达,导致他们并不了解假死这么一种现象。

而这种现象恰恰就是最关键的地方,其实大部分人在失去呼吸之后,还会有回光返照的可能,若是这个时候就将其埋进土里,那么不用说等待他们的结果就是被硬生生给闷死。就算他们呼救,但口鼻一旦张开,就会有大量的土壤钻进去,从而加速他们的死亡。

火葬在这个时候就显得稍微好一点点了,若是死者并没有真正死亡,而他的身体在受到强烈的刺激后,必然会做出反应,那么这个时候施救起来也会方便得多,大家肉眼也是能够看得到的,只不过可能会吓到一部分人,认为其诈尸了。

当然,随着时代和经济等的发展,土葬开始越发完善起来,不仅有一系列的完整流程,连停灵几日都开始有规定,为的就是防止那些假死的人能够有生还的机会。但是,为什么还会有人说土葬仍旧很可怕呢?尸体在下葬之后到底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尸体在下葬后会发生什么?

看过侦查一类影视剧的朋友们应该知道,人身体的各项机能一旦停止工作后,肌肉四肢等等都会开始出现不同的反应。最明显且大家马上能够肉眼观察得出的就是血色迅速消退,肌肤开始泛白。

因为血液已经凝固不再循环,所以死者相继会出现瞳孔放大、肌肉萎缩等一系列的变化。此外,在经过几小时后,尸体上还会出现各种不相同的尸斑,大部分呈现暗紫色,给人在视觉上造成不小的冲击。

而且,在经过几天之后,尸体还会开始腐烂,慢慢地散发出难闻的气息。因此大部分人家属在死亡后停灵期间都会用冰棺等冷冻设备将尸体封存起来,为的就是防止尸体过早腐化变臭。

而当尸体下葬后,没有了低温保护,就算是穿了寿衣,进了棺材,也阻止不了遗体尸化的速度。还可能会因为温度湿度等一些列的原因加速尸体的腐烂速度,寒风凛冽的冬季尚且还好说,很多动植物不是被冻死了都是过冬去了,而炎炎夏季就无法避免了。

高温的天气很容易造成尸体气味的逸散,虽然是掩埋在土壤之中,但也并不是处于完全密闭的空间。可能这种若有若无的气味人类无法察觉出,但是生活在土壤中或者周围的的动植物就不太幸运了。

而且这样的气味有时候还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当棺材的尸体内的有毒物质达到一个峰值之后,由于得不到释放会产生出一个巨大的压力,最后可能会引发尸爆,给周围的环境或者居住的人们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很多专家们对土葬这种方式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火葬不仅方便快捷,更能节省空间和土地,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达到与环境平衡的一个状态。相比之下,土葬就显得更为可怕一些。

结语

其实在咱们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土葬与火葬的区别似乎并不在哪一个更可怕上面。而是看死者的家属们更能接受哪种方式,不过在大城市那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火葬,一旦大家接受了这种方式,后辈们也就不会太过抵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0 17:13: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土葬的资讯:
土葬是怎么兴起与发展的?
...界上留存下来唯一被人们大肆纪念的日子。而且,在农村土葬永远比火葬流行得多,但是后来我们却发现土葬竟然比火葬更可怕,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尸体在入土为安后的一个月内到底会发生什么样
2022-12-16 13:37:00
历史上那么多都是土葬,为何现在没多少墓?说出来别不信
...几千年来,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无论身份贵贱,多数都选择土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生命的轮回。然而,如今我们走在大街小巷,已很难见到过去那种星罗棋布的坟墓。你是否曾经好奇过,历史上
2024-11-08 10:03:00
土葬、火葬全面一刀切?农村房屋一律不许整改,这是什么情况?
...希望逝者能够一路走好。从以前社会当中就流传下的一种土葬方式一直被农村人沿用至今,一般农村老人去世之后,亲人都会利用周围的土地,将老人的棺材放在里面。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
2025-03-05 17:58:00
中国那么多人都实行土葬,为何现在没感觉有那么多坟墓
...一中国最古老,也是最现代化的入葬方式成为一个标准。土葬,以及土葬的坟墓就在现在的时代中越来越少见了,不过真的要去算过去人多少是土葬的,恐怕到现在坟墓会不少,但即便如此,在历史
2024-02-10 11:14:00
树葬正迅速兴起,取代火葬只是时间问题?网友:不用买墓地了!
我国的丧葬习俗一直都是土葬,古人讲“入土为安”就是这个道理。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为了节省土地开发,所以国家倡导火葬逝者。刚开始很多人的观念没有改变,认为土葬是对死者的尊重。后来
2024-05-17 11:07:00
梁小龙前妻黎爱莲病逝!曾被歹徒泼汽油毁容,曝家属弃火葬改土葬
...曾受袭击至头部及背部严重灼伤,因此家人弃用火葬改为土葬安置挚亲。中英混血儿黎爱莲是60至70年代的著名欧西流行曲女歌手,1966年参加才艺比赛赢得香港阿哥哥女皇(阿戈戈皇后)
2024-09-11 18:49:00
历史上很多人死后都是土葬,为何感觉没多少坟墓?说出来别不信
...死之后,他们就会选择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土葬”,入土为安,落叶归根。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山顶洞人的墓地,发现了三具完整的人头骨与躯干骨,山顶洞人的存在时间是
2023-10-20 16:36:00
TVB知名主持人离世16周年被曝坟墓移美安葬,网友好奇土葬如何迁
...去?但他好像不是火葬,整个灵柩运去?”有指伍晃荣是土葬,迁坟过程引网民好奇,不过冯坚成至今一律未有回应。 伍家谦忆感激恩师教诲另一位徒弟伍家谦一如每年传统,前日也在社交网撰
2024-04-22 11:07:00
宋朝成为历史上唯一盛行“火葬”的王朝
...是出于对于死者的敬畏,对先人的怀念,“入土为安”的土葬宗旨是我国历朝历代丧葬的绝对主流,火葬是远远不能被古人所接受的。即使到了今天,土葬依然是我国乡村很多老一辈人心里的首选。
2023-02-22 16: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