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121年三月,一代女君邓绥,终于走完了她的一生,终年41岁。
作为一个皇后和太后,邓绥的成绩,无疑是相当合格的。当年做皇后的时候,她就可以辅佐汉和帝,处理朝政,展现出了非常强大的手腕。而等到她成了太后之后,更是带领东汉,熬过了历史上最难的十多年‘天灾期’。
所以,在后世的评价当中,邓绥往往被称作‘皇后之冠’。后世几乎所有的女性执政者,包括武则天在内,都把邓绥当成了偶像。所有的女性执政者,都以自己能够比肩邓绥而骄傲。
但同时,这种荣耀,代价也是相当大的。后世很多历史学家认为,邓绥的死,很有可能是活活累死的。因为她常年操心国家政务,工作量太大,严重透支了她的生命,所以才导致她四十多岁就没了。
除此之外,更让大家没想到的,其实是邓绥去世之后,邓家后来的结局。
作为一代女君,对国家有着巨大的贡献。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就在邓绥前脚刚刚去世之后不久,汉安帝就开始对邓家进行清算。最后,邓绥的几个兄弟,几乎全部被杀,或者被逼自杀。当年邓绥提拔的很多大臣,也纷纷被贬黜,甚至被直接整死。
更诡异的是,从始至终,面对这种大规模的清理,邓家没有做出过任何反抗。尽管当时邓家的几个人,都手握大权,完全有能力直接发动政变,换了皇帝。但结果,邓家这边却什么都没做,只是束手待毙。
那么邓绥去世之后,东汉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邓绥去世之后,邓家会被彻底清理出了朝堂?当时的邓家,面对这种关乎家族存亡的大清洗,为什么没有反抗呢?
这个故事,其实还得从当年邓绥活着的时候,拥立汉安帝说起。
公元106年八月,随着汉和帝驾崩,作为汉和帝皇后的邓绥,拥立了汉和帝的小儿子刘隆,做了新皇帝。但是没想到的是,仅仅只过了八个月之后,这个刘隆就夭折了。
而刘隆死后,接下来,立谁做下一位皇帝,这就成了大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当时对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都只有一个答案。因为汉和帝去世的时候,就只留下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长子刘胜,另一个就是幼子刘隆。如今刘隆死了,不管怎么看,似乎都肯定得轮到皇长子刘胜继位了。
但结果,最终邓绥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她选择放弃了这位皇长子,转而从汉和帝哥哥家过继一个儿子过来,继承皇位。
这就是汉安帝刘祜。
在邓绥的力挺之下,尽管当时有很多大臣表示反对,老刘家内部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但最后,当时年仅十二岁的刘祜,还是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了东汉的第六位皇帝。
所以,对于刘祜来说,邓绥对他是有大恩的。如果不是邓绥,刘祜本来是没机会做皇帝的。而除了拥立之恩以外,邓绥对刘祜更有养育之恩。
早在刘祜很小的时候,他的生母就去世了。刘祜的生母,名叫左小娥。左小娥原本是一个罪臣之女,后来被送进了王府做小妾。因为长得好看,所以才被刘祜他爹临幸,后来生下了刘祜。但生下刘祜之后不久,这个左小娥就因病去世了。
至于刘祜的父亲刘庆,虽然在刘祜被扶上皇位的时候,他还在世。但是接下来,就在刘祜登基几个月之后,刘庆同样因病去世,而且是自然死亡,没有任何政治黑幕。
所以,在刘祜登基之后不久,他就已经父母双亡了。而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说,这个结果,无疑是很可怜的。但幸运的是,接下来,邓绥承担了母亲的工作,开始好好抚养刘祜长大。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接下来的很多年里,刘祜和邓绥的关系,其实都还算不错。虽然邓绥只比刘祜大十三岁,从年龄上来说,只是比刘祜大了半代人,算不上是真正的母亲。但至少,在刘祜心里,邓绥是对自己有恩的,而且确实也对自己不错。
但问题是,随着刘祜逐渐长大,双方的关系开始出现了细微的裂缝。
这道裂缝,叫做权力。
从刘祜登基开始,接下来,一直到邓绥去世,中间整整十五年的时间,刘祜都只能说是一个傀儡皇帝。在这十五年里,邓绥一直以女君的身份,掌握皇权,从来不让刘祜自己独立做事。
其实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我们能够理解。因为这十几年,恰好是东汉最困难的十几年。连续十多年天灾不断,几乎每年都要地震。正是因为邓绥的精打细算,竭尽全力去调配各种资源,东汉这才能撑过这十多年。
而这样的天下,如果贸然交给刘祜这样一个经验不足的年轻人来管理,很容易会导致国家彻底崩溃。
从史书记载来看,邓绥掌权后期,应该是想过要直接还政给刘祜的。但问题在于,刘祜当时表现出来的不成熟,以及东汉当时的特殊性,都让邓绥不敢放权。
可这样一来,刘祜就接受不了了。
作为一个皇帝,十几岁的时候,刘祜或许可以接受邓绥掌权。但是等到二十多岁之后,刘祜开始对权力越发渴望,越来越无法容忍邓绥的存在。
偏偏在这个时候,刘祜身边,又有好几个‘嚼舌根’的人。
当时在刘祜身边,也有一些心腹存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刘祜的乳母王氏。王氏从小亲手抚养刘祜长大,对刘祜也有母子之情。所以在王氏看来,邓绥把持大权,不让刘祜亲政,这就是在欺负人。
所以,等到刘祜长大之后,这位乳母王氏,就开始在刘祜身边,说邓绥的坏话。而且,后来王氏还说,邓绥和她身后的邓家,有意要废除刘祜,改为拥立另一个王爷刘翼做皇帝。
从史书记载的角度来看,邓绥当时应该确实是把这个刘翼,当做了皇位继承人来培养。但这其实并不意味着,邓绥就想为了自己掌权,直接废了刘祜。主要是因为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基本上命都不太长。再加上刘祜当时身体情况又不太好,儿子又比较年幼,所以邓绥只是想多留个后手而已。
但这样的后手,无疑让刘祜无法接受。
总之,说到底,这就是一个立场问题。作为掌权的太后,邓绥担心贸然放权,会让国家崩溃。而刘祜作为皇帝,维护自己的地位,争夺权力,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至于那位乳母王氏,虽然后来她在史书上的名声不太好,但她的初衷,其实也是为了刘祜做打算。
不过也正是因为立场不同,谁都无法理解对方。这样一来,这就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在邓绥掌权的最后两年里,刘祜和邓绥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微妙。刘祜担心,邓绥随时会废了自己。而邓绥则是担心,刘祜日后无法做一个好皇帝。
而这种情况,到了公元120年的时候,终于稍微有了一些好转。
公元120年,刘祜的长子刘保,开始上学了。同时,邓绥的身体,开始越来越差。
作为刘祜的长子,刘保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常优秀。不但性格非常宽厚,而且还特别喜欢读书,六岁就能背诵《孝经》。这直接导致,邓绥特别喜欢刘保,后来更是直接立刘保做了太子。
或许,在邓绥眼里,汉安帝刘祜,并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皇帝。但刘保的情况,却让邓绥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至少,这样的刘保,未来登基之后,应该不会让汉朝变得更糟。而后来的历史证明,邓绥确实也没看走眼。后来刘保在位期间,确实做了很多好事,差一点就让东汉中兴了。
刘保的存在,无疑让汉安帝的皇位,彻底稳定了下来。
其次,则是邓绥的身体情况。
尽管当时邓绥刚刚年过四十,但是邓绥的身体情况,却已经越来越差。常年的政务操劳,彻底拖垮了邓绥的身体,这导致此时的邓绥,也没有能力再换皇帝。哪怕刘祜表现的并不是特别完美,邓绥也不能废了他。
就这样,在邓绥掌权的最后两年里,刘祜和邓绥的关系,奇迹般的转暖了一些。当然,这种情况,只是表面现象。至少对于刘祜来说,刘祜其实巴不得邓绥赶快死,赶快把位置让给自己。
就这样,到了公元121年四月,邓绥终于撑不住了。
一代女君邓绥,最终因病去世。而邓绥去世之后,刘祜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开始正式亲政。
这里多说一句:其实邓绥一直到死,都没想过要从老刘家这边夺权。虽然她掌权的时候,也用了不少邓家人,把持了朝政。但从始至终,邓绥都没有让邓家人过度掌权。相反,邓绥一直到临终之前,都在压制邓家,生怕邓家在她死后,架空了刘祜这个皇帝。
所以,邓绥去世之后,原本看似强大的邓家,一下子就失去了权力根基。而对于有刘祜来说,虽然邓绥去世了,但是邓家的存在,依然让他难以掌权。
如此一来,此时的邓家,就成了刘祜必须要清理的对象。
真正重要的,从来都不是你是不是真的造反,而是你是不是有造反的能力。
而当时邓家这边,情况也比较特殊。邓绥出身新野邓氏,她的爷爷邓禹,当年曾经是东汉的第一开国功臣。再加上邓家本来就不是什么小家族,家里的男子数量特别多。这导致当时在东汉高层,有一大堆出身邓家的高层官员。
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当属邓绥的几个亲兄弟,以及几个堂兄弟。
先说邓绥的兄弟们。据史书记载,邓绥一共有五个兄弟,两个妹妹。这五个兄弟当中,老大邓骘当时担任大将军,手握全国军队大权。从官职和权力角度来说,邓骘基本等同于当年的霍光。如果他愿意的话,其实是可以架空皇帝,成为一个当年霍光那样的权臣。
在邓家这五兄弟当中,老大邓骘,也是最关键的核心人物。
再往后,老二邓京,官至黄门侍郎。这个官职的职权,是负责替皇帝传递诏令,相当于把持了皇帝和外界沟通的通道。老三邓悝,官至城门校尉,负责把守京城的大门,负责东汉京城三大卫戍军队之一的城卫军。
老四邓弘,官至虎贲中郎将,统领京城地区最强的虎贲骑兵。老五邓阊,官至侍中,直接负责参与内廷决策,甚至可以替代皇帝进行决策。
不过,从史书记载的角度来看,邓家五兄弟当中的后三个人,应该在邓太后去世之前,或者去世之后不久,同样去世了。至于他们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事史书上记载的特别隐晦。甚至于后来在《后汉书》当中,连他们的生平经历都很少记载,只是记载了他们的官职。
除此之外,还有邓绥的堂兄弟邓遵,此时正担任度辽将军,和鲜卑打仗。之前邓遵曾经全权负责汉朝和西羌的战争,在西线有很大的威望。而西羌被平定之后,邓遵才被调到辽东。此时的邓遵,手里几乎掌握了东汉北线一多半的军队,绝对算得上是真正的实权大佬。
当然,除了这些地位最高的邓家人之外,像太守、县令这种级别的邓家人,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以邓家的家世背景来说,如果只是单纯做一个太守,基本上不配进入邓家的高层,算不到邓家的核心圈层里面。
这就是邓太后去世的时候,邓家的大致权势。
此时的邓家,不但把持了京城的军队,而且把持了中枢的决策权和沟通权。在地方上,邓家也掌握了东汉最精锐的一部分军队,太守县令之类的亲朋故旧,更是数不胜数。
这样的邓家,不管怎么看,似乎都不是能够轻易扳倒的。如果邓家愿意,架空汉安帝,成为当年霍光家族那样的超级外戚家族,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但问题是,在这其中,有一个关键人物,不愿意这样做。
这个人,就是邓家的大哥,邓骘。
作为东汉中期最牛的一位外戚,邓骘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人。一方面,他手握一国军政大权,权力大的没人能比。但另一方面,他本人又从来不擅权,而且非常尊重规则。
就比如说,邓骘的亲儿子,曾经收受了一些贿赂。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事最多也就是被贬官。但是最后在邓骘的要求下,除了正常的贬官之外,邓骘还给自己亲儿子剃了个光头,以此来向大家表示忏悔。
在东汉那会儿,剃头这事可不是随便就能做的。就比如说后来的曹操,就曾经割发代首。所以在东汉时期,剃头基本上就是仅次于杀头的惩罚了。这事虽然有点作秀的意味,但至少,邓骘在对待自家人的时候,要求确实很严格。
至于说邓骘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大概就是邓家家风的缘故了。当年邓家这一脉的开家老祖邓禹,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学者。只不过后来阴差阳错之下,生逢乱世,这才成了东汉的第一开国功臣。所以东汉开国之后,邓禹退休比较早。回家之后,邓禹就一直在教育孩子,生怕邓家出现什么纨绔子弟。
这种教育,至少让邓家接下来的一百年里,整整将近四代人的时间,都没出过什么太恶劣的纨绔。像什么欺男霸女、行事不端之类的事情,在邓家内部就不允许。
所以,这样的邓骘,尽管他手握大权,但邓家的家教告诉他,他不能造反,也不能篡权。而且,就算他想这样做,邓家的其他人,也未必支持他。
除此之外,在东汉的历史上,邓骘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人。因为他在位期间,很少会任人唯亲,就算是邓家的直系后裔,也必须得先通过相关考试才能做官。也正是因为邓骘办事比较公道,所以,邓骘掌权期间,推荐了一大批优质人才。
这些优质人才当中,对后世影响比较大的,大概有何熙、羊浸、陶敦、杨震等人。对于这几个名字,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没听说过。但是如果说到他们的后人,大家基本上就耳熟能详了。
在这些人当中,何熙后来有个曾孙叫何夔,后来官至太子少傅。在任期间,他辅佐了一个太子,最后夺得了继承权,这个太子叫曹丕。羊浸有个玄孙叫羊祜,后来就是他制定的作战计划,帮助西晋灭了东吴。
陶敦后来有个玄孙,叫陶侃,后来成了东晋初期最重要的一个将军,并且进了武庙。然后陶侃有个曾孙,叫陶渊明。
杨震出身弘农杨氏,他本人在当时就很有学问,被称作‘关西孔子’。杨震后来有个玄孙,就是三国里面被曹操干掉那个杨修。后来杨震还有一个后代,叫杨骏。杨骏后来有个女儿,嫁给了司马炎做皇后。结果最终因为杨骏在政治斗争当中,输给了贾南风,直接引发了那场八王之乱。
除了这些人之外,被邓骘推荐或者提拔的人,大概还有十多个,名字直接被写进了《后汉书》。虽然他们未必对历史产生多大影响,但至少在东汉中期的时候,他们本人都曾经权力极大,可以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
而这些人,能够做官的源头,其实都是来源于邓骘这里。如果当年邓骘没有提拔这帮人,后来估计也就没有什么弘农杨氏的千年不衰,也没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了。
这就是当时邓家的带头人,邓骘。
一个虽然手握一国权柄,但却不愿意擅权篡位,甚至不愿意为邓家多争取什么利益的好人。虽然在东汉的历史上,提到外戚这股势力,后世的印象都不太好。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邓骘这个外戚,确实是做到极致了。
如果东汉其他的外戚,都像邓骘这样,那估计东汉可能就不存在外戚的问题了。
总之,当邓绥去世之后,邓家就不得不面对一个两难的处境:如果他们主动篡权,或许能做到,但是他们家的家教不允许。而如果他们什么都不做,接下来汉安帝不可能不对他们动手。
至于说主动退休,放弃所有权力。不好意思,以当时邓家的权势,就算邓骘愿意退休,其他几个邓家的核心人物,也愿意放弃权力回家。但那些被邓家提拔上来的官员,依然还是会继续追随邓家。只要邓家这几个人还在,邓家这股力量,就始终会威胁到汉安帝的皇位。
这个难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对此,当时的邓骘,选择了一种最让后人无法理解的做法。他选择了什么都不做,就这样静静等着汉安帝来处理自己。
于是,公元121年,就在邓绥刚刚去世之后不久,忽然有人向汉安帝举报,说之前邓家已经去世的那几个男人,阴谋废了汉安帝,改立那位刘翼为皇帝。
没有人知道,这事的真相是什么。后世永远都不知道,当时邓家是不是真的有废帝的打算。
因为死人是不能说话的。
但至少,到了这个时候,汉安帝已经有了一部分权力。再加上邓家的放手,此时的汉安帝,已经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之后不久,汉安帝下令,免除了邓家所有高层人物的官职,剥夺了他们的爵位,将所有邓家人,全部赶回了老家。
同时,汉安帝还下令,将邓家当时仅剩的几个高官,河南尹邓豹、度辽将军舞阳侯邓遵、将作大匠邓畅,免官之后,全部勒令自杀。
至于邓骘,在这帮人的诬陷之下,自然也只能放弃权力,返回了自己的封地。而回到封地之后,邓骘和他的儿子邓凤,直接选择绝食自尽,以此来保全家族。
就这样,在邓绥去世之后,不到一年之内,汉安帝就将朝堂上所有邓家人,全部清理一空。昔日强大的邓家,瞬间就成了过眼云烟。
但这样做,并不是没有后遗症的。
因为汉安帝下手实在太狠,再加上邓家的名声确实很好,亲朋故旧也比较多。所以,当邓家被清理之后,几乎整个朝堂,都开始给邓家鸣冤。包括地方上的很多百姓和官员,也都开始纷纷给邓家鸣不平。
面对这种举国鸣冤的风潮,汉安帝最后也不得不妥协。最开始的时候,汉安帝确实想过要大肆诛连,以此来压制各种反对声音,彻底坐稳皇位。但结果,当整个天下都开始反对他的时候,汉安帝终于怕了。
汉安帝不明白,为什么如今邓家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权力,并且被彻底赶出了朝堂,依然还是有这么多的人为邓家说话,甚至不惜一死。
这其中的原因,或许,一直到死,汉安帝都没想明白。
而在后来的史书上,我们终于得到了答案。
这种力量,叫做公道。
公道自在人心。
总有一些东西,是权力无法压制的。
总之最后,面对天下悠悠之口,汉安帝不得不赦免了邓家。虽然邓家被彻底赶出了朝堂,但邓家的其他人,却被免除了流放之刑,可以回到原籍,或者再次回到京城。
这就是邓绥去世之后,邓家的落幕。
当然,在东汉这一朝,邓家的故事,并没有自此而结束。因为邓家这次落幕,实在是太漂亮,导致很多百姓和士族,对邓家的印象都比较好。所以三十多年以后,到了汉桓帝时代,邓家还有一次返场的机会。
不过,那时的故事,已经是邓家后辈子孙的故事了。
而在汉安帝的这个时代,随着邓绥去世,邓家落幕,汉安帝彻底坐稳了皇位,掌握了最高权力。一个属于汉安帝的时代,正式开始。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历史,却恰好印证当年邓绥的预判。
在汉安帝掌权之后,尽管汉安帝此后只掌权四年时间。但接下来的四年,将会成为整个东汉历史上,最讽刺的一个时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0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