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小玩具卡在幼童鼻腔
家长求助120
鼻子塞入异物怎么办?听听急救医生怎么说
儿童的好奇心比较重,喜欢往鼻子等空洞处塞东西,塞入的异物多为小玩具,如小玻璃球、玩具零件,或者是花生米、果壳等。当这些异物卡在幼童鼻腔时应该如何取出?沈阳120急救中心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些应急的小技巧。
紧急 幼童不慎将玩具置入鼻腔内
12月19日8时58分,沈阳急救中心大东二分中心薛鹏急救小组接到120指挥中心下派的急救任务,辖区内有一名幼童不慎将一个塑料玩具碎片置入鼻腔内无法取出,孩子哭闹不止。
急救小组紧急前往患者家中。此时,幼童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据幼童母亲介绍,她刚刚给孩子买了可以拼装的塑料玩具,可是孩子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把塑料玩具撕碎了,将一个塑料玩具碎片放入鼻腔内。
幼儿母亲说,当自己发现时,塑料玩具碎片已经进入鼻腔深处,看不到了。
薛鹏对患儿完善相关检查后,立即将患儿送往专科医院。
支招 家长应急处理的小技巧
薛鹏说,当小玩具卡在幼童鼻腔,家长可以通过一般处理或者医疗处理的方法将异物取出。
1.一般处理:如果家长及时发现,对于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手按住另一侧的鼻腔,让孩子擤鼻子,一般可将鼻腔内的异物擤出。除了擤鼻子外,也可以用柔软的物品,如棉花等刺激鼻子,通过打喷嚏的方式将异物喷出。如果是小飞虫等昆虫飞进鼻腔,可以通过光照吸引昆虫飞出。
2.医疗处理:如果孩子比较小,不会做擤鼻子的动作,或不能通过打喷嚏将异物喷出,以及异物较小、形状较尖,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在鼻内镜下,用异物钳、异物钩等耳鼻喉科专用器械,将鼻腔内的异物取出。
提醒 异物在鼻腔内形成感染应到医院就诊
薛鹏说,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孩子鼻子里面塞进异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可能会出现流脓鼻涕、鼻塞,甚至呼吸有臭味的症状,说明异物在鼻腔内形成感染。此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鼻窦内窥镜下进行清理,清理干净后可以发现异物,在局麻下将鼻腔内的异物取出来。
如果鼻腔塞进电池类的物品,风险比较大,因为电池中有化学物质,尤其是在鼻腔湿润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化学物质外泄,损伤鼻腔黏膜,甚至损伤软骨,导致鼻中隔穿孔等。此时更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鼻腔冲洗并使用抗感染治疗。
观点 取出后也要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
薛鹏说,家长发现孩子鼻子内塞入异物后,不要对孩子进行责备,保持镇定不要慌张,可通过上述方法将异物取出。但需要注意的是,自行取出有一定的危险,建议发现后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专业的医生将异物取出。取出后也要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并告知这一行为的严重性,及时纠正往鼻腔内塞异物的不良习惯。
延伸 异物进入消化道的危险性更大
记者了解到,今年11月8日,媒体报道一篇新闻《2岁男童误吞13颗磁力珠,造成5处肠穿孔,经医生紧急手术方才转危为安!》。患儿今年两岁,家住新疆,20余天前因持续腹痛送医,经CT检查发现孩子腹内有一串磁力珠。经过郑州人民医院普通外一科及时治疗,患儿才转危为安。
薛鹏说,磁力珠也叫磁力球、巴克球,是强磁性金属小圆球或小圆柱,直径约3至5毫米,具有超强的磁性。孩子好奇,不知道这个东西的潜在危险,就将它误吞进身体内。
除了磁力球,还有一种叫作水宝宝的玩具,放入水中后就会逐渐变大,这个玩具也有一定危险性,前不久就发生过儿童误吞水宝宝的事件。
记者了解到,消化道异物是小儿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近年来,儿童消化道异物种类愈加复杂多样,出现过电池、磁性异物、水宝宝、玩具等。实际诊疗中,根据异物大小、种类、数量、化学性质、嵌顿部位及滞留时间不同,处理方式也会不同。
建议 让儿童远离这些有潜在危险的玩具
薛鹏说,提醒各位家长,一方面,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远离危险玩具和物品,另一方面,发现孩子误吞异物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过几天会自行排出,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救治时机。尤其是误服下列物品应立即就诊,包括:磁性异物、电池等具有腐蚀性异物;长度大于2厘米的非磁性异物;长度小于2厘米但头端较为尖锐的非磁性异物;水宝宝等可膨胀性异物。
薛鹏说,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误食水宝宝、磁铁后导致一些严重后果。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让儿童远离这些有潜在危险的玩具。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吴强
图片由120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5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