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说起三国这段历史,其间能臣猛将辈出,但最使人印象深刻的貌似只有“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位旷世奇才。也许是《三国演义》太过重视以刘备为首的“蜀汉政权”,以至于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东吴“孙氏”的存在。在很多人印象里,东吴奇才无外乎“周瑜”、“吕蒙”、“陆逊”等,但对“鲁肃”其人的评价却并不高。一则“鲁肃”总是显得文质彬彬,没什么突出作为;二则“鲁肃”将“荆州”借给刘备,结果数次讨要都没能要回来。因此“鲁肃”就显得比较窝囊了,《三国演义》中,其实“鲁肃”充当的就是“路人甲”、“打酱油”的角色。
其实不然,鲁肃之才不亚于诸葛亮、周瑜等,甚至从战略远见看,鲁肃要远远超过诸葛亮,《三国志》评价鲁肃“少有壮节,好为奇计。”鲁肃早年家资巨富,天下大乱之时非但不借机屯田,反施财舍地周济乡民,因此百里之内无不感鲁肃之恩者。而此时“周瑜”时任“巢长”,闻鲁肃之名便去借粮;鲁肃不等周瑜说完便指着家中两个大粮仓中的一个,慷慨赠与周瑜。这一个粮仓可容三千斛粮食,在当时乱世来说可是个天文数字,鲁肃慷慨的态度也让周瑜认定鲁肃以后必定不凡,从此以后周瑜、鲁肃也成了莫逆之交。
后来群雄混战,鲁肃为避祸打算举家迁居。当时鲁肃还在袁术的控制范围之内,袁术早闻鲁肃才名,便令人请鲁肃为“东城长”。鲁肃何等大才,早看出袁术难成大器,便决定举家南迁;袁术知道鲁肃不助自己反要逃走后大怒,马上派兵堵截。鲁肃见追兵到,命令随行的壮丁摆开迎战姿态;等追兵到后,鲁肃对追兵说“尔皆勇士,今朝堂崩塌,大势何人不明?功未有其恩,过无罪,何以难?”大概意思就是说,你们当兵的,即使抓住我也没有赏赐,放我一马也不会有人责难,又何必苦苦难为我呢?鲁肃说完抽弓搭箭,一箭将追兵手里的盾牌都射穿了。这一下威震当场,袁术的追兵再也不敢追。由此可证,鲁肃绝非“无用书生”,而是个“文武双全”的大才。
此后周瑜归东吴,在孙策帐下任要职;而鲁肃也在周瑜的推荐下第一次到东吴,见到的人还是孙策。此时孙策对鲁肃就十分喜爱,只可惜鲁肃祖母在此时去世,鲁肃归家料理丧事;再等鲁肃二次被周瑜推荐到东吴时孙策已死,江东由孙权执掌。周瑜在孙权面前大肆夸奖鲁肃之才,说他有“辅王称霸之能,经天纬地之才。”
孙权当即召见包括鲁肃在内的一帮贤士,席间鲁肃言谈与众不同;席散之时鲁肃本想告辞,被孙权特请到内室详谈。孙权向鲁肃请教如何治国安邦,乱世称霸;鲁肃侃侃而谈,提出了比诸葛亮“隆中对”还早七年的“榻上策”。“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正是鲁肃的“榻上策”为孙权建立霸业规划了蓝图,孙权闻之大为倾佩;此后与鲁肃卧则同榻,食则同席,一点不次于刘备对待诸葛亮的礼遇。
此时荆州刘表已死,刘备占领荆州;鲁肃马上向孙权建议“刘备枭雄,今得荆州,可与之交;不睦则趁势领荆州。”当鲁肃仅到夏口之时,荆州已被曹操攻破,刘备也仓皇南逃。而鲁肃此时力劝刘备投奔孙权,共拒曹操;此时诸葛亮与鲁肃相谈甚是投机,两人就此也成了好友。《三国志》“刘备与权并立,共拒中国,皆肃之本谋。”其实,孙刘联合抗曹的方针不是诸葛亮提出的,更不是周瑜,而是“鲁肃”。
此时曹操率大军南下,东吴群臣惶恐,唯有鲁肃力促孙权联合刘备共据曹操,并即时召回鄱阳练兵的周瑜。《三国志》“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于时周瑜使鄱阳,肃劝权呼瑜,瑜使鄱阳还,但与肃暗同,故能共成大勋。”赤壁大战,孙权任命周瑜为“大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周瑜运谋划策。
赤壁大战后,孙权更加倚重鲁肃,并称其为自己的“邓禹”。而此时刘备拜见孙权想“借”荆州,当时以重臣“吕范”为首的东吴众将纷纷要求孙权趁机除掉刘备,已决东吴日后劲敌;就连远在外郡的周瑜也专门送信回东吴,请求孙权趁此机会除掉刘备。但唯独鲁肃主张把荆州“借”给刘备。
鲁肃“借”荆州其实是非常具有战略远见的。其一,曹操虽经赤壁大败,但元气未损,仍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方;而东吴初定荆州,民心不稳。此时将荆州“借”给刘备,一则刘备可以作为东吴屏障抵挡曹军再犯,二则可以利用刘备在荆州“养民”;即使以后曹操和刘备斗得两败俱伤,东吴仍可坐收渔翁之利,趁势再夺回荆州。其二,“借”荆州可以真正使孙刘两家组成联盟,到那时刘备在前,东吴在后,曹操想要再犯也非易事。之后曹操听闻此事后,惊得手中笔都掉在了地上;由此可证,鲁肃的长远战略何其正确。
周瑜病重之时特意推荐鲁肃接替自己为东吴“大都督”,这也是周瑜对鲁肃之才的肯定和信任。只可惜孙权战略眼光太过短浅,自从刘备取了西川之后就派人数次讨要荆州,连同鲁肃也被逼数次向刘备讨要荆州。最终孙刘双方划“湘水”为界,而此时孙刘联盟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就在孙刘两家闹崩之后没多久,鲁肃因病而亡;东吴之主孙权亲自送葬,蜀汉诸葛亮也前来吊唁;这里强调一下,正史中诸葛亮从没“哭周瑜”,实际上只参加了鲁肃葬礼。
鲁肃死后,蜀汉关羽第一个攻打樊城,掀开了“北伐曹魏”的序幕;而孙权目光更加短浅,不仅贪小利帮助曹操偷袭蜀军后方,竟还将关羽擒杀后献与曹操。孙权本想将杀关羽的罪名推给曹操,谁料想引火上身,刘备率倾国之兵讨伐东吴,“孙刘联盟”正式公开破裂。而在伐吴大战中,张飞被刺、黄忠战死、马超病亡,连刘备也死与“白帝城”;此次大战中,蜀汉几乎将赤壁大胜后所积攒下的实力损失殆尽,而东吴也是元气大伤;唯有曹操坐观成败。
如果不是诸葛亮及时出面,继续维护名义上的“孙刘联盟”,恐怕曹魏根本不用动手,蜀汉和东吴就会自相残杀,直至消亡。尽管如此,蜀汉和东吴就此一蹶不振;在诸葛亮死后,很快蜀汉和东吴相继被司马氏所灭。《三国志》陈寿对鲁肃评价极高“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鲁肃堪称三国“奇才”,他的战略眼光远比周瑜、孙权之流看得长远,其才更不在诸葛亮之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1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