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香凝琥珀色,味尽涤烦功。”安溪铁观音的千年韵味,在福建安溪西坪镇这片土地上不断焕发新生。作为铁观音发源地,这里的3.7万亩茶园不仅承载着“七泡有余香”的传统韵味,更在新时代书写着“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振兴篇章。设施农用地激活土地潜能,返乡茶企织就共富网络,传统茶叶拥抱新式茶饮——西坪镇的实践,正是乡村振兴战略在茶乡的生动落地。
土地“活”了——设施农用地激活产业空间
西坪镇26个行政村的茶山,曾因“十里不同天”的地理特征,长期保持分户经营模式。2024年至今,全镇审批的22宗设施农用地中,11宗定向服务招商引资项目,为茶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零地招商的政策更是化解了企业用地的瓶颈问题,助力盘活宝山、宝谭等6处闲置校舍资源,流转低效茶园审批设施农用地14宗、用地面积2.74万㎡,有效推动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内山村的合兴旺茶业项目,招商签约金额达5.24亿元,用地(含流转茶园)约1000亩,涵盖茶叶种植初加工、小青柑生产仓储等业务。项目通过规模化流转,使分散茶园连成片,既便于推行统一种植标准,又让村民获得稳定收益。其投建的数字化闽南乌龙茶智能生产线,仅需6人即可完成传统25人工作量,批次处理鲜叶3万至4万斤,大幅提升效率的同时,让更多村民转向加工、销售等环节增收。
后格村的凤岩鸿加工厂处于建设末尾阶段,即将投入生产使用。其规划依托凤形茶叶基地(基地总亩数1165亩),投产后将承接本村以及周边合作社的茶青初加工业务。该企业已有多家新茶饮品牌达成合作意向,凭借BRCGS全球食品安全认证和雨林联盟认证,构建起从茶园到车间的全链条管控体系,每季度对基地土壤和灌溉水进行检测,确保茶叶品质符合标准。除凤岩鸿加工厂外,西坪镇还高起点规划735亩茶产业园区,成功纳入安溪县“十五五”规划茶产业发展引领性项目,将逐步构建从“茶园”到“茶饮”的全链条产业生态。赤石村的华龙峰茶叶专业合作社则通过设施农用地审批升级扩大加工场地,近年来,年均为社员节省农药成本及喷药工资合计超10万元,社员人均年收入1.98万元,合作社的生产线带动了赤石村居民的就业与茶业增收。“那片地不久前刚审批下来,计划建一座2000平左右的茶叶初加工厂,预计明年春茶制作时可以投入使用。”华龙峰茶叶合作社理事长林建龙指着不远处正在施工的场地说。
西坪镇后格村凤岩鸿加工厂
这些变化的核心,是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西坪镇将设施农用地审批与茶产业发展规划精准对接,既保留了茶山的生态本底,又为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供了空间载体。当零散的茶园与集中的加工点形成闭环,传统茶业便有了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基础。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西坪镇实现了“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转变,为茶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土地保障。
企业“聚”了——营商环境催生共富生态
茶企的集聚与扎根,是西坪镇营商环境的最佳注脚。这里既有铁观音发源地的品牌积淀,更有“企业发展、农户受益”的良性生态,让“返乡入镇”成为茶企的自觉选择。西坪镇为此创新建立“栖鹏速办”(又称“鹏派速办”)联席机制,合力破解土地、水电、政策等要素问题66个,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高效服务。
华龙峰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轨迹清晰展现了这一过程。自2013年成立以来,合作社逐步建立“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把关、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一”模式,2020年被认定为市级示范社。通过与社员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茶叶收购价较市场价高出30%,115户周边农户从中受益。社员高跃居的账本显示:加入合作社后,每亩茶园农药成本降低58元,喷药工资减少27元,加上溢价收购,年增收超3000元。“合作社不仅管收购,还教技术、统农资,我们只管种好茶。”这种省心背后,是镇政府全程提供的政策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让合作社得以快速成长。
华龙峰茶叶专业合作社暑茶摇青现场
合兴旺与贵州春水堂茶业共同投资共建增资扩营项目,则体现了产业链协同的深度。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6500万元,年纳税不少于50万元,项目还带动了包装、运输等配套需求,形成“一企带多业”的联动效应。像这样的招商项目,西坪镇已转化落地16个,包括兴宝荣、福商茶业等,计划总投资31.1亿元,这些项目将持续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凤岩鸿的布局同样着眼长远。虽新厂未投产,但其依托3个出口备案基地(总面积4255亩)和BRCGS全球食品安全认证,已与多家新茶饮品牌达成合作意向。“西坪的优势在于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可控。”企业负责人提到的“可控”,既包括每季度一次的土壤重金属检测,也包括镇政府提供的“一站式”审批服务,这些都让企业得以安心布局。兴宝荣百茶基地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项目改造校舍6500㎡用于茶叶初制生产及深加工,达产后年产值不少于3000万元,年纳税额不少于200万元,亩均产值达300万元,亩均税收达20万元,带动周边区域600余户茶农供应鲜叶增收超1万元。
产业“新”了——基底茶撬动万亿市场
新式茶饮成为消费新风尚,西坪镇的茶叶正以“基底茶”的身份拓展价值边界,这种创新是千年茶脉的创造性转化。目前,全镇基底茶年产量预计可达1.5万吨,年产值超8亿元,新增税源610余万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华龙峰合作社为上海可泓茶饮提供的基底茶,可直接用于制作白桃乌龙茶、凤梨风味乌龙茶等产品,此外,合作社还持续三年与农夫山泉保持合作,为其供应金观音、铁观音原料。“新式茶饮讲究标准化、稳定性,我们通过调整发酵工艺,让传统铁观音适应冷泡、调配等新场景。”理事长林建龙介绍。2020年该合作社春茶经国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农药残留远低于国家标准,为基底茶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兴宝荣百茶基地也凭借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成为农夫山泉的主要基底茶原料供应商,还形成了稳定的外贸出口利润。
凤岩鸿则在跨界创新上探索更多可能,其研发的“观音拿铁”系列,将铁观音茶粉与咖啡液融合,正申请“非遗+新茶饮”专利。这种创新建立在严格的品质管控基础上——企业品控中心可检测水分、灰分、茶多酚等10余项指标。农夫山泉、三得利等饮料大厂,古茗、奈雪的茶等新茶饮头部品牌,皆与其携手。合兴旺的小青柑生产线,同样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让乌龙茶与柑橘风味碰撞出独特市场空间。春水堂新茶饮项目同样值得期待,其一期厂房建筑面积6000㎡,现已完成基础框架施工、茶叶生产设备采购,预计秋茶可投产,达产后效益将不少于兴宝荣百茶基地项目。
凤岩鸿精制厂车间
产业的多元化带来了就业的多元化。如今的西坪镇,10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带动了从鲜叶采摘、初制加工到包装设计、电商销售的全链条就业,90%以上的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与茶相关的工作。西坪镇还借助“零工市场”吸纳优秀制茶能手、返乡青年家门口务工就业,培养基底茶流水线专业技术工人80余名,让更多人在茶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赤石村村民王火标从茶农转型为华龙峰合作社的加工工人,“采茶季忙田里,平时在厂里,一年到头不空闲,收入也稳定。”这种“四季有活干、全年有收入”的状态,正是产业振兴带来的民生温度。同时,西坪镇创新“企项目村代建”模式,依托各村强村公司,承揽企业“三通一平”、复垦(耕)等工程,带动村集体增收,激活村集体造血功能。
陆羽在《茶经》中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西坪镇的实践,让这株“嘉木”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摇钱树”。从土地集约利用激活资源潜能,到企农共生构建良性生态,再到产业创新拓展价值空间,西坪镇以茶为媒,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这里的经验证明:乡村振兴不必舍近求远,立足本地资源,做好特色文章,就能让绿水青山持续产出“金山银山”,让千年茶香飘向更广阔的未来。(施婉婷)【责任编辑:胡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8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