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末年崇祯为什么不南逃?去了南京最起码划江而治是有保证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7 10:35: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末年崇祯为什么不南逃?去了南京最起码划江而治是有保证的

在明朝的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值得大家讨论的话题,那就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时候——或者说攻入北京城之前——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跑?#优质作者榜#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还有可能,大部分都是会择路而逃的。比如说西晋不行了的时候,宗室永嘉南渡而建东晋,唐朝安禄山打来的时候,唐玄宗带着杨玉环逃跑,路上杨玉环耽误跑路的时候就杀掉接着跑,北宋灭亡了以后,康王赵构也跑到南边建南宋

这种事在各朝各代都是正常的,尤其北宋时的宋徽宗,在公元1125年的时候金军南下,宋徽宗第一反应就是跑,跑之前把儿子叫来当皇帝,也就是宋钦宗。他自己则去镇江进香,说是去佛祖面前为国家祈福。后来是因为金军退走了,他觉得没事儿了这才又回到东京汴梁,然后人家金国人杀了一个回马枪,最终把徽钦二帝给摁在东京并发生的靖康之变。

包括南明朝的那个后来的永历帝,不是最后没签证都直接跑进了缅甸嘛。所以大家看,所有的皇帝都有这个跑路的本能啊,而且跑的时候皇帝那个腿脚都快着呢,对吧?

首先我们假设一下——虽然历史没有如果。假设崇祯当时跑了,实际上在当时对于明朝来说还是相当有利的。北方当时是连年大旱大灾,然后兵荒马乱的。如果崇祯跑到南方之后,把一片烂摊子的北方丢给李自成或者后金(清朝)。而崇祯皇帝带着自己近三百年的皇权正统在南方另立朝堂的话,没准最后还能东山再起杀回北方呢。

更重要的一点是明朝有一个天然的优越就是在明成祖朱棣的时候,当时迁都北京之后,在南京留下一整套完善的行政系统相当于北方有一个首都,南方还有一个陪都,并且南京行政机构的配置完全和北京一样的。

明朝末年崇祯为什么不南逃?去了南京最起码划江而治是有保证的

崇祯皇帝如果这个时候南迁到南京的,他是有一套现成的马上就可以启动的行政班子接受管理剩下的半壁江山,这比之前南宋或东晋面对的情形要好的太多太多了。

但是非常可惜,他没有跑。崇祯他没有往南跑路,真的是因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组训吗?

其实在1644年的2月份,也就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前大概一个月左右,有一个大臣叫李明瑞,他就私下提出了往南跑到南京的建议,他对崇祯帝说:皇帝,看这形势不太乐观,不行咱们跑吧。

此时的崇祯皇帝他能不知道现在往南跑是最正确的选择吗?他也知道该跑,但是他跟李明瑞讲了一句话,崇祯说这个事儿要保密啊,如果泄密了我可是要杀你的啊。

然后就让李明瑞去筹划这件事,没过几天这李明瑞就提出了一整套的方案。第一条,学习宋徽宗,人家宋徽宗多聪明啊,去镇江佛祖面前给国家祈福。咱不去拜佛祖,咱们去山东曲阜拜孔老夫子,然后从曲阜去济宁,再派私兵把皇帝从济宁接到淮安,最后让南京的那个兵部尚书史可法带人到淮安接皇帝去南京。

你看这套方案设计的多好,基本上可以顺理成章的让崇祯就到了南京,并且在道义上不是皇帝跑了,而是来祭拜圣人的时候回不去了,没办法才来的南京。

但是这个方案最终却没有实施。是为什么呢?说出来有点可笑,因为这一套方案虽然是打着祭拜圣人的名义去的,但是到了曲阜之后的所有的花销都需要崇祯来私掏腰包,这个钱包括吃穿住行及招募一些精锐的私兵。

但是崇祯不知道是抠门还是真没钱,反正最后就是说自己没有钱,这个钱得需要户部出。于是,这件事儿就被提到了朝堂会议上。

那么多精明的文臣们,一听这个消息立刻就猜出了崇祯的意图,并且连掩饰都不掩饰了,直接提出来反对,说:不行,皇帝你不能走,作为君王就得死守社稷。

其实我们现在是站在上帝视角,在事后复盘这个事的时候觉得此刻崇祯南迁是最佳选择,可是如果设身处地的站在当时,那些反对皇帝南逃的人的想法也不难理解。

明朝末年崇祯为什么不南逃?去了南京最起码划江而治是有保证的

首先,那些大臣们觉得现在还没有到大明的最后时刻,因为还有最后一支力量没有全压上去呢,这支力量就是吴三桂的那支关宁铁骑,大臣们想着是如果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就应该把他调回来,如果这支部队也沦陷了,大明才到了最后一刻。

其次,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北京城在崇祯一朝已经被围城过四五回啦,当然之前围城的都是后金的队伍,作为少数民族,当时后金的策略还是抢点东西就跑了的大方针,所以北京城戒严这件事儿对于崇祯君臣,甚至是老百姓来讲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当然,还有最后一个原因,只是这个原因好多人不好意思说出来,但恰恰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100多年前,就是土木堡之变的时候,明英宗让瓦剌给抓走了,然后朝廷扶持了景泰帝上位,当时北京保卫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也有大臣出来说南迁,这人就是后来促成夺门之变的徐有贞。

徐有贞当时就说我们南方还有一整套班子,我们去那儿吧。其实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徐有贞的提议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于谦站出来反对了,而且最后于谦非常牛逼的把北京保卫战给打赢了。

这样一对比的话,那徐有贞当时就有点奸臣的味道了,一味地想要逃跑可不就是奸臣的做派吗?当然,如果当时于谦败了的话,那徐有贞就是另一种形象了,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所以,到了100多年后的今天,崇祯手底下的这些朝臣谁也不愿意做徐有贞,大家都想做于谦,毕竟大家心里对北京保卫战已经有经验了,对关宁铁骑还是有幻想的。

万一打赢了呢,打赢了就是在世于谦啊,所以大臣们就全部跳出来反对崇祯南逃。这崇祯皇帝也是有点太理想了,起初觉得朝堂上怎么也会有一部分人支持这个方案的,到时候支持的人多了之后,即使还有反对的声音,但是对于皇帝的声誉也影响不了多大,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朝堂上几乎全部大臣都持反对意见,这还让崇祯怎么跑?

所以崇祯他当时不是不想走,而是走不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如果崇祯逃亡南京明朝会怎么样
...铁骨铮铮,实则是让皇帝失了机动性。以此为死守信条的崇祯皇帝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李自成攻破明朝都城北京之前,崇祯自知无法挽回可还是拼死守城。以至于,城破之后,崇祯不得已选择了自缢
2023-08-10 21:35:00
朱棣当初给明朝留有后路,崇祯为何不退守南京
朱棣当初给明朝留有后路,那就是南京,崇祯皇帝并不是没有发现,而是心灰意冷的崇祯帝主动做出了选择自缢煤山。其之所以不愿选择这条后路,一方面是其个人原因,崇祯认为是自己断送了祖宗的江
2024-06-09 14:25:00
朱棣给子孙留了一条后路,可保大明江山无忧,为何崇祯最后没走呢
...给子孙留了条能保住大明的路,那为啥明朝最后那个皇帝崇祯帝没走这条路呢?今儿个,咱就把这个话题说道说道。【帝国的黎明】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算是看明白了
2024-09-04 11:29:00
朱棣的靖难之役算不算“谋反”
...力量。“兄弟终有弟”的传承在明代也存在。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是兄弟。传说两人的关系还是很好的。天启皇帝在位期间,朱由检(后来的崇祯皇帝)正在和弟弟玩耍。他看到弟弟的王冠非常漂亮
2024-04-24 19:49:00
崇祯皇帝迁都南京,明朝能延续下来吗
对如果崇祯皇帝迁都南京,明朝能延续下来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太可能,毕竟南迁的皇帝没啥好下场。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后,
2023-06-10 17:23:00
崇祯如果迁都,是不是就能救大明?
在议论明朝灭亡这个话题时,不少朋友觉得崇祯如果接纳周皇后、翰林学士李明睿等人的建议迁都南京,就还能救大明。那么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呢?放弃北方、迁都南京在客观上可以暂时跳出被李闯、
2024-11-01 10:43:00
明朝末年的迁都:一线生机或饮鸩止渴
...暂且迁都南京,以图后计!”这声音并非空穴来风,早在崇祯初年,明末史学家谈迁就在其著作《国榷》中记载了大臣李明睿的进言:“朝廷宜驻跸南京,征兵天下,以图恢复。”可惜,当时的崇祯
2024-04-23 16:32:00
明朝灭亡前发生了两件怪事,至今还让人匪夷所思
...,打破了这个规律。形形色色的末代君王中,当属明代的崇祯皇帝最为特别,与众多沉溺于“后庭花”中自取灭亡的亡国之君们不同,崇祯皇帝算是一个清正廉洁、忧国忧民的明君。可为何他励精图
2023-01-30 16:56:00
崇祯帝为什么选择自杀,而不是逃往南京另立朝廷
朱由检,即崇祯帝,他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相比宋朝,是一个非常“刚烈”的
2024-06-24 17: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