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八里桥之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8 04:1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八里桥之谜

费利斯·比托于1860年9月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拍摄。英法联军进攻八里桥之后,部分桥栏已被毁,这也是八通桥最早的照片。

八里桥之谜

本片约摄于1900年。八里桥的造型极为特殊,中孔特高,高达8.5米,宽6.7米,两边孔(图中仅露出券顶石)仅高3.5米,相差极为悬殊。

八里桥之谜

燃灯塔位于通州旧城北门内,乃镇河之塔,是通州的地标性建筑,清诗“一枝塔影认通州”流传至今。此片也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城时费利斯·比托拍摄的。

八里桥之谜

清末东便门外的大通桥,这座桥是通惠河到北京城的终点,三个桥洞内都有闸门,是通惠河上的五闸之一。

八里桥之谜

1900年八国联军乘着民船从通州杀往北京城的情景。此后,通州漕运终止,漕粮走海路到天津,由火车运进京城,运河上官署撤销,为其服务的行业以及商业也随之萧条。

八里桥之谜

清代雍正年间沈喻画作《通惠河漕运图卷》

八里桥之谜

当时漕运的过闸方式是“倒载”,即搬运过闸。清代雍正年间沈喻画作《通惠河漕运图卷·庆丰闸“倒载”过闸》

八里桥之谜

通州运河盛景。拍摄者站在今潞河镇杨坨村附近河边西向拍摄。图中一艘摆渡船正行驶近岸,船上乘客拥挤。另一艘货船蒲帆张起,船夫正在努力摇桨。

八里桥,正名永通桥,是通惠河上唯一一座大型石拱桥,因距通州州治八里而得名。这座桥也是京师三大护卫桥之一,清咸丰十年(1860年)9月21日,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及万名步兵与英法联军在此进行激战,最终以失败告终,史称“八里桥之战”。

英军随军摄影师费利斯·比托在这场战役之后,拍下八里桥桥栏缺失的样子,这也是北京桥梁最早的照片之一。如今,八里桥“荣休”不再承担交通任务,但尚留有一串未解之谜,非常值得探讨。

其一,八里桥下之水,起初就是通惠河吗?其二,三个桥孔,中孔奇高,边孔奇矮,这对桥梁抗击洪水来说大大不利,为何如此设计呢?其三,八里桥是桥还是闸?其若为桥,中孔却有闸槽,若为闸,边孔反而无闸槽,颇为奇怪。

要解开这些谜团,就不能不从八里桥的建造背景和历史谈起。

八里桥下的河不宽,也不是元代的通惠河主河道,但确为关乎漕运的重要设施。研究表明,此河为金代闸河,元灭金后,郭守敬在开凿通惠河时,特地在此设计调蓄水池。此处可能设有水闸,还是向东至潞河的泄洪渠道。《元史》中记为“通惠河积水处”,今日水泊葫芦头应是其最后的遗迹。

明代初期,通惠河未通漕运。八里桥为木桥,秋天搭起来,春天又拆除。正统十一年(1446年)木桥改建为三孔石拱桥,桥宽16米,长50米,明英宗赐名永通桥。与此同时,桥头建起了河神庙。这是北京最早的河神庙之一,甚至早于永定河河神庙。庙没有修在通惠河主河道旁边,而是修在了通惠河积水处,足以说明,通惠河积水处的蓄洪和泄洪功能很重要。

明成化十二年(1475年),启动了明代通惠河的第一次大修工程。很有可能,为通漕运而将八里桥中间一孔改造加高,成为现今人们看到的中孔奇高、两边孔很低的独特造型,这个变化从中孔拱脚下的砌石构造也可以看出端倪。

改造的初衷是为了通行帆船,也就有了“舟行不必挽帆”的传说,可惜这段河道运行两年即遭废弃,此后五十年又不得通。由于改造中只提高了中孔高度,使这座桥应对洪水的能力存在先天不足。以至于,1980年代八里桥就曾经多次被洪水局部冲毁。今人为保护古桥,不得不在桥南北两端开挖引河,各建了三洞水泥桥一座,用来分流泄洪。

嘉靖七年(1528年),巡按御史吴仲主持了第二次通惠河疏浚工程,恢复了中断一百多年漕运。此次改造最大的变化,是将八里桥附近本来转向东南至张家湾里二泗的元代河道挑直向东,经通州城北直至潞河即北运河。自此,通惠河漕运一直运行到清末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为止,延续了373年。

吴仲重开通惠河后,主河道改在八里桥下,让八里桥的高大中孔真正发挥了巨大作用,燃灯塔也名副其实地成为京杭大运河的“航标灯”。从此,该桥成为通州至北京城的水陆要冲,南粮北运的枢纽,桥下水运,桥上陆运,号称京东门户。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铺砌朝阳门至通州石板大道,在桥东侧竖立了“御制通州石道碑”。

为了蓄水通航,吴仲还在通惠河上设置了“五闸”。不过,这五闸中并不包括八里桥。它到底是不是一座闸桥,仍有疑问。

典型的闸桥一般为单孔,个别的三孔都设闸,如大通桥。而八里桥只在中孔设闸,至今还能看到对称的闸板槽遗迹,两边孔却没有设闸的痕迹。另外,桥的迎水尖很小,端墙又很高,几乎没有启闭闸门的操作空间,也没有安置绞关石的位置,因此很难说它曾发挥过水闸的作用。

如今,作为北京最大的横跨京杭大运河的古桥,八里桥已不再承担交通任务,化身京杭大运河的标志物,讲述着这条古老运河的“前世今生”。 本版图文 王锐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8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奕洲《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1日 09版)北京永通古桥(八里桥)文物活化利用启动仪式暨大运河申遗十周年活动日前在北京市朝阳区开启。这标志着北京永通古桥(八里桥)正式
2024-06-11 02:57:00
近600岁八里桥完成主体修缮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近600岁八里桥完成主体修缮明年将作为历史文化古迹开放参观完成主体修缮后的八里桥,清除了沥青路面,恢复了条石桥面等。本报记者 白继开摄八里桥修缮时用的老条石。
2022-12-22 07:31:00
...着近600年历史的永通桥。因距离通州老城八里远而得名“八里桥”,与卢沟桥、朝宗桥并称“拱卫京师三大桥梁”。近日,永通桥(八里桥)文物活化利用启动仪式暨大运河申遗十周年活动在北
2024-06-07 22:27:00
招商蛇口:今年前三个月销售额约350亿元,3月新增2个项目
...5轮举牌后,招商蛇口最终以27.08亿元总价拿下北京市通州八里桥河景宅地,折合楼面价31192元/平方米,溢价率16
2025-04-10 19:47:00
...点。2022年,作为北京著名三大古桥之一的永通桥(又称八里桥)完成主体修缮工作,预计将于今年对外开放,并完成了《通惠河漕运图卷》数字化展示项目。永通桥是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段最知
2023-01-09 14:52:00
...华联、永辉、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和新发地、西南郊冷库、八里桥等批发市场周边车流量大,停车场出入口和周边道路易出现短时拥堵排队。今天晚间五棵松体育馆、国家大剧院等场馆举办多场演出活
2024-02-05 11:31:00
...朝阳是京城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2022年,永通桥(八里桥)主体修缮,预计2023年开放,并完成了《通惠河漕运图卷》数字化展示项目。2023年,朝阳将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
2023-01-04 13:34:00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通州八里桥市场平稳闭市批发功能由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承接本报讯(记者孙云柯)记者从通州区获悉,八里桥批发市场已于4月18日平稳闭市,整个市场2043家商户全部
2024-04-20 13:30:00
北京永通桥完成修缮正式开放
6月6日,永通桥(八里桥)文物活化利用启动仪式暨大运河申遗十周年活动在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乡永通桥开启。北京朝阳完成永通桥修缮,正式对市民开放。永通桥又名八里桥,与卢沟桥、朝宗桥并称
2024-06-07 09: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