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广州南平古龙眼树的传说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20 18:56:00 来源:阿宅社会

南平村位于从化区温泉镇东南部,是广州市第一批特色小镇之一。该村山环水抱,历史底蕴深厚,一批老宅、古树都被保存下来。

近日,记者走访时发现,守护南平村村口的古龙眼树已经超过350岁,至今仍可年产龙眼上千斤。

据村中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棵古龙眼树被作为一个网红打卡点来打造。除了古龙眼树,村里还分布着多棵上百年历史的古树名木。

古树名片

广州南平古龙眼树的传说

古龙眼树:二级古树,树龄超过350岁,树高17米,胸围6.8米,平均冠幅20.5米,东西冠幅19米,南北冠幅22米。树木有树洞,树形仿若蘑菇。

位于从化区温泉镇南平村委会木棉社80号后200米处路边。

300多岁龙眼树背后

有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青山叠翠,流水潺潺。山、泉、林、溪、石是南平村内的五大特色生态要素,共同构成一幅秀美的南平村山水画卷。尤其是在日出之时,阳光把山峦映照得十分壮美。

南平村坐拥凤凰山,环抱凤溪水,老宅、古树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近日,记者从市区出发,驱车来到古朴静谧的南平村。

进入村口,只见一棵参天的古龙眼树坐落于道路一旁,虬枝曲折,树结密布,亭亭如盖。

走近大树旁边细看,才发现树干是空心的,大大的树洞足以容纳两个成年人。这棵古龙眼树的树龄超过350岁,默默见证着南平村的蝶变。

广州南平古龙眼树的传说

南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国华介绍:“南平村村口东西两侧各有一棵300多年的龙眼树。”西侧的母树树影婆娑、枝繁叶茂,宛若一位婀娜多姿的仙女;而东侧的公树曲折向上,树干上长满了拳头状的结瘤,枝叶稀少。

这两棵古龙眼树流传下了动人的传说。

相传在300多年前,村里有一个叫林树尧的村民,他在上山寻找草药时失足掉下悬崖,被一个叫“桂圆”的年轻女子救下。后来两人结为夫妻,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谁知这个女子竟是王母娘娘的女儿,因私自下凡,王母娘娘将其变为一颗种子以示惩罚,留给了林树尧。后来,种子长成一棵龙眼树,后人都说这是仙女桂圆的化身。

在林树尧去世后,在他的房屋旁也长出了一棵龙眼树,后人都认为那是因为林树尧思念桂圆。在数百年间,两棵古龙眼树深情对望,尽诉思念。

广州南平古龙眼树的传说

古树被唤作“伯公树”

产出龙眼曾卖上百元

2019年,南平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这里地广人稀,民风淳朴,环境幽静,村容村貌颇有山地古村风韵。

据了解,宋人迁至南雄珠玑巷后,部分人又经从化神岗、增城等地,转移到从化东南。明末清初时期,凤凰山的怀抱里便形成南平初始村落。南平村传承数百年的历史,文脉深厚,留下了“一门三进士、四代九乡贤”的历史佳话。

在一代又一代南平村村民的眼中,村口的古龙眼树守望着古村里的每一位村民。

广州南平古龙眼树的传说

张国华向记者介绍:“这棵龙眼树又叫‘伯公树’,守护着村口,树下还有一个小古庙。每逢添丁婚嫁的喜事或重要节日,村民都会前来供奉。尤其是过年期间,在大年三十的下午、大年初一的早上,村民会连续两天过来排队供奉,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家庭幸福美满。”

枝繁叶茂的古龙眼树不仅是村民的“守护神”,曾经也是村民劳作后乘凉的好去处,还是孩童玩耍的小天地。

在上世纪90年代,古龙眼树所在之处几乎是进出村子的必经之路,然而因为古树旁边的路段刚好是一个斜坡,每当有村民建房子要用车运送瓦片进村时,都要叫上叔伯兄弟一块推车。

在张国华眼中,村口的古龙眼树还是一棵丰产树,“古龙眼树几乎每年都能产出上千斤的龙眼。在上世纪80年代,村民采摘下龙眼,拿到附近的市集售卖,还能卖到上百元的好价格。”

广州南平古龙眼树的传说

古树成为网红打卡点

村道为其绕道行

在南平村建设中,保护传统古村落受到重视,没有采用大拆大建的方式,而是因地制宜、修旧如旧,保留了具有历史底蕴的祠堂、老宅、古树。

古龙眼树旁边的村道贯穿整条南平村,是进出村子的主要通道,北至石坑村,南至龙新村。这条进出村子的道路还为避开古龙眼树,稍微绕了一点道。

据张国华介绍,“我们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近年来还因发展南平静修小镇吸引了不少游客,因此交通设施也必须跟得上节奏。过去道路比较狭窄,缺乏交通配套设施,近年来,政府部门在道路建设上做了不少工作。后期扩建的村道宽度由原来的5米拓宽到7米,让村民出行更畅顺。当这条村道修到古龙眼树前时,还就着古树绕了点道,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古龙眼树。”

近年来,南平村在树林中修建了总长2.8公里的凤溪栈道,这也是游客徒步休闲的最佳路线。凤溪由凤凰山系自南向北流经全村,而凤溪栈道则沿凤溪设置,广大游客都能享受溯溪而行、纵览村落的乐趣。

“由于村口有一公一母两棵古树,我们还在古龙眼树旁打造一个名为‘龙凤亭’的休闲空间,给游客提供休闲的空间。”张国华介绍。

广州南平古龙眼树的传说

不少游客在游览南平村时都会被村口的古树吸引住眼球,有游客甚至热情地提出保护意见。“这棵古龙眼树非常老、非常罕见,应该做好宣传推广,如果能够让游客品尝一下果实的滋味,相信可以增强宣传效应,更好地打响古树品牌。”

村里分布多棵百年古树

村民爱之敬之

古龙眼树,只是南平村树木葱郁的一个缩影。

温泉镇南平村作为广州市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辖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7%,山林面积达7500亩,大树有82棵,50年以上树龄的大树有24棵,树种包括枫香、秋枫、荔枝、海红豆、木棉等。

村庄西南边有3片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树林,分别是青冈、毛柿、鱼尾葵群落,鱼尾葵、海红豆群落以及特色枫香红叶观赏林。

在南平村,分布着多棵上百年历史的古树名木,与山林为伴的南平村村民十分敬爱林木。

村中有一棵约123年岁的老木棉树,相传是由一个拴牛的木棉桩生长而成。

村南三山村的上山路旁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乌榄树、樟树,村民之间流传着自制榄角的传统。

位于南平村最南端的枫林则由8棵香枫树组成,其中最老的一棵有252年。每当枫叶浸染,会呈现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日美景。

南平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今以建设自然与现代有机结合,有品位、有记忆、有意境的特色小镇为目标,打造一处从化最富有魅力的山水艺术社区、宜居宜游的生态型身心休养静地。

南平村还入选“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以村企合作的新模式打造“南平静修小镇”特色小镇,带动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并推动南平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双壳槐枝“一村一品”建设。

广州南平古龙眼树的传说

记者手记

古树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

南平村村口300多岁的古龙眼树,背后不仅蕴含着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是南平村村民的“守护神”、乡愁的载体,更见证了南平村在实现乡村振兴上的成果。

在过去,林萌下小童戏水溪涧中,到如今凭借良好的自然环境,南平村获得了广州市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认定。流水潺潺,古树虬髯,引来如鲫游人……

如今,这棵坐落于村口的古龙眼树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点,一旁还建有“龙凤亭”。因树成景,因树造景,亭台楼阁与古树交相辉映,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自发为古树保护建言献策。

然而,古龙眼树只是南平村丰富古树资源的缩影,在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南平村一直有木棉树、香枫树等百年古树守护陪伴。

南平村村民生于山林之间,历来对古树有着敬畏之心,并因地制宜保护古树。每逢春夏两季施肥,绕开古树修路……或许,这也是古龙眼树滋养数百年仍郁郁葱葱的原因吧。

古龙眼树矗立数百年,仍能年产上千斤龙眼,生机焕发。在未来,仍将继续见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华丽蝶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0 19:14: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龙眼,南平,龙眼树,广州,传说的资讯:
龙眼树叶也能吃?它是一种防治感冒治疗疮疡的神奇中草药
水果龙眼相信绝大多少人都吃过,但是龙眼树的叶子估计没多少人知道了。近来龙眼树叶用于养龟的视频相当火爆,据说龙眼叶不仅可以给乌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还能对乌龟的轻微腐皮腐甲有着
2024-02-09 17:32:00
村庄以水果命名?来广西一探究竟吧
...的是因为以前村里盛产龙眼,有的是因为村口长有几棵大龙眼树,也有的是因为当地地形神似龙,村庄位于龙眼处而得名。宾阳县邹圩镇党委宣传委员沈朝敏介绍,当地习惯叫做龙眼门村,因30多
2024-05-21 17:32:00
乐东千家镇汉小村:龙眼产业“甜蜜”致富路
...当时便选择在汉小村种植,试种面积约30亩。1996年,该批龙眼树挂果投产。随后,通过不断摸索创新龙眼种植管护技术,至1997年,龙眼产量已较为喜人,不少村民嗅到商机,开始自发
2024-03-30 20:52:00
柳江区黄岭村:龙眼喜上市 果农采收忙
...,放眼望去,沉甸甸的龙眼压弯了枝头,果农们正穿梭于龙眼树间忙着采收、运送龙眼,一幅喜人的丰收景象。“今早零售就已经卖出去100多斤,客户另外还预订了100多斤,现在我们正在加
2023-09-06 10:40:00
泸州泸县:培训高接高换技术 打造中国晚熟龙眼之乡
...换前要做哪些工作。首先要提前浇水。对于已经嫁接了的龙眼树,当前季节是花芽萌动期,我们要注意适时施肥,修剪多余枝丫。”泸县农业农村局科技特派员周少猛说。“我原先技术不过关,舍不
2024-03-20 14:31:00
冻干或酵素 泸州泸县龙眼让你爱得“深”一度
...下农户自产自销、企业收购、订单式生产。“我们村种植龙眼树4000余亩、年产3000余吨,其中优质品种有宝石1号、高宝和立冬本。”潮河镇后湾村村支书徐仁刚说,“目前上市的立冬本
2024-10-18 16:56:00
...幕。走进怀德镇司湾村1组的龙眼林,一棵棵茂盛挺拔的龙眼树杂乱无章地向四周生长着。走近发现,龙眼技术专家刘海艳正悉心指导技术工人开展高接工作。技术工人正铆足干劲,拿着电锯修剪枝
2023-04-21 17:21:00
龙眼受伤 今年或减产
...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相关负责人吕奕辉培育数百棵凤梨穗龙眼树,提及近期的降雨,他面带忧虑地说,今年的雨水异常充沛,日照又稀少,龙眼树在开花期遇到连续降水,影响了果树授粉,自然会导
2024-05-08 09:14:00
土龙眼“甜蜜来袭” 群众增收乐淘淘
...村,每个自然屯房前屋后和田间地头都有10-20棵不等的土龙眼树。据统计,该村共有土龙眼树577棵,最小树龄也有10年以上,最长树龄超过160年。据估算,今年全村预计收获土龙眼
2023-09-12 12:4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擦亮文明窗口|崂山区:看派出所民警如何化身“救火队员”化解身边纠纷
鲁网11月7日讯生活中,难免遇到让人“心头一慌”的麻烦事,车辆突然不见、邻里争执不下、家庭矛盾升级……每当这时,他们却一直都在
2025-11-07 11:42: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李晓萱 郑艺佳)近日,泡泡玛特某平台官方直播间在推广某款IP周边产品时,两名现场工作人员的私下对话被直播间收录
2025-11-07 12:10: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7日消息,为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2025-11-07 12:11:00
近日,一网友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自己不喜欢名字“丽春”,跑了4次派出所,两次提交申请材料要求改名
2025-11-07 12:28:00
“经纬共生,澜湄艺境”国际艺术展暨学术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9-30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共庆中泰建交50周年,推动区域文化艺术交流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泰两国艺术与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
2025-11-07 13:28:00
【名医预约】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团队即将莅临泰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高水平多学科诊疗及学术交流!
鲁网11月7日讯为了让泰安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的诊疗服务,11月16日,我们特别请到了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旗下的核心医疗团队亲临泰安
2025-11-07 14:06:00
外卖小哥、网络主播集体发声!这份文明宣言请查收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请您珍视职业声誉、请您内容真实守底线、请您自觉抵制低俗虚假内容……”11月5日晚,在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上
2025-11-07 14:11:00
小叶医探 | 安徽疾控最新研判!手足口病疫情或达近十年高峰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也意味着进入了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1月7日,“小叶医探”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1-07 14:42:00
她把“老家”河南讲给世界听,评论区沸腾了
大河网讯(记者 张磊 申华)“爷爷,我们替你回来了。” 今年四月,台湾前电视台主持人翟翾在河南孟州老家土地上刻下一个“家”字
2025-11-07 14:42:00
民警张野的 “逆龄成长记”
在吉林市公安局船营区德胜街道,有个身影走到哪儿都被人热络地打招呼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上来喊“张妈”;老人们热情地拉着她的手叫“闺女”
2025-11-07 14:49:00
当满载大湾区调味品、家居建材的班列从佛山丹灶启程,3天直达南京、常州的物流新篇,不仅是粤苏两大经济强省的动线升级,更是中国顶尖经济体从“齐头并进”到“双向赋能”的生动注解
2025-11-07 15:05:00
出租房内抓获两名违法人员,北京通州警方依法处罚违规出租房东
针对房屋出租人不按规定登记信息、不落实房屋管理责任、违规出租短租住房等违法违规行为,通州警方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近日
2025-11-07 15:36:00
北京顺义警方通报:男子造谣充“劣质电”导致车辆自燃
北京市公安局顺义分局通过微信公众号“顺义警方”11月6日发布消息称,如今,刷短视频成为不少人休闲娱乐的选择,而有个别人就盯上了视频平台上的各类社会热点信息
2025-11-07 15:37:00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心中的旗帜” 情景组歌晚会
为推动思政工作与文艺创作深度融合,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温度、更富感染力,2025年福建信息职业学院申报的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心中的旗帜”情景组歌主题文艺晚会
2025-11-07 15:43:00
上饶市广信农商银行:暖心服务无国界 举手之劳不“见外”
近日,广信农商银行华坛山支行里,一位本地居民带着法国友人匆匆走进网点。刚到柜台前,法国客户便拿出银行卡,焦急地用手势比画着“取款”的需求
2025-11-07 15: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