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始皇与隋炀帝:后世评价与历史贡献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9:23:00 来源:戏说三国

最简单的,以历史的标准来说,帝辛、秦始皇、隋炀帝伟大么?

辛纣接手一个原本已经摇摇欲坠的超级大国(九世之乱),却以一己之力力抗东夷,把国土面积从原本的黄河流域扩大到江淮地区,是中华文化由北向南发展的第一位帝王,在此功绩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是奠定如今整个中国文化圈基础的伟大之举。

秦始皇与隋炀帝:后世评价与历史贡献

秦始皇、隋炀帝的名声,肯定有后世君主的抹黑,这是人之常情。但它属于次要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当世百姓的评价也不高。好比你把人揍了,别人问你为啥揍,你肯定要举出各种揍他的原因。推翻一个朝廷,更是如此,更要找出各种理由。像李自成说崇祯,君非甚暗,算是比较客气的了。

秦始皇与隋炀帝:后世评价与历史贡献

而,

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

秦始皇与隋炀帝:后世评价与历史贡献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可看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5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始皇对比商纣王和隋炀帝,何来名声不好一说
...代统治者评价的分歧。例如,秦始皇和汉武帝,商纣王和隋炀帝,它们成为历史争议的焦点。评价这些君主时,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每个统治者都是时代的产物,其评价也应该在相
2024-05-03 18:30:00
...汉人”,而不是“秦人”,也有其中一部分原因。第三位隋炀帝,后世对隋炀帝的评价多是暴君,在位期间因为过度的劳役赋税,搞得隋朝民不聊生。肯定觉得为什么隋炀帝会出现在这个千古一帝这
2024-05-25 11:32:00
历史上6人比李世民强,李世民望尘莫及,不是一个档次
...杨坚的贡献,就是确立了“开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隋炀帝加以完善,创立了科举考试制度。科举考试的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杨坚“开科考试”之前,官员的选拔有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
2023-08-20 17:00:00
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谥号几千年都没能定下来
...书坑儒,劳役万户,累死平民不知凡几。秦始皇和后世的隋炀帝有点像,都是有功绩的皇帝,却也有不可饶恕的暴行,而隋炀帝的炀字便是他的谥号,这个谥号对于皇帝来说可是一个差评,代表这个
2023-06-06 12:00:00
辉煌与陨落:五位二代皇帝的传奇与悲剧
...。后世评价说,晋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四、隋炀帝杨广。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开皇元年(581年)被封为晋王,后率军南下消灭南陈。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广被立为太子
2024-04-11 21:23:00
为何说隋朝一个短命的朝代,历史贡献超越千年引领时代
...举制打下了群众基础,这就是隋朝的贡献。隋文帝初年和隋炀帝初年都非常重视教育工作,采取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发展教育事业,除了加强学校管理,推进学校建设之外,还不断促进私学的发展
2024-02-26 17:26:00
科举制度:隋朝文化改革的重要遗产
...腾。隋朝最出名的皇帝,那肯定就是第二位皇帝,也就是隋炀帝杨广。纵观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君王能够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的很少很少,同时必定对于华夏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君王,也是屈指可数。
2023-09-26 13:08:00
被黑成昏君的千古明君,解决了很多人吃饭的问题
...代又一代人,甚至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一代明君。此人就是隋炀帝杨广,他也是被历史所黑的很惨的一位帝王。他的谥号是后继的唐王朝所起,所以不免有些片面,而炀字就是“好内怠政”“外内从乱
2023-05-08 14:26:00
统一六国、解决边境问题、促进文化交流:四位皇帝的伟大贡献
...。这个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皇帝,因为隋炀帝不单是靠夺权成为皇帝的,而且成为皇帝后残暴不仁,刮民脂民膏用来享乐。但是在隋炀帝时期他下令开凿大运河,促进了中国南北方
2023-10-27 15: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