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3年前,17岁的刘春燕成为一名公交车售票员实习生,师从全国交通系统劳模李英的她,在刚入行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再微不足道的岗位,都能干出不平凡的事业。
12年前,28岁的刘春燕转岗成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她从零起步成长为一名五星级驾驶员。
如今,刘春燕依然奋斗在公交一线,用自己娴熟的驾驶技能为广大乘客服务。
她说,工作时,父母一直强调要用力,该努力的地方绝不能偷懒;师傅也告诉她,要想工作出彩,用心是必不可少的。23年过去了,她给自己总结的是:在用力和用心之间,她更用情。
“我相信,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结果一定不会辜负努力。”刘春燕说,今年是重庆公交成立90周年,在公交一线,有许许多多像她这样平凡的员工,为乘客出行提供保障,为城市增添一抹亮色。
售票员技能比赛
她一举拿下一等奖
2000年10月1日,刚刚17岁的刘春燕进入当时的冠忠新城公交公司,成为售票员岗位上的一名实习生。
卖票这个工作是一个劳心又劳力的活儿。
劳心的是,由于每一位购票的乘客都会收取票款、找补零钱、递给裁角的车票,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错,就容易出现票款不一致的情况;劳力的是,坐车的人多,从车厢前半部走向后半部卖票,遇到三伏天,走一趟,全身上下几乎没有一处是干的。
为了不出错,刘春燕想了个办法:勤数票款。
每跑完一个来回,她都会拿笔记下这一趟卖出去的车票张数、合计票款数量,然后对手中的票款进行清点,“每一笔都对得上,才能放心去做其他事情。”
普通话也是她必须过的一道关。
为了练好普通话,她特意去上清寺报了一个普通话培训班,休息的时候就去上课,说得不好的语音就请老师帮忙纠正。
她还记得,当她用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为乘客服务时,一位外地乘客还特意问她:“妹儿,你是北方人吗?普通话这么好?”直到这时,刘春燕才晓得,自己的普通话有了很大的进步。
后来,公司举行技能比赛,售票员也能参赛,别人都不好意思参加比赛,但刘春燕不这么想。“我想的是,天天都摸到的活儿,如果比赛也比这些内容,我肯定没得问题,如果我比赛结果不理想,那就说明我做得还不好。”
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刘春燕在这一届技能比赛当中,通过普通话、英语、哑语和个人宣传介绍的自我展示,最终拿下一等奖。
技多不压身
她“偷偷”学的驾照终于有用了
2007年,刘春燕获评冠忠新城公交公司的首席员工,2010年获评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
刘春燕告诉记者,虽然平时卖票的时间多,但她其实也很喜欢开车,尤其是看着同车驾驶员熟练地转动着方向盘的样子,更让她羡慕不已。
2004年,她的工作刚好上一休一,在家人的建议下,她在住家地南桥寺附近报名货车驾照的学习。“当时学这个,我小姨说,技多不压身,如果真的有需要,我自己也有准备。”
没想到,这句话很快变成了现实。
2010年,公交集团全面推广无人售票,春燕的领导找到她谈话,问她选择去当收银员还是驾驶员,“我想都没想,就选择了驾驶员。”
从货车驾照变成公交车驾照,2011年,刘春燕成为一名正式的公交驾驶员上岗。
上班前一天,她所在的公司领导问她:“以前当售票员得了那么多的奖励,现在要转岗驾驶员了,压力大吗?”
“不大,领导放心,我一定会干好的。”这句承诺,也成了真。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刘春燕从增驾后的“新手”蜕变成了公交五星级驾驶员。“五星”,意味着无论是驾驶技能、服务,还是乘客对驾驶员的评价,都是最高要求,是最优秀的驾驶员。
瓶颈期找前辈纾解困难
她的经验值得很多同行学习
一位工作看起来顺风顺水的人,也会遇到不少困难,刘春燕亦不例外。
刘春燕住在南桥寺,从参加工作开始,就要去鸳鸯上班。每天早上不到4点就要起床,吃了早饭后,要走40多分钟,在5点以前赶到交通车经过的地方,坐当日交通车,才能顺利地在5点半以前到达鸳鸯做好当天的发车准备。这样长期艰苦的上班条件,刘春燕一直坚持到老二出生,才动了辞职的念头,“当时就在考虑辞职的问题,精力不够,对乘客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刘春燕将自己的困惑告诉给了当时两江公交二分公司的安全值班长梁明俭。
梁明俭说,听到这么优秀的员工想辞职,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她做得实在太好了。”梁明俭一边安抚着刘春燕的情绪,一边向公司汇报情况想办法挽留她。
本着惜才爱才的想法,公司经过内部协商后,将刘春燕的工作调到了家门口附近的621路。这条线路的起点站在玉带山轨道交通站,刘春燕上班再也不用提前两三个小时起床了,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更多了。
对于日常行车,刘春燕也有自己的困惑。
刚开始当驾驶员跑601路时,由于这条线路经过集市、小区,堵车是常事。遇到堵车,两车之间的间隔就会拉长,乘客等车久了自然有怨言。作为驾驶员,常常要成为“树洞”,倾听乘客的声音。久而久之,刘春燕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
这时,她找到师傅李英,倾诉自己的困惑:“明明不是我的错,为啥子乘客不理解,还要吵人?”
“师傅说,无论驾驶员还是售票员,本质都是服务工作,如果不摆正心态,不能很好地感受乘客的出行要求,是做不好这份工作的。”从那时起,刘春燕就开始慢慢调整心态,把这份安全第一的工作做足服务性。
如今,刘春燕是两江公交三分公司的一名普通驾驶员,依然以五星级驾驶员的身份在621路公交车上为南来北往的乘客服务。她说,自己开过纽曼前置动力的“板板车”、后置引擎公交车,再到现在的一级踏步公交车。城市的车型越来越好,开车的难度相比过去降低了很多,但不变的是,要把细致入微的服务做好,做到乘客的心坎里去,这才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根本。
记者手记>>>
爱笑的女司机和她的“座驾”
刘春燕是个乐天派,采访中说到工作,她总是乐呵呵的。
刘春燕驾驶的公交车是一辆一级踏步的公交车,沿途经过农贸批发市场、社区、学校等地,有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她帮助。
因此,刘春燕也养成了一个习惯:通过后视镜观察乘客情况,如果发现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乘车,她会主动打开双闪,下车搀扶,直到老人坐好了才离开。
曾与刘春燕合作过的调度员张红这样评价道:刘春燕在607路的时候,车内的地板被她擦得反光,沿途的乘客长期等着坐她的车;她离开607路后,仍有很多乘客盼着那个爱笑又热心的女驾驶员能回来。论吃苦,刘春燕绝对是第一份。
10余年来,迎来送往从不缺席。
“城市公交,是一种载体。尤其是这些年,我们重庆迎来了很多外地游客,他们在打卡我们这座城市的美景时,也在感受城市的温度,恰好我们就是第一道关。”刘春燕说。
不仅如此,621路公交车这10米车厢,还曾经被刘春燕用作农民工乘客的“招工点”,一头连接着沿途需要用工的企业,一头服务于乘坐公交车的农民工朋友们。这是当年在公司的指导和许可下,在公交车厢里开设的重庆市首个农民工再就业信息车厢。
不跑车的时候,刘春燕也总会在车上待着,要么打扫车内清洁,要么检查车辆有无异常。有人问她,有那闲工夫为啥不多休息?刘春燕总答,多一份用心,一定会对工作有帮助。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编辑:朱小乔责编:秦雨审核:宋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7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