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尸毒是否真的存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3 14:5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尸毒,顾名思义,是一种由尸体腐败而形成的病毒。一旦人体被感染,不仅会皮肤溃烂,就连肌肉也会变得僵硬。

在电视剧里,有不少人中了尸毒,最后都会成为僵尸,这也是为什么人类总是对同类的尸体充满了畏惧。

但是尸毒这一说法,大多是在小说或影视剧中出现,古籍史书中并没有多少关于尸毒的记载,这就不免让人怀疑,尸毒是否真的存在?

尸毒是否真的存在

如果存在,那又是否如影视剧中说的那般厉害?关于这两个问题,“辛追夫人”墓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千年古墓

1972年,考古人员在长沙发现了一座震惊世界的千年古墓,墓葬的规模宏大复杂,是西汉时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族墓地,又称为“马王堆汉墓”。

经过三个月的考古研究,马王堆1号墓中的巨大棺椁才显露出来。当考古专家们将棺椁上方的封层打开之后,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里面赫然躺着一具面容完整,栩栩如生的女尸,被称为“辛追夫人”。

尸毒是否真的存在

女尸的皮肤不仅没有腐烂,还富有光泽和弹性,且她的大部分关节还可以活动,内脏里甚至还遗留着生前未消化完成的瓜子。

惊叹之余,为了进一步探索这具女尸千年不腐的秘密,专家们将防腐液注入到辛追夫人体内。

然而,令人震撼的一幕再一次上演,本来就活灵活现,好像刚刚死去的辛追夫人,在注入了防腐剂之后,身体竟然渐渐圆润起来。

尸毒是否真的存在

不仅如此,就连辛追夫人身上的毛细血管,也随之充盈,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变得弹性十足,看上去就是一具活脱脱的鲜尸,不像是已经去世了2000多年的样子。

辛追夫人现世之后,让全世界为之震撼,这是世界上第一具历史这么悠久的湿尸,很多国外的专家纷纷慕名前来,只为探究辛追夫人千年不腐的秘密。

尸毒是否真的存在

感染“尸毒”

辛追夫人被发现时,身上裹着20层的丝绸锦缎,并且身体全部浸泡在红色液体中。

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出土过,像辛追夫人这样的湿尸,因此考古学家们以为丝绸里裹着的是累累白骨,便像往常一样,没有做任何的保护措施。

等考古学家们将辛追夫人身上覆盖的衣服,层层扒开以后,辛追夫人的真容才显露出来。

尸毒是否真的存在

专家们激动万分,根本没在意到自己的手,刚刚触碰到过棺材里的液体,只是在考古工作结束后简单地冲洗了一遍。

最开始,专家们只觉得手不舒服,瘙痒难耐,不料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的身上开始长出诡异的黑色斑点,看上去十分恐怖,这让很多人联想到了林正英导演的僵尸片中,那让人闻之色变的“尸毒”。

尸毒是否真的存在

在电影中,英叔为了救人感染上了尸毒,不仅面容苍白,还长出了尖尖的獠牙,为了不祸害世人,英叔决定将自己活埋,幸好有五大奇士出手相助,英叔这才捡回了一条小命。

厉害如英叔,都被尸毒折磨得不成人样,这就更让人们对尸毒心生畏惧了。

在电影和小说的渲染下,民间关于尸毒的传说一直都是神乎其神的,什么中了尸毒的人会变成僵尸,到处咬人,不变成僵尸,也会化成一滩血水等等。

尸毒是否真的存在

因此,专家们身上长黑斑的消息一传出,在民间引起了轰动,有人说,专家们这是感染了马王堆汉墓中的尸毒!

不过,这一言论很快就被现代医学推翻了。经过医学家们的研究发现,人死之后身体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细菌培养皿,再加上古墓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这些细菌就会疯狂繁殖,生存在棺椁的每一处地方。

人一旦接触到了这些细菌,就会被感染,从而引起身体的不适。

尸毒是否真的存在

比如在非洲肆行的“埃博拉”病毒,曾导致成千上万人丧命的“鼠疫”,活性都非常强,寄主死后,还能在其尸体内存活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在科学还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缺乏对细菌和病毒的科学认知,就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些细菌就是尸毒,而那些死于细菌感染的人,就是死于尸毒。

由此可见,尸毒其实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一种细菌感染罢了。专家们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就及时地赶往医院,接受了治疗,而身上的黑斑也很快地就消失了。

尸毒是否真的存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3 15: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1975年,湖北挖出诡异男尸,尸体通红2000多年不腐,身份至今是谜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的下葬时间竟然比马王堆辛追夫人还要早!古尸口中含着一枚玉印章,旁边放着神秘竹牍,专家看到竹牍中记载的内容后,被吓得不由瘫坐在地。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尸
2024-06-12 11:43:00
西汉陵墓,棺中女尸为何突然“叹气”
...腐烂。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这具女尸是汉代的辛追夫人。当年,辛追夫人的尸体历经千年未能腐烂已经成为传奇,没想到这次连云港市出土的汉代女尸一样保存完好。一般来说尸体在干燥的环
2023-01-14 12:18:00
...有计划进行。2024年5月,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它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为原型,进行数字形象建立和互动智能体打造,最大限度复原了其容貌。辛追夫人
2025-01-14 09:09:00
独家!解码AI如何重现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真容
...日,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它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为原型,进行数字形象建立和互动智能体打造,最大限度复原了其容貌。此次官宣的“辛
2024-05-17 14:01:00
穿越两千年的藕片汤,为何只看了一眼就融化成了水
...。这个历史上的吃货就是西汉时期的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说到辛追夫人,大概大多数人了解的就是那具千年不朽的女尸,但是对于墓穴里面其他的陪葬品,以及今天要说到的有关吃的事情,很
2023-02-21 19:17:00
连云港汉代女尸不腐之谜:继辛追夫人后的又一湿尸,绝美面容不输明星
连云港埋藏着一个独特的古代墓葬,主人是一位夫妻,妻子与马王堆的辛追老太太一样,属于湿尸,保存了千年不腐。虽然她的名声不及辛追老太太,但其身份颇为特殊。我们很少听说古代普通百姓的尸
2024-12-08 12:53:00
“东方睡美人”辛追AI重现
...望正成为现实。17日,有“东方睡美人”之称的汉代辛追夫人化身3D数字人,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在数字化领域的重大应用。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
2024-05-18 01:18:00
湖南博物院辛追夫人棺椁被游客手机坠落砸中?工作人员回应:只是砸到了玻璃上
...博物院时,一名游客的手机从高处坠下,疑似砸到了辛追夫人的棺椁,引发网友关注。18日上午,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以游客身份联系上湖南博物院
2024-09-18 13:00:00
长沙西汉辛追夫人,为何千年依然栩栩如生
...收获,就是在一号汉墓中发现了西汉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的遗体,令人惊叹的是,时隔两千多年,却像时光静止了一般,辛追夫人的遗体保存完好,一副安然入睡的模样,这具千年不腐古尸,一
2024-04-18 20: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