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日,自治区“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布2023年全区“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名单,防城港市港口区白沙万街道仙人湾社区获评2023年自治区“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白沙万街道仙人湾社区成立于2002年9月,是港口区老城区的核心区,占地6.74平方公里,辖14个居民小组,现有居民4373户,共12671人,少数民族17个,现有党员50人,是一个混合型社区。社区流动人口众多,且多民族杂居。如何推动“民族团结、文化互鉴”,促进“扫黄打非”工作全覆盖,是该社区重点关注的问题。面对难题,仙人湾社区“扫黄打非”工作站坚决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将“扫黄打非”分为四步走: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高标建设规范化工作站。仙人湾社区始终坚持党建把舵领航,激活“芯动力”,对“扫黄打非”工作高度重视,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辖区资源成立社区联合“大党委”,从2018年至今已有20家党组织签订共建帮扶协议,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引领和党员示范作用,探索“红色领航+扫黄打非”模式。同时该社区对标自治区文件要求,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严格做好基层站点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并把“扫黄打非”工作作为社区工作要点,统筹部署“扫黄打非”宣传教育,开展业务培训,夯实“责任田”,筑牢“责任网”,打实管理基础。
二是共融共治共享,筑牢联防联治坚固防线。仙人湾社区以“共融 共治 共享”的思路,赋能基层站点的“扫黄打非”工作。构建“1+6+N”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形成“社区—六支队伍—66名网格员”模式。即由“社区带头+“阳光大妈”治安巡逻队、“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红石榴”志愿者队伍等6支队伍+66名网格员”一起,组建包含社区干部、志愿群众、网格员而成的“扫黄打非”联防联治工作队,开展日常巡逻、排查。
三是管控融共镶嵌,共同维护好文化阵地安全。仙人湾社区深入开展“净网”“护苗”“清源”“秋风”“固边”等“扫黄打非”五大专项行动,积极配合参与新闻出版、公安部门及市场监管等各部门开展的“扫黄打非”执法行动,共抓案件查办,促难点攻坚,强化日常巡查,推常态监管。自6月以来,社区已配合公安等部门查处“扫黄打非”行政案件3起,行政处罚4人,收缴涉黄小卡片1000多张,有力维护了社区的文化市场安全。
四是巧干实干宣传,打造特色志愿宣传体系。仙人湾社区依托社区矩阵功能,融合了矩阵宣传工作平台、精神文明建设平台、爱心超市党建品牌、融合全民阅读工作平台,通过建设“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创新开设“板凳课堂”,组建“阳光大妈”“大学生”志愿者、“红石榴”志愿者等品牌队伍,打造防城港市第一家“爱心超市”党建品牌,并创新把爱心超市品牌与“扫黄打非”相融合,志愿者开展“扫黄打非”线索排查、宣传教育等志愿服务时,同步实行“量化存储,让美德保值增值”。目前已积分兑换人次100多人次,居民幸福指数也节节攀升。今年7月,还创新组织65位网约车司机及志愿者,开展网约车“扫黄打非”主题巡街宣传活动,引导群众一起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抵制有害出版物和信息,推动“扫黄打非”与“文明创建”双项发展。
此外,该社区充分利用公众号、微信圈、朋友圈、横幅、公告、折页等方式进行宣传,巧干实干抓好“扫黄打非”宣传教育。
截至目前,该社区已多边融合开展多场“扫黄打非”主题活动。通过破圈宣教,让群众从“扫黄打非”的旁观者、局外人,逐渐成为参与者和共建者,推动了“扫黄打非”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也促进了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亲如一家,民心向党,用“最美”民心力量,唱响了民族团结的“连心曲”。(骆俞蓉、甘显龙、 陈锦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8 2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