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汉帝国双璧:卫青与霍去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5 22:05:00 来源:戏说三国

谈到大汉帝国对匈奴作战的两大功臣,其中之一是卫青,另一个就是天才战神霍去病了,两人被称为帝国双璧,在汉武帝时期,正是因为汉武帝重用了两人,才导致对匈奴作战产生了巨大的优势,自刘邦建立西汉帝国以来,大汉对匈奴开始真正的扬眉吐气。

根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记载,霍去病对匈奴作战的战功甚至超过了卫青,卫青出击匈奴7次,斩杀和俘虏的敌兵有5万多人,跟随卫青作战的校尉有9人封侯,14人当了将军,而霍去病在5年时间内,6次出击匈奴,斩杀和俘虏的敌兵有11万多人,跟随霍去病作战的校尉有6个封侯,2人当了将军。

大汉帝国双璧:卫青与霍去病

霍去病

单看数字的话,霍去病的战绩是超过了卫青的双倍,要知道霍去病取得这些战功的年龄是相当小的,霍去病17岁第一次带兵出战,到22岁率领5万精骑发动漠北之战,获得“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冷兵器时代武将最高战绩,霍去病是如何做到的?他是如何打仗的?

华夏民族在卫青与霍去病之前对匈奴作战的历史要追溯到秦始皇时期了,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力正处于历史最强,蒙恬率领30万大军大败匈奴,把匈奴向北赶走800里,到了刘邦时代,与匈奴在白登山一战,因为轻敌冒进,差一点被匈奴围困无法逃脱,之后才采取和亲政策,一直到汉武帝初年都是如此,在汉武帝时,已经快一百年没有与匈奴进行大规模作战了。

大汉帝国双璧:卫青与霍去病

大汉帝国双璧:卫青与霍去病

匈奴是游牧民族,也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其军事力量百分之百的是骑兵,没有其他兵种,骑兵全部善于骑马和射箭,这是最基本的技能,匈奴人全部是游击战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匈奴兵机动性非常高,时不时还烧杀抢掠,汉朝想要对付匈奴只有组建骑兵,汉朝到了汉武帝时期,虽然组建了大量的骑兵,但是对于大规模骑兵作战,根本还没有经验,也没有战胜匈奴的经验。

对于汉朝常规的作战来说,肯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汉军都是骑兵与步军混合的,然后还有辎重部队在后面负责运输粮草、物资、兵器等,然后整体向草原向推进,最初卫青就是这样与匈奴作战,卫青善于结阵,同时运用骑兵从两侧迂回包抄,再打匈奴一个歼灭战,虽然经常会有汉军迷路,或者没有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导致前功尽弃,但总体来说,卫青对匈奴的作战是胜多败少。

大汉帝国双璧:卫青与霍去病

霍去病

在卫青没有成名之前,汉武帝派出主动出击匈奴的军队是不设主帅,没有统一指挥,由汉武帝在背后遥控,汉军是分成几路,各自协同作战,比如卫青第一次出战时,与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共四路大军每路各率领一万人,最终结果是只有卫青这一路俘虏700人,其他两路被匈奴打败,一路无功而返。

卫青成名之后,则是卫青作为出击匈奴军队的主帅统一指挥,而霍去病作为卫青的外甥,显然是有格外照顾的,比如霍去病第一次作战只有17岁,17岁就以骠姚校尉身份能够独自率军800人出击匈奴,同时取得斩获敌人2028人的功劳,霍去病如何做到的?

史书上没有记载霍去病是如何取胜的,但我们可以从相关记载来推断一下,首先霍去病作战是独自率军的,而且奔袭数百年,直接奔到匈奴的大后方,这在当时完全不敢想,独自奔袭数百里就意味着霍去病是没有后勤补给的,也没有辎重部队跟在后面,换句话说,霍去病就是孤军深入、出其不意,这是霍去病首战,也就是漠南之战取胜的原因之一。

大汉帝国双璧:卫青与霍去病

霍去病

以匈奴人的观战来看,汉军一般的战术都是步步推进,再迂回包抄,显然匈奴人能算到汉军的主力推进速度以及范围,但是霍去病这种长途奔袭的战术是完全出人意料的,换了别的将领,你敢不敢率领800人直奔匈奴的大后方,这都是个问题,看看之前公孙敖率领一万骑兵损失七千,李广全军覆没,本人都被俘虏,公孙贺没有遇到敌人,也没有任何功劳,可见带兵打匈奴是没有那么好打的。

17岁敢率领800人直奔匈奴大后方,这本身就是一种胆识和勇气,无疑霍去病是很有胆识和勇气的,居然还俘虏了比自己人数多近3倍的匈奴人,这简直就是奇迹,一个汉军要俘虏近3个匈奴兵,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卫青分给霍去病的骑兵都不是汉军精锐中的精锐;二是年轻的霍去病不仅初生牛犊不怕虎,而且很有胆识和勇气,不惧怕敌人的数量,敢打敢冲。

再看霍去病的漠北之战,22岁的霍去病与卫青各率领5万骑兵,从兵员质量上看,霍去病的骑兵质量最好,多是精壮青年,而且军中有不少匈奴投降过来的将领和士兵,原本就是霍去病来对付匈奴单于的主力,结果阴差阳差,卫青遇到了单于主力,而霍去病直接向北奔袭2000多里,长途奔袭,就地补给,根本就不用辎重部队,完全靠在敌区补给,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冒险。

大汉帝国双璧:卫青与霍去病

霍去病大破匈奴

5万人不是小数目了,10万骑兵可以说是当时汉朝的举国之力了,骑兵在当时是最昂贵的兵种,汉武帝把所有最好的装备、马匹和士兵全给了霍去病,这等于是拿汉朝国力去拼命了,霍去病是年轻人,也喜欢用最厉害的军队发起最直接的攻击,这5万精锐骑兵没有遇到匈奴单于,却把匈奴左贤王打惨了,左贤王可是匈奴单于的继承人,相当于汉朝的太子,霍去病一战打到了瀚海,成就了“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的战绩。

这是表面成绩,背后有霍去病无数的付出,首先是长途奔袭击2000里如何不迷路,霍去病靠的是军中的匈奴人将领和士兵来协助,因为这些人有匈奴生活的经历,他们知道匈奴人的习惯和风俗,知道在哪里能补充粮食,在哪里能找到单于,更可贵的是霍去病相信他的士兵和将领,这叫用人不疑。所以才能在茫茫草原不迷路,要知道那个时候没有GPS,也没有指南针,完全要靠天气来辩认方向。

霍去病另一个取胜的原因就是快速突破。霍去病所率领的全部是精锐骑兵,没有步军,也没有辎重,所以在北进的时候在人马限度范围内是很少停留的,前进的速度非常快,从匈奴人毫无防备来看,也没有意料到霍去病来得这么快,正因为出人意料,霍去病获得的战绩非常大,漠北之战,霍去病歼敌70400人,又超过自己的军队人数。

大汉帝国双璧:卫青与霍去病

霍去病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汉军的损失也很大。史记记载卫青和霍去病发动漠北之战时,汉武帝一共准备了14万匹马,最后战争结束时,只有3万匹回来,损失了百分之79的战马,这个损失是相当大的,只有百分之21的马匹活下来,在茫茫的草原,没有马,人是走不回来的,虽然马匹损失这么多,不代表骑兵也损失这么多,因为可以俘虏匈奴人的马回来,正是因为如此强度的损失,说明战争非常激烈,就是你死我活的战争,汉朝的综合实力是比匈奴强大的,所以霍去病最后获胜也有汉朝强大实力在背后支持的原因。

综合起来,霍去病取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霍去病孤军深入、出其不意。

2、霍去病手下全是精兵强将。

3、霍去病很有胆识和勇气,敢打敢冲,不惧生死。

4、霍去病信任手下的匈奴籍士兵和将领,用人不疑,才在草原中没有迷路和获得补给。

5、霍去病后面有强大汉朝的综合国力支援。

6、霍去病的突袭速度非常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6 0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卫子夫的贡献,从皇后到影响历史进程
...了几十年的汉朝,重新昂首阔步;卫子夫姐姐的孩子中的霍去病,和卫青一样,成为让匈奴胆寒的大汉将军。除了卫青和霍去病,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霍光,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重臣,并成为汉昭帝
2024-01-10 05:31:00
战神霍去病的陨落,是大汉帝国的巨大损失
...是战功赫赫!但是卫青比起外甥还是要差一些。骠骑将军霍去病共6次出击匈奴,斩获匈奴11万余人。开拓了河西走廊,使浑邪王率几百万人投降,使西部地区匈奴侵扰减少。更是战功赫赫!经过
2023-01-26 19:20:00
...大的威胁。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大汉帝国派遣了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英勇的将军领军出征。卫青和霍去病是当时大汉帝国的双壁,他们奉命前往草原与匈奴军队展开一场决战。在经过多次的厮杀后
2023-04-17 15:49:00
高仙芝为什么被称为帝国双璧?
...的富强需要极强的军事实力作为保障,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两大名将征讨匈奴,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并被奉为大汉的“帝国双璧”。到了唐代,其实也有两位将领被誉为“帝国双璧”,他们一个
2023-08-31 10:49:00
汉朝的真汉子们都愿意跟谁去打仗
...任卫青的部将,作战有功,被汉武帝封侯。两年后,则是霍去病出场。卫青率领大部队又一次出击匈奴,十七岁的霍去病则率领八百人的小分队偷袭匈奴后方,俘虏了匈奴单于的祖父,一战封冠军侯
2023-10-20 17:21:00
汉武帝与匈奴之战,大汉帝国的辉煌胜利
...日子算是过去了。公元前121年,年仅19岁的大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余铁骑军出征陇西,过焉支山千里外与匈奴遭遇,双方一时怒目相视,立刻铁骑对冲,挥刀纵马,白刃乱砍,混战一处,匈
2023-09-08 20:34:00
汉武帝刘彻凭啥能和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少了这四个人真不行
...然而在汉武帝时期,这个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靠的就是霍去病与卫青。这两个人非常有军事才能,汉武帝十分重用他们。公元前141年,年仅十六的刘彻继位为王,年纪轻轻且胸怀壮志的他,决
2023-08-30 11:47:00
大唐军神李靖,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无冕之王
...是指战国时的秦将白起、汉初的韩信、汉武帝时的卫青和霍去病。这四位几乎是古代战争史上巅峰般的存在,那么有胜过这四位战神的名将吗?首先我们要知道这四位为什么能成为标杆。杀神白起位
2024-01-11 01:04:00
上天派来帮助大汉的战神是谁
霍去病被公认为是上天派下来帮助汉帝国抗击匈奴的一个战无不胜的战神!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不得不说霍去病的身世了。霍去病本是长公主府上一个女奴与阳平县小吏的儿子,但是霍去病的父亲不敢承
2022-12-26 16: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