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期,多地公安机关发布了多起利用AI工具实施造谣的相关案件。6月20日,两名营销人员为博取关注造谣地铁站发生持刀伤人的情况,被上海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其中一人使用AI软件生成视频技术,编造了地铁行凶的虚假视频等不实信息发布到网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智能化、速成式,一键生成、坐收流量。通过AI软件,给出关键词,软件便会自动在网络上抓取相关信息,生成几百到上千字的文本,配上貌似和事件相关的虚假图片,甚至直接生产虚假视频,从而形成一篇看起来信息量很大,实际上子虚乌有的内容。场景一键生成、图文真假难辨,被玩坏的AI已经成了某些人手中名副其实的“造谣机”,打开了批量造谣的“潘多拉魔盒”。
多起AI造谣事件背后,造谣者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取互联网内容平台给予创作者的点击量、阅读量奖励等。此类生意并不新鲜,只不过,过去这些人炮制稿件,至少还需要认识几个字,需要复制粘贴和拼凑抄袭;如今在AI助力下,进入门槛大大降低,几乎完全零门槛,而且篇篇“原创”,产量更是惊人。之前有媒体报道,有机构最高峰一天能生成4000至7000篇,最高的一条收入700元,初步估算每天收入1万元以上。
内容越是惊人,越能博取流量,越能牟取收益。此类网络谣言之所以批量出现,完全是因为利益驱使。当舆论场上大量充斥类似劣质虚假信息,不仅会对舆论空间和信息生态造成极大破坏,而且很有可能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引发混乱。AI越强大,谣言越猖狂,这是我们社会的不可承受之重。便利的AI工具大大降低了造谣成本,提升了谣言的数量级和传播力。AI造谣呈现出门槛低、批量化、识别难等特点,亟待加强监管,斩断背后利益链条。
AI谣言批量涌现,板子首先应该打在互联网内容平台身上。从根本上说,这帮人整天利用AI工具制造信息垃圾,是为了从互联网内容平台赚钱。互联网内容平台的利益分成机制,刺激了类似网络谣言的海量生产;与此同时,互联网内容平台严重的审查漏洞,又给此类垃圾信息提供了几乎没有限制的发表空间。如果是传统机构媒体,这些垃圾信息不可能得以发表,更不可能获取稿费;但在自媒体平台上,利用AI炮制的任何垃圾都能轻松发表,而且越是能够吸引眼球的虚假信息流量分成越高。
遏制利用AI批量制造谣言,互联网内容平台责无旁贷,必须切实担负起责任。用技术解决技术,用魔法打败魔法,在大数据和新技术面前,识别利用AI炮制的垃圾信息,并没有那么困难。如果某些自媒体账号,创作量惊人,每天都更新N多篇,而且内容五花八门,什么热门写什么,账号主体却又没有任何相关资质,就非常值得怀疑。关键是,内容平台愿不愿意牺牲流量这么去做。
某种意义上,内容平台也是垃圾信息的受益者之一,它们极大提高了平台活跃度。故而很多平台只有鼓励发文的机制,却没有遏制垃圾信息和海量谣言的动力。
加大对利用AI造谣的惩处力度,是另一个关键所在。利用AI海量造谣,目前主要还是行政处罚为主,被刑事处罚的并不多。在界定制造AI谣言是否存在主观恶意以及认定被造谣方损失等方面,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需要强化相关法律研究和适用,最好是及时出台权威司法解释,极大提高造谣者的违法成本,同时强化内容平台的监管责任。利用AI炮制谣言不能继续成为某些人的生财之道,亟待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3 17: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