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宫女与御厨的宫廷秘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8 20:00: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几天,有一位粉丝私信我说,“她的曾祖父是前清的御厨,曾祖母是宫女。”我听到这话时不敢相信,因为,她的曾祖父是汉人(烟台人),而曾祖母肯定是内务府旗人之女,如果两人结合,即为满汉通婚。这种满汉通婚的现象在当时极少,甚至到了民国很多普通旗人家庭也一直存有满汉不通婚的观念。这位粉丝又说道:“她的曾祖父与曾祖母之所以能在一起是一位王爷牵桥搭线的。”细想一下,其实,她的曾祖父与曾祖母能走在一起也是完全符合条件的。一是,她的曾祖父作为御厨在宫中当差,她的曾祖母作为宫女同样在宫中当差;二是,王爷作为他(她)们的媒人,是可以大大削弱女方家长心中那种满汉不通婚的观念;三是,御厨与内务府旗人在工作上有很多交集,因此女方的家长对这位御厨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清朝宫女与御厨的宫廷秘史

旗人夫妇

总之,这位来自烟台的汉人御厨与这位出身内务府旗人家的姑娘走在了一起。这时,这位粉丝又问我“听长辈们说,她的曾祖母出生在杭州。”其实,这并不奇怪。当时的杭州有清朝的旗兵驻扎,最为紧要的是,江南三织造(杭州织造、江宁织造、苏州织造)等重要有“油水”的官职,皇家一定会派对自己最为忠诚,最知根知底的内务府旗人去做这种外任官。这位粉丝的曾祖母的长辈们最有可能是这种外任官。当然,内务府旗人也有外任其他官职的。总之,内务府旗人的根在北京,隶属于皇家。

清朝宫女与御厨的宫廷秘史

内务府旗人家的姑娘

这位粉丝又问我,“为何后来她的曾祖母又回到了北京。”一是,长辈们外任官职到期,回到北京另有重用;二是,退休之后回到北京,毕竟北京才是他们的根,有他们的房产、旗地;三,晚清,南方时局动荡,很多旗人选择回北京;四是,她的曾祖母毕竟是内务府旗人之女,到了十一岁,如果没有身体上的特殊原因,要到宫中做服务性工作,即我们所说的宫女。宫女在宫中服务的时间长短不一,这里面既有朝廷各个时期的不同规定,又有各宫中主位对自己宫女的态度,还与宫女个人的品行、操守,是否懒惰有密切关系。然而有一条规定,宫女不论犯了多大的错误,如要被赶出宫外,必须经过皇帝的亲自批准。而宫女所服侍的各宫主位是没有权利将自己的贴身宫女私自赶出皇宫的。如果,宫女犯了错,主位想将她赶出宫,必须先告诉负责的太监,由太监一层层将实情上报皇上,由皇上亲自决断。

清朝宫女与御厨的宫廷秘史

晚清宫女

宫女一般到了一定的年龄会出宫聘嫁,而有的宫女服侍主位非常周到细致,很得主位欢心,也有可能一辈子待在宫中,直到终老。很显然,这位粉丝的曾祖母与大多数宫女一样出宫后聘嫁。在王爷的介绍下,嫁给了当时的宫中御厨。现在很多人有疑问,一直以为宫女与御厨在宫中当差就一定住在皇宫中。其实并非如此,如果不是他们当差之日,他们到了下班的时间可以出宫回家。只有那些需要夜晚当差的御厨与宫女才留在宫中。

清朝宫女与御厨的宫廷秘史

小宫女

更令我想不到的是,这位粉丝告诉我“她家曾经留有一副慈禧太后御赐其曾祖父的‘寿字’。”我当时就予以否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按照清朝的规定,内外臣僚除内廷供奉如尚书房、南书房、内务府外,非官至二品不得赐“福”字,非年至七十不得赐寿字。难道这位粉丝的曾祖父作为御厨是因为内务府的关系而得到御赐的寿字。仔细一想,其实,这样的机会并不大。接着,这位粉丝说道,“当时是因为其曾祖父救了一场大火才得到慈禧太后御赐的‘寿’字。”

清朝宫女与御厨的宫廷秘史

慈禧吉服照

光绪十四年,宫中曾发生大火。由于当时水源不足,消防器具不全,整整两天才将大火扑灭,而贞度、太和、昭德三门及附近的仓库化为灰烬。事后,慈禧对有关官员进行处罚,并对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可见,这位粉丝的曾祖父是因救火有功才得以享受这种荣誉。经过查证资料,在慈禧太后48年的执政生涯中写过大量的“福”字、“寿”字。每年入冬后,她会在长春宫像前几位皇帝一样用康熙帝当年的那支“赐福苍生笔”书写“福”字。尤其在慈禧的六十与七十生日时,写了大量的“福”字“寿”字赐予内外臣工。慈禧也不顾二品以上官员赐福,七十岁赐寿的祖宗成法,而由其心所为。

清朝宫女与御厨的宫廷秘史

慈禧御笔寿字

慈禧晚年尤喜看戏,当时的名伶谭鑫培、孙菊仙、杨小楼等经常被邀请入宫演戏。杨小楼在慈禧的允许下,可以带着自己的女儿一起入宫。有一天演完戏,慈禧特召杨小楼带着女儿入见,指着案前的点心对杨小楼说:“都赏给你吧。”没想到,杨小楼跪地磕头道:“臣不敢领。”于是,慈禧问他为什么?他回答道:“这些东西已蒙赏赐不少,求皇太后赏几个字吧。”慈禧问:“你想要什么字?对联还是扇面?”杨说:“求赏福、寿字即感恩不尽。”说完磕头不已。慈禧立即命人拿来笔墨纸,顺手写了几个大“福”“寿”字赏给杨小楼。杨小楼未过七十,因戏得到慈禧赐字,而这位粉丝的曾祖父亦不过七十岁,因救火有功,仍可得到慈禧的御赐之“寿”。慈禧的“福”“寿”曾经存世不少,但因十年特殊时期,遭到大量损坏,而能保留到现在的亦属珍品。

清朝宫女与御厨的宫廷秘史

杨小楼

清朝结束后,这位粉丝的曾祖父在王爷的帮助下在老北京开了一家饭庄。因时局的原因,王爷回了东北。一是因为王爷在东北有自己的土地,二是,末代皇帝溥仪正在东北。遗憾的是,这位粉丝的曾祖父与曾祖母也最终分道扬镳。曾祖母与娘家人留在北京,而曾祖父带着儿子回到山东烟台老家。自此之后,夫妻之间虽时有书信来往,但再未谋面。随着北京时局的发展,旗人成了弱势群体,受到排挤,处处躲藏,从此,这位粉丝的曾祖母杳无音信,曾祖父的书信也不知寄往何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9 0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周宫廷秘史:宇文赟与他的五位皇后
...嫁给宇文赟的时候,才14岁的宇文赟已经和比他大12岁的宫女朱满月生了一个儿子宇文阐,杨丽华嫁人就喜当妈。578年六月,宇文邕驾崩,宇文赟即位,杨丽华被立为皇后。 579年二
2024-01-21 19:01:00
唐朝宫廷秘史:一个宫女想飞上枝头成凤凰,却被武则天识破
...并不是每个人女子都能成为皇帝妃子,且皇宫内更多的是宫女和下人们,这些宫女其实也想着能够得到皇帝的宠爱,那么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女子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这时就有一位宫女,打
2023-10-11 08:01:00
慈禧对女官为何切齿痛恨
...何礼物,而她的日常饮食还要由父母操心。原因就在于,御厨的眼里只有慈禧太后和她的其他妃子。女军官的父母平日里如果不给炊事员提供食物和钱,一日三餐就只有残羹剩饭。何况历代太监长年
2024-04-30 15:44:00
明朝宫廷秘史:皇帝荒淫无度引众怒,宫女谋杀皇帝未遂
...数被册封为妃殡,享受荣华富贵,而大多数只能做卑贱的宫女。对于宫女来说,那富丽堂皇的皇宫简直就像监狱一祥。她们所遭受的极其不堪,几乎和奴隶没有什么差别。白天,她们在宫中干各种杂
2024-05-11 01:38:00
从宫女到宠妃:珍妃如何改写宫廷命运
...。然而,珍妃的真实面貌让慈禧大跌眼镜。她并非寻常的宫女,而是一个思想开明、富有才华的姑娘。珍妃的童年生活在广州,这里是中国最开放的地方之一,她因此接触了许多西方国家的思想和科
2024-04-18 06:32:00
慈禧每天都要喝一碗汤,一喝就是十年,后来为什么把御厨赐死了?
慈禧每天都要喝一碗汤,一喝就是十年,后来为什么把御厨赐死了?这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却隐藏着一段令人费解的往事。作为当朝太后的慈禧,地位尊崇无比,生活无所不有,奇珍异味应有尽有。然
2024-08-18 13:33:00
慈禧最怕的女人是谁,慈禧一生都没斗赢她
...终导致了一位皇太后的悲剧性结局。这段鲜为人知的宫廷秘史,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曲折故事?慈安的突然离世1881年的一个冬日,清朝宫廷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45岁的慈安皇太后,在短短2
2024-04-16 19:09:00
清末时期,慈禧太后凭借狠辣的手段,不仅仅铲除了咸丰皇帝留下的八个顾命大臣,还利用傀儡皇帝,垂帘听政,掌握着最高权力。尽管国家已经到了危难关头,但是坐在皇宫里面的慈禧太后却依旧闭目
2023-03-19 12:17:00
“御厨”黄敬临与“姑姑筵”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他曾为慈禧太后管理“御馔”,督导御厨 民国时期,他享有“川菜第一”的美誉“御厨”黄敬临与“姑姑筵”黄敬临当年每日抄录《资治通鉴》登在报纸上黄敬临与家人□林文
2024-06-24 00: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