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写在前面】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
2023年1月至5月,省委先后出台《关于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农村、城市、机关、国有企业、高校、公立医院、新兴领域7个领域基层党建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围绕“黔进先锋・贵在行动”总载体,坚持发挥优势、注重引领、整合资源、解决难题、推进共治、凝聚群众,着力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今年4月,黔西南州普安县认真贯彻省、州两级党委工作要求,出台了《普安县围绕“强双基”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随着方案内容不断扎实落地,全县基层堡垒建设、基层治理能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秋日金黄,万物醇美。大地调色盘创作出新的画作。
青山簇拥中,位于普安县盘水街道红星村葫芦加工厂房内别有一番风景。一根根细绳串连起约10个葫芦,整齐悬挂在烘烤车间、厂房空旷处。未经处理的绿皮葫芦和正在烘烤、晾晒的金黄葫芦各自分区,共同组成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
红星村葫芦粗加工厂内,务工村民们正忙着晾晒葫芦。
经过去皮、清洗、烘烤、晾晒等多个环节,一个个葫芦就粗加工完成了。待精加工后,它们将转身变为葫芦丝、酒壶、挂件等产品,销往昆明、广东、山东等地,甚至越南等国外市场。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葫芦已然成为红星村的“致富瓜”。
“以前的红星村不是这番模样。刚来村里时,村子风景虽美,但一到晚上到处都黑漆漆的,除了路灯,闪烁的灯影都很少,更不用说人影。”驻村3年,黔西南州公安局派驻红星村的第一书记戴永亮仍记得自己初到红星村的印象。
红星村葫芦粗加工厂内正在晾晒的葫芦
彼时的红星村,猕猴桃品种老化,收益不佳,最为困难时,连土地流转费都难以支撑。
2021年5月,随着戴永亮驻村工作开展,红星村产业发展迎来了转机。
基于当地此前种植猕猴桃时建设的桩网设施,戴永亮决定选择藤蔓类作物发展产业。在朋友介绍下,他前往云南弥勒考察葫芦产业,并积极对接愿意到红星村投资的商户。
红星村葫芦烘烤房内,一串串初步处理过的葫芦正待烘烤。
由于路途遥远,位置偏僻,几乎没有商人愿意来到红星村投资。但在戴永亮的坚持和真诚下,已多次到村考察的陈绍勋最终接受邀请,于2022年正式在红星村试种400亩葫芦。
产业起步蓄势待发,怎么发动还未转变思路的村民成了难题。
“我们这里从来没有种过葫芦,真的能行吗?”“种出来的葫芦有人收吗?卖不出去怎么办?”“去基地务工会不会没钱给我们发工资啊?”
……
在村民们的质疑声中,起初的葫芦基地招不到足够的工人开工。戴永亮开着车,挨家挨户走访、找劳动力。“看着哪家灯亮着我就朝着哪里走,刚开始对路不熟悉,有时忙到晚上都找不到哪里回了。”即便如此,葫芦种植基地第一批试种也只招到十几个员工。
由红星村葫芦加工制作成的葫芦工艺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适宜的海拔、气温,孕育出品质优良的葫芦,大家发现,红星村种出的葫芦皮壳更厚,密度更高,加工雕刻时不易损坏,做出来的乐器声音也尤为清脆。基地首次试种就迎来成功,广受市场好评。
“云南葫芦丝协会把红星村定为优质葫芦丝原材料供应基地,指定供应葫芦。”为更好地销售供应葫芦,第二年葫芦种植基地扩大至700余亩。在陈绍勋带领下,绍勋葫芦工艺有限公司落地红星村。
2023年,罕见的干旱天气严重影响葫芦正常生长。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情况,绍勋葫芦工艺有限公司技术员秦永翠建议村民们在葫芦藤间套种南瓜。
红星村库房内,堆放着今年收获的南瓜,这些南瓜均已销售,只待合适的时机出库。
“技术员建议我们等到6月再种南瓜,这个时间比起往常的南瓜晚了一个多月,起初,有很多村民不赞成,所以当年只进行了小规模南瓜套种。”红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忠金回忆,三个月后,种出的南瓜个大肉厚,且因种植时间不同,错季售卖收益更佳,很快便一售而空,这进一步让村里坚定了套种“葫芦+南瓜”产业的信心。
由于首年种植,知名度低,红星村便在社交平台发布南瓜短视频,很快便有客户循着视频来到红星村,实地考察后认可了南瓜的高品质,南瓜很快便一售而空。
红星村库房内堆满了南瓜
为抢先购买,去年12月,就有客户付定金购买来年南瓜,今年3月,南瓜还未种下,就收到了第一笔货款20万元。
今年5月,冰雹天气又给葫芦重重一击。“有很多挂在藤上的葫芦都被砸烂了,损失惨重。”基于去年经验,基地700亩葫芦都套种上了南瓜。
李忠金也在自家2亩地里种起了南瓜,今年共计收获6吨,带来1万多元收入。“有很多村民常常来我家地里查看南瓜长势,看到种南瓜带来的真切收益,也准备着明年一起种!”李忠金说。
红星村葫芦粗加工厂内,务工村民将葫芦去皮。
今年,红星村葫芦产业和南瓜种植产业产值突破1000万元。为更好提升葫芦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红星村利用广东省龙门县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建起葫芦烘烤房、加工车间,今年年底,第三期加工车间扩建项目也即将建设完工,届时,葫芦精深加工也能在村子里完成了,产值也将越来越高。
“2022年试种时,公司共计支出务工工资约90多万,2023年则超过140万,而今年截至目前就已有180万了。三期厂房建成后,还将再多提供约40个岗位,其中工资在5000元到7000元的技术岗位就过半。”戴永亮说,接下来公司将以引进技术师傅,带出本村学徒的方式培养当地的技术骨干。
匆匆3年,村委会对面的亭子旧了、木栈道老了,但基地活了,产业旺了,亮起灯的人家也多了。
“刚来时,夜晚只有虫鸣陪伴我入眠;现在,听着葫芦烘烤房里风机嗡嗡的声音我就踏实!等到过年前后葫芦烘完那几天没有声音了,我心里又空落落的了。”时间转瞬即逝,2023年,戴永亮第一轮驻村任期结束时,在村民们的挽留下,他选择留下,开启第二轮驻村。如今又只剩下半年多时间,戴永亮心中还有许多暂未实施的计划,“我相信在将来,红星村的人还会越来越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闵捷 陈祖嘉 周睿
编辑 李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2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