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一个女儿为母亲做出的“生死抗争”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30 02:4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教阿尔茨海默病母亲学吞咽——

一个女儿为母亲做出的“生死抗争”

一个女儿为母亲做出的“生死抗争”

每一勺咽下的食物,背后都经历了无数次地抬起和放下

一个女儿为母亲做出的“生死抗争”

一个女儿为母亲做出的“生死抗争”

扫码阅读更多

一个女儿为母亲做出的“生死抗争”

陪着阿尔茨海默病母亲,在急诊室折腾到第三周时,阿文的亲友们,忍不住给她发来了建议。他们劝她,是不是考虑接受医生的安排,为母亲安排鼻饲。亲友们担心再这样折腾下去,已年过半百的阿文,会倒在妈妈前头。

当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发展至晚期,患者变得不知饥饱、不辩是非,只能靠鼻饲维持生存,他们的生活还有多少质量?当维系患者生存的治疗成本,高昂至不堪重负,照护者们该在哪一刻选择放手?这是每一名阿尔茨海默病照护者,在最后阶段都将会面临的残酷拷问。面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视角、心境之下,都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阿文说,作为旁观者,她可以给出中肯、冷静的建议。但作为亲历者,她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抗争到最后一刻。

忘记吞咽的晚期病人

在阿尔茨海默病照护者群体之中,鼻饲,是一个不愿被过多提起的概念。

患者接受鼻饲,意味着吞咽、咀嚼功能都已丧失。作为疾病发展至晚期阶段的显著标志,鼻饲意味着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

作为一名阿尔茨海默病中晚期患者,阿文的妈妈,曾无限接近过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女儿的抗争,她可能会彻底遗忘如何吞咽。

事情要从2017年说起。2017年,阿文的妈妈出现了明显的健忘、异常行为,很快就被确诊为混合性认知症障碍。2017年末,因为不慎摔倒造成腰椎骨折,阿文妈妈彻底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49岁的阿文,当时成了妈妈的唯一照护者。

2022年末,阿文妈妈生了一场大病,好不容易闯过鬼门关后,阿文发现,妈妈彻底忘记如何吞咽了。

吮吸、吞咽、咀嚼……这些婴幼儿与生俱来的能力,被妈妈遗忘了。

“食物打成糊糊,用勺子塞在嘴里,她既不吞也不吐,就这样含着。水果打成汁,装在吸管杯里,她也不会吸了,连喝水都会呛住。”阿文说。

伴随着病情急转直下,一道道病危通知随之而来。医生建议阿文,是时候考虑采取鼻饲措施了。

当时,阿文已经在医院持续照护了妈妈一个多月。无论是从患者本人的身体状况考量,还是从女儿的照护能力出发,接受鼻饲似乎都是维系这个家庭的最好选择。

但是,对于这个建议,阿文并没有接受。

不肯妥协的女儿

“我一直和医生说,尽量不要鼻饲,再坚持一下看看。”在照护母亲的这些年里,阿文没少听其他照护者讲述关于鼻饲的故事。

尽管也有一些患者,接受鼻饲后仍能保持着不错的生活质量,但更多案例显示,鼻饲措施的出现,与疾病晚期密切关联。

“和那些鼻饲后仍能走动的患者不一样,我妈腰椎骨折过,她本来就不大能走路,如果上了鼻饲,她只能一直躺着,肌肉会萎缩,寿命不会长的。”阿文说。

看着虽然懵懵懂懂,但有时又能和她玩笑逗趣的妈妈,阿文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舍不得,让她妈妈一直躺在床上。

阿文父亲早逝,身边没有任何人能帮她拿主意,于是,她自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她要帮妈妈“搏一搏”。

秉持着“鼻饲是最后选择”的想法,阿文将妈妈接回家中,开始了与疾病长达一年多的较量。

这个过程,有着外人难以想象的漫长和艰难。

一开始,阿文想得有些简单。母亲尚能交流,她可以像教小孩一样,教会妈妈吞咽。她把妈妈的手放在自己的喉咙处,用力地闭上眼睛,反复地、夸张地演示着吞咽动作,试图让妈妈跟着学。

在无数次重复后,妈妈似乎看懂了女儿的意图,她模仿着女儿,眼睛狠狠地闭了一下。在她看来,这就是女儿口中的“咽”。

后来,阿文又将希望寄托在刺激妈妈的本能上。她变换着喂食的力度、深浅,试图激发母亲吞咽的本能。反复尝试后,她发现,当食物碰到妈妈口中仅剩的两颗大牙时,妈妈会本能地咀嚼一下,连带发生吞咽动作。

这个尚存的本能成了阿文教会母亲吞咽的救命稻草,她每喂一勺糊糊,都会在妈妈的牙齿之间塞入一块掰得很小的桃酥,在妈妈下意识咬桃酥的那一刹那,有时会将口腔中的大部分食物咽下去,没被咬碎的桃酥又被吐了出来,在吞与吐之间,总有一部分食物,会被妈妈咽下去。

靠着这仅存的生理反应,阿文硬是靠喂食的方式,为妈妈维持了大半年的健康。终于,在盛夏的一天,奇迹发生了。曾经一度彻底忘记如何吞咽、咀嚼的阿文妈妈,突然主动抢走了阿文碗里的馄饨,自己一口一口地吃了起来。

她终于想起来如何吃饭了。

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阿文妈妈堪称奇迹的变化,让阿文在照护者群体中出了名。很多照护者向她取经,希望能学习她的经验,延缓鼻饲的到来。但阿文的亲友们,对此的感受却是心疼大于兴奋。旁观了一年多,他们深知,阿文妈妈这个进步,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燃烧阿文自己的健康为代价的。

在阿文家中,记者目睹了一次喂食的全过程。

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喂饭,有点像哄一个刚会吃饭的孩子吃饭。阿文会刻意地让自己的语调变得轻松且活泼,她用剪刀把饭菜剪得稀碎,一边喂食,一边哄劝:“我们最会吃蚕豆了,对不对?”

但是,即使是最调皮的幼童,也不会将一口饭菜,反复吞吐十多次。每一勺被阿文妈妈最终咽下的食物,背后都经历了女儿无数次地抬起和放下。

“没事,再来。”“没事,再来。”“没事,再来。”……很长时间里,房间里除了勺子和碗碰撞的声音,就只听到阿文一遍遍地重复着这句话。

“今天吃得不大好。”一顿饭后,阿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但即使是“不大好”的状态,也比阿文妈妈最初的状态好了许多。

那时候,阿文妈妈只能躺在床上,阿文需要站在床边喂食。为了能让妈妈多吃几口,她每喂一次饭,都要持续两三个小时。一天三顿下来,本就患有腰间盘突出的阿文,站都站不住了,只好戴着腰托继续喂食。

在心疼阿文的朋友们看来,阿文妈妈如今的生活质量,是阿文拿自己的健康换来的。高强度的照料工作,让已年过半百的阿文身体明显变差了。她缺少睡眠、缺少锻炼、缺少基本的娱乐和社交。她明显变胖了,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出现了异常。

对于自己的变化,阿文多少心里是有数的。前不久,因为持续缺少睡眠,她感觉头一直涨涨的。这让她隐隐害怕,“我爸爸就是51岁时在工作岗位上猝死的,所以51岁的时候我也特别害怕,很担心自己突然血管爆掉。我想,我得去立个遗嘱,如果我突然没了,我妈就没人管了。”

文/晨报记者 张益维 图/晨报记者 张佳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30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那些旧照片里,有你年轻时的模样
...傲、执拗和坚持。”在一次因采访而生的照片梳理之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属、爱·米粒认知症家属互助会的召集人林曙颖,发来了这样一段话。她代表阿尔茨海默病家属,向新闻晨报、阿里公益
2024-02-29 05:01:00
《妈妈!》:孩子困于时间之海
...平淡的生活在某一天遭到了变故。由于65岁的女儿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其85岁的母亲再一次承担起了照顾女儿的义务。本片通过以女儿病情不断恶化的生活化场景为主线,并以埋藏在女儿记忆
2023-10-13 09:23:00
电影《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天空中残缺的烟花
1905电影网专稿据数据统计,每隔3秒全世界就会多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一直以来,电影人总在思考如何从不同视角,讲述阿尔茨海默病的故事。于母亲节前夜,5月12日上映的日本电影《我
2023-05-15 15:46:00
今日影评 |《脐带》:连接着“逆位”的母子情
...已经体现:妈妈因为罹患阿尔兹海默症,变得越来越像个女儿,儿子变得越来越像父亲,要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剪断“脐带”,对于新生儿来说是拥抱自己崭新的一生,开始茁壮成长,对于已然成年
2023-03-18 14:28:00
电影《带你回家》曝女性角色海报 王真儿李萍真实感拉满
...刻画细腻真实引发共鸣电影《带你回家》不仅聚焦一对因阿尔茨海默症重新走近的母女,更围绕她们勾勒出一个丰富而真实的女性关系网络。这些女性角色在家庭中扮演着不同身份,也以各自的方式
2025-10-10 11:58:00
星光下的坚守与深情:2023国际痴呆日特别故事
...的坚守与深情——2023国际痴呆日特别故事每年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借此机会,我分享一个关于痴呆老人与她女儿感人的故事。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
2023-09-21 17:38:00
家有阿尔兹海默病人,当他们开始遗忘……
...题有点沉重。随着我国城乡老龄化日趋严重,身边出现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并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当至亲的他们开始有了不可逆的病理性“遗忘”,当他们曾经鲜活的生命开始变得暗
2023-10-25 15:22:00
用爱对抗遗忘!他陪母亲与时间赛跑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明天,第30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昨日,央视报道了江北区张兴义和母亲“用爱对抗遗忘”的故事用爱对抗遗忘!他陪母亲与时间赛跑张兴义让母亲打球锻炼此前母子俩在三
2023-09-20 00:15:00
电影《带你回家》热映口碑持续升温“年度惊喜治愈之作”温暖金秋
...表达与深刻的社会关怀,持续收获观众如潮好评。影片以阿尔茨海默症为叙事切口,细腻刻画了一对母女从隔阂走向和解的动人历程,被誉为“今年秋天最温暖的光影之作”。(正在热映海报)真实
2025-10-28 11:5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科学管理妊娠期糖尿病,守护母婴健康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健康存在潜在威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治疗,我们完全有能力降低这种风险,确保母婴平安。本文详细介绍妊娠期糖尿病的科学管理方法
2025-11-10 07:03:00
感冒发烧时中医为什么强调要“忌口”?
感冒发烧时,家里长辈总会反复叮嘱“别吃生冷”“忌油腻辛辣”,这看似是老经验,实则蕴含着中医的诊疗智慧。在中医理论中,忌口并非简单的“饮食限制”
2025-11-10 07:03:00
胸口痛就是心绞痛?这5种“伪心绞痛”症状千万别忽视!
胸口疼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许多人一旦胸口痛,第一时间就是怀疑自己患上心绞痛。虽然心绞痛是一种严重威胁心血管健康的疾病
2025-11-10 07:03:00
偏头痛发作时,按压这些穴位能缓解
偏头痛发作时常伴随剧烈的搏动性头痛、恶心、畏光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除药物治疗外,中医穴位按压因简便易行、操作安全
2025-11-10 07:03:00
高血压患者吃西药控压,为何还要调理脾胃?
高血压是极为常见的慢性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西药来控制血压,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但在中医治疗理念中
2025-11-10 07:03:00
央媒看太原|央视报道太原市民立冬喝“头脑”
11月7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 今日立冬来一碗“头脑”暖身》为题,报道了进入冬季,天气渐冷,太原市民喝“头脑”御寒
2025-11-10 07:20:00
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症
如今,肥胖已不再是单纯的“体型问题”,而是公认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影响体态美观,更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风险
2025-11-08 05:24:00
从了解症状到有效预防掌握肺炎防治知识
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对人们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乡镇地区。因此,提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肺炎防治知识水平
2025-11-08 05:24:00
胃溃疡,你真的了解吗?
“一饿就胃疼,吃点东西就缓解”“饭后半小时胃隐隐作痛”,很多人有此经历,却以为是“胃炎”或“吃错东西”,随便吃胃药应付
2025-11-08 05:24:00
重症肺炎的“隐形杀手”如何打破免疫防线
重症肺炎是重症医学科(ICU)最棘手的挑战之一。当普通肺炎突破人体免疫防线,发展为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时,这场与病原体的“战争”便进入了最危险的阶段
2025-11-08 05:24:00
拔罐养生的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
拔罐是流传千年的中医养生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温和调理的特点,但是很多人忽视护理细节,没达到养生效果,引发皮肤损伤、邪气入侵等问题
2025-11-08 05:24:00
深呼吸真的能减压吗?科学原理揭秘
面对堆积的事务、突发的挑战,不少人会下意识地叹口气或做几次深呼吸,随后便感觉紧绷的神经稍有舒缓。但也有人疑惑:这不过是简单的呼吸动作
2025-11-08 05:24:00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常见病因与诊疗进展:聚焦扁桃体与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认知功能及心血管健康。其中,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是引起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最主要病因
2025-11-08 05:24:00
呼吸道感染高发期病毒检测项目怎么选
秋冬一到,咳嗽、咽痛、发烧的人突然变多,诊室里常能听到这样的疑问:“我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要不要做病毒检测?”“核酸和抗原选哪个
2025-11-08 05:24:00
中医教你几招打通气血
生活中,不少人常被头晕、手脚发麻、胸闷等不适困扰,却不知这多与心脑血管气血运行不畅相关。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2025-11-08 05: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