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我眼里的北京老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4 14:2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李钟秀

北京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但,在北京,我所知道的,老年人并不都猫在家里。凡能走动的,每天出来走走。胡同里、街道旁的老槐树下,成了“老人聊吧”。不过,老爷子们与老太太们不在一块堆儿聊,离着也远。不是封建保守,是聊不到一块儿去——老爷子们每每纵说天下,高谈阔论;老太太们则是家长里短,窃窃私语。

我眼里的北京老人

􀳀老爷子

在北京问路,幸运的是能问到一位老爷子。

年轻人发现走错了路,停下电动车,问路边长者:“老人家,去××怎么走?”

老人说了句:“掉头!再走更远了。”与此同时,老人家走下马路牙子,右手朝前方指:“瞧见了吗?见红绿灯别直行,右拐,朝北喽骑。马路东,右手头一个胡同,××胡同。胡同把角儿,有个看牙的诊所,就进这个胡同。朝里骑不了多远,再打听,八九不离十了。”

问路人谢过老人家。老人家又找补一句:“慢骑,这地界车多,乱!瞧着点儿红绿灯!”问路人回头再谢老人家,老人家一扬手,说了声:“走吧!”

老人家转过身,上了便道,微笑着对旁边的人说:“一听口音,就知道是外地人。不容易!抛家撇舍,到咱北京。说清楚点,人家少走弯路。”于是,像完成一桩重要使命一般,满意地,倒背手,继续遛弯儿。

北京人的热情、包容,以及责任感,老爷子回答问路时,都体现出来了。

北京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什么事情都经历过,什么大人物都见过。远的不说,北洋军阀吴佩孚出大殡、末代皇帝溥仪赶电车、抗战胜利时日本侨民蔫头耷脑……老爷子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我眼里,北京老爷子看啥都不觉得新鲜。他们关注的是事件、事物的意义和价值。每个人对事件、事物的评价都不同,聊起来,有争论、有发挥。每次聊,同样的话题,百谈不厌。一旦外人想争话,或是小年轻要开口,得到的反应,第一句准保是:“这事儿,您就不知晓喽!”然后便会把事件的原委,从头说一遍。

有一件事,真还不得不服气。那就是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如今的老爷子当时正十六七岁,站在天安门广场,亲眼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共和国主人翁的使命感、责任感,从那时已然铸就,及至满脸沧桑的今天,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仍完好无损,没改样儿。

北京到处是“爷”。老爷子说皇上,不说皇帝,而是说“爷”。如,称康熙皇帝为康熙爷,称乾隆皇帝为乾隆爷,透着与皇上近、不生分。自己辈分儿也就摆在那里了,能不敬他三分吗?他自己也把自己当爷看。小年轻遇见长者,要称其为大爷——父亲的哥哥;儿子在外称父亲为“我家老爷子”;蹬平板三轮拉货的被称“板儿爷”;做小买卖的被称“倒爷”;夏天光着上身的被称“膀儿爷”——2008年,膀儿爷遇到奥运会,“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成为北京人的使命,膀儿爷听到宣传后,说:“得嘞,咱把汗褟儿(背心一类的上衣)给您穿上。咱可不能给北京丢人,不能给国家丢人,咱丢不起这人!”就这样,老爷子穿上了放在身边的汗褟儿。

􀳀老太太

我所知道的80岁开外,或再年长一点儿,85岁以上的北京老太太,少有旅游、逛公园的。她们多半在自家附近遛弯儿,见到的老太太,也大半与自己年岁相仿。这拨老太太自来熟,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是半熟脸,迎面走过,总要搭讪一句:“遛弯儿回来了?”或询问对方:“您这白萝卜多少钱一斤?”

愿意搭话儿的,驻足答话。三两句,谈得高兴,又不好直问人家尊姓大名,多没礼貌,又显生分。于是,轻声细问:“姐妹儿,属什么的?”这一问,不唐突,又有礼。只要对方报出自己的属相,这一方根据自己的属相,立刻判断出对方年龄大于、小于或与自己相等。于是,该称姐称姐,该叫妹叫妹,同龄的继续称呼“姐妹儿”。

对属相,犹如对密码,对暗号,只要一对上,友谊大门立刻而开。

50年前,一位女作家对我说:“女人的心是水做的,见了面,便流到一起。”一位女社会学者对我说:“女性的优点之一是善于联结。”无论是文学语言,抑或社会学语言,对女人、女性的评价,我都深信不疑,直至今天。

老太太们聊天,虽说是家长里短,但绝不掺和人家的家务事,秉承着中国的传统道德:“闲谈莫论是非”。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人家自己都没念好,您能替人念?家长里短的事儿,趁早免谈。

谈点什么?

最有共同语言的是解放初期参加社会劳动的故事。这帮老太太当年也就十四五岁,家庭经济困难,没能上学。赶上解放,自个儿就到街道(办事处)报名,参加劳动,什么活儿都干,不挑!有的糊纸盒,有的缝板擦芯,有的做铝盆铝碗,有的纺线、学织布。挣钱虽不多,但能够养活自己了。

这帮老太太是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践行者。她们不但能自己养活自己,还给自己找婆家。她们勇敢地向“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旧传统说“不”!

这拨北京老太太,打年轻时候,内心不再把自己当作小女人。她们是女人,是大写的“女人”。

这帮大写的女人,退休了,退而不休,又各自在小区穿上志愿者红马甲,参与社区治安维护。

如今,年事更高,从社会志愿者队伍退出,她们来到老槐树下,冬晒太阳夏纳凉。聊到过去,老姐妹们述说了各自的经历后,彼此又问:“当初哪儿来的那股劲头!干活不挑肥拣瘦不说,还要做到让人挑不出毛病。生了孩子,自己带。大冬天的,从热被窝把孩子抱出来,裹上棉袄,顶着星星追赶电车。到了厂子,把孩子往托儿所一放,急慌慌对老师说声‘我孩子可没洗脸呐。’放下孩子直奔车间。不能迟到呀!虽说迟到不扣钱,但迟到多了丢人呐!”

一位老太太说,当年自己还是18岁的大姑娘,那时在车间,跟大小伙子赛着干活,抄起40斤重的水泥袋往肩膀头一扛,右手叉腰,左手扶着,一趟也不落下。“咱这辈子,别的不敢说,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自己。”

敢情,北京老太太跟北京老爷子一个样,一生都以“对国家负责”为己任。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它的价值,都是属于各自生命的独有财富。

致敬,北京老人家们!

祝老爷子、老太太健康、快乐!王金辉 插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4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合作任务,在卢老诊断肺癌的时候,儿子还在非洲工作,老爷子又要在家照顾孙子,卢老只能自己前来就医。卢老是位晚期肺癌患者,由于携带ROS1基因的突变,尚且有相匹配的靶向药物治疗,
2023-05-10 02:17:00
86岁国家一级演员焦晃,为什么会淡出荧屏?
...时。胡玫导演帮网友解决了这份担心,12月23日,他晒出老爷子的近照,并且留言,谢谢焦晃老师的祝福。原来,亚洲学院在澳门成立,胡玫导演担任院长,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好友的焦晃,便
2022-12-26 15:34:00
医养结合安心养老解忧愁
...不着,眼皮一合打了个盹,梦见俺那媳妇前来看我……”老爷子气色红润,精神饱满,老太太唱腔温婉,吐字稍慢,但都乐在其中,似乎忘却了年老体衰的忧愁、慢性病痛的折磨……老两口身旁,5
2023-10-11 11:49:00
当好老人的“大管家”
...知老夫妻,从11年前入住老年公寓便结识了王久慧。后来老爷子故去,老太太将公寓房间退掉,跟着她来到家泰入住,现已90岁高龄。由能够自理,逐渐转为需要护理状态,对一些子女离得远的
2024-05-20 14:08:00
孝顺侄媳牵红线 长寿老人结连理
... 李 坤2018年,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刘石桥村,91岁的郭老爷子和98岁的薛老太太喜结良缘,两位鲐背之年的老人开启了幸福的晚年生活。成就这份堪称奇迹的姻缘背后,是一个关于孝
2023-10-31 09:45:00
百年大戏,开年巨献!老舍经典名著《四世同堂》闪耀上海
...枪炮声中变了个样。四世同堂,一个乱世下的大家庭。祁老爷子绞尽脑汁想要维持四合院里的太平团圆。可是,没有国,怎能有家?该剧根据老舍同名小说《四世同堂》改编,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
2024-11-29 09:08:00
知名演员颜世魁,经历艰辛一生,69岁仍独身无后,如今情况如何?
在北京胡同口的早餐摊前,总能瞧见一个留着络腮胡的老爷子。他熟练地把焦圈儿掰开,跟着豆汁儿吸溜得那叫一个爽。要不是那双深邃得像刀刻的眼睛,谁会想到,这位蹲在马路牙子上端着搪瓷碗的老
2025-05-04 10:38:00
盘古开天第一回,房贷还到一百岁?
...过生日的时候,孙子孙女们都喜欢跪下来磕头贺寿,祝福老爷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现在好了,不仅自家的孙子孙女们希望你活到100岁,就连素不相识的银行,也都希望你能活到1
2023-02-17 08:16:00
...得。 直到公公婆婆一年年老去。毕竟是九十多岁高龄,老爷子已经97岁,哪怕老人家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去医院的时间在增加,尤其遇到半夜送医的情况,对于已然不那么年轻的小一辈,
2024-05-19 22: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百岁党员孙继舜:三块弹片仍存体内
孙继舜孙继舜家中珍藏的纪念章等物品。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在同安区陆丰里,百岁老人孙继舜从床上缓缓起身
2025-09-03 08: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