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平王东行存宗庙,长葛箭落天子芒。
大周皇朝自从王室东迁之后,日子是过得一年不如一年,等到了东周的第一位君王周平王死后,大周是彻底地压不住中原的局势了。东边刚刚崛起的郑国,挟天子以令诸侯,郑庄公、齐僖公、鲁隐公这三位君主,组成了春秋初年的第一个霸业集团,代表周王在中原地区发号施令。
虽然说郑庄公也是姓姬,可是亲兄弟也是要明算账的,这个时候,周王室在位的是东周第二个王,周桓王,他想要重新振作王室的威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杀鸡儆猴,打败郑庄公。
于是周平王赌上了他的一切,召集了五国联军,一直杀到了郑国都城新郑附近的长葛。周王室这边五国联军声势浩大。可他们最后却在长葛这个地方,折戟沉沙,从此以后周王室彻底失去了号令诸侯的能力。
数倍的兵力,手上拿着这么一副好牌,周桓王到底是怎么把这场战争给输掉的呢?
不得人心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战争的起因,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行,如果战争的起因是非正义的,那么就会造成敌我双方在心理上的落差。这件事情还得从当年的周郑交质说起。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刚刚解决完了他不省心的弟弟共叔段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跑去洛阳履行职责,他已经迟到了22年啦。
这些年母亲跟弟弟虎视眈眈。他是一步都不敢离开首都。而他们家在周王室还有一个上卿的编制,相当于今天的总理。这个时候为了制衡日益强大的郑国,周平王请了把守王都西大门虢国公来代替把守东大门郑国。
本来这件事情是偷偷摸摸做的,毕竟郑庄公已经很多年没来报到,可是没想到突然之间他就解决了国内的叛乱,跑了过来。眼看着双方的信任关系破裂,周平王情急之下提出了交换人质的办法。
这简直就是胡闹,哪有天子跟诸侯交换人质的,对于这种违背礼制的提议,郑庄公却出人意料答应下来了,这个交换的人质就是周桓王的父亲,周平王死了之后按道理来说,就应该是他回去登基,这个王子在郑国待了很久,郑国人是礼遇毕至,将来会是一个亲郑的天子。
可没想到悲伤之下他一口气喘不过来,人就没了,这下子双方可就结下了杀父之仇啊,周桓王登基之后马上就把虢国公请了回来,把卿士的位置给他,开除了郑庄公。
这落在郑国人眼里味道就不一样了,你父亲是自然死亡又不是我们杀的,我们对他不薄啊!这个卿士的位置,是我们郑国三位国君用忠诚换回来的,开国之君郑桓公在犬戎攻破镐京时选择与国同休。第二代君主郑武公又出力护卫王室东迁。
郑庄公虽然有错,可他一直都在维护王室在诸侯间的尊严,你们没有能力维持,我们代为出手,这难道也错了吗?你这就是侵略,忘恩负义。有能力为什么不去对付异姓诸侯?
各怀鬼胎
联军那边呢,可以说得上是各怀鬼胎士气低落,他们的人是由周天子、卫国、陈国、蔡国、虢国组成。
陈国蔡国卫国,在此之前就多次组织联军,对郑国发起攻击,但输得很难看,可想而知他们面对郑国的军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了。陈国那边刚刚发生了乱臣贼子篡位事件,史称五公篡位。五公陈陀的背后支持者就是郑庄公。你说他又怎么可能会真刀真枪地去干呢?所以这个国家的作战意志在诸侯联军里是最低的,周桓王这是在引狼入室。只要数量不要质量。
蔡国呢,看看地图就可以知道他是在中原国家南部,就是阻挡楚国北上的桥头堡,现在楚国人已经开始北上了,他们多次遭受到了攻击,周王室根本就没有能力为他们提供保护,反而是霸主郑庄公承诺过支援他们,这次之所以过来参加,只不过是因为周王室的余威还在,天子有命不敢不从啊,但他们也不可能奋勇作战的。
周桓王是真正可以依靠的军队是虢国。他们所在的位置就是今天的函谷关一带,当年周王室被犬戎攻破镐京之后,关中地区就成为了野蛮民族的天堂,函谷关就是控制关中与中原交通的门户。所以他们这些年来一直都为王室守住西大门,常年跟野蛮民族作战,战斗力比较强悍,但是他们跟野蛮民族作战的时候都是依靠坚城深池。野外作战的能力其实并不怎么样,更不适合中原地区的车战。
在作战的时候,周桓王把最强的军队,虢军跟周军都集中在中军指挥者是亲郑派周公黑肩。左右两边分别交给陈国和卫蔡。在两军交战的时候,郑庄公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它的左右两翼,结果他们一触即溃,害得中央军被包围。
没有赢家的战争
那么接下来就总结一下这场战争的胜败得失吧,周桓王是毫无疑问的失败者,这是周王室最后一次组织联军了,下一次组织的时候是在战国末期,周天子自寻死路合纵抗秦。结果闹出了债台高筑的笑话。
我们前面说过郑庄公的霸业集团,他们为什么不来救自己的队友呢,就是因为周天子的威严。比如说像鲁国。他是周公的后代,执礼之国。要让他去面对周王的天子军那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周桓王这一次可以说得上是把自己家里头最后那么一点尊严都输光了。
那么第二个问题,胜利者郑庄公他就赢了吗?他其实也没有赢,七十年前周王朝伟大的战略家太史伯阳跟庄公的爷爷郑桓公曾经构筑了一个姬姓家族伟大复兴的隆中对,由郑国负责把守东迁之后王室的东大门,然后打通中原地区跟南阳盆地之间的谢郏之地,跟早就已经在南阳盆地安家的汉阳诸姬接上线,再加上黄河以北的晋国卫国这些姬姓诸侯,就可以构成一个攻守同盟的一字长蛇阵。
在这个分工里头,周王室主要是负责提供精神力量道义支持,不要小看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没有这个,大家都是姬姓诸侯凭什么要服你郑庄公。
郑国负责提供武装力量。他既要负责抵抗东部的诸侯尤其是殷商的后裔宋国,还要负责领导姬姓诸侯国,随着郑庄公称霸,郑国已经走出了一半,可是这个周桓王,偏偏不甘寂寞在理想跟现实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那一箭落下之后,双方再也难以破镜重圆,就算强如郑庄公再也没有办法统合姬姓诸侯国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4 0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