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这本由
陈乐民
先生与
周弘
教授合著(前三章)而成的书,既阐述了欧洲文明的起源、成因、发展和扩张的进程,也谈到了欧洲与中国的关系。让我们能迅速看清“全球化”进程中的中西文化态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陈乐民
先生(1930-2008)是中国欧洲学研究的开创者,是第一位提出建立“欧洲学”的学者,更被誉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学界“最具人文精神的学者。”
陈先生认为中国和西方因其“思想底格”不同,而造就了不同的民族心性和文化发展。
中国的思想底格是“天道人情”(天地良心),“情”重于“理”,侧重道德哲学。西方的思想底格是“理性主义”,“理”重于“情”,侧重自然哲学。
在19世纪中叶之前,中国与欧洲各行其道,各自发展。
古代中国的历史,是朝代更迭史;文明的发展史,基本上是“自我循环”。春秋战国之后,秦始皇“定于一”,废封建、立郡县。此后的各朝各代,也都呈现郡县之制,在政治体制、社会形态上看,基本承袭了秦制。
欧洲的历史却是阶段分明,呈现“螺旋形”向前发展。古希腊罗马、中世纪、近代史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实验科学、技术发明等一路发展下来,都把社会向前推进了一步。
即使是“黑暗时期”的中世纪,也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诞生的前奏。具体说来——市民社会、民族国家,已经在中世纪后期开始孕育了。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起点。
18世纪在西欧的产业革命之后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把欧洲的思维方式、生活/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文化科技、都快速地向外扩张,影响世界各地。而此时,中国正处在康熙最后二十年和雍、乾、嘉庆初年。
19世纪,西欧达到资本主义的高峰,中西相遇,差距凸显。至此,中国开始了救亡、启蒙、革命的曲折而伟大的进程。
时间走到20世纪,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欧洲“第一把交椅”则让位了美国。
当然,欧洲的发展也不是一块铁板,东欧与西欧的文明进程异同,在书中也有具体的讲解。其次,陈先生也强调了“欧洲文明”与欧洲“民族主义”概念的差异,从而助力我们能很好地了解建立“欧盟”的来龙去脉。
陈先生说,了解欧洲文明及其发展正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尤其我们历史上所缺少的东西,以便在迈向现代化的大道上,尽快全面赶上去。他山之石头,可以攻玉。
整本书,都彰显着陈先生的爱国之心。以欧洲的发展为鉴,走好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1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