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杨 薇 通讯员 王俞茂
宽敞整洁的村口大道、气派热闹的景区公园与一栋栋漂亮的小楼相映成趣……漫步在桐乡市梧桐街道民安村,仿佛进入了一座现代化小镇。
民安村位于桐乡主城区西侧,临近京杭大运河,地理位置优越。然而以前这里因为离主城区太近,青壮年劳动力普遍进城找工作,村里留守的老人多,八成以上从事农业生产,却缺少带领村民致富的农业大户。民安村又离工业园、市场太远,人流量不足,也走不了靠出租房屋致富的路子,村子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这样一座看似“费劲”的村庄如何蝶变成了现代化小镇?民安村目前在册人口4000多人,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韩林松看来,治理村庄还得用做企业的思维方式,核心是人,只有凝聚民心才能促发展,才能带领村子奔向共富。
近期,记者多次来到民安村,倾听村民述说这里的发展变化,感受这里的平安、心安和民安。
“人人都是新村点设计师”
60岁的潘德良今年第一次在民安家园的新房子里过了年,他把一楼停车库改造成了一间小茶室,几把椅子,一张圆桌,日常朋友在这里聚会喝茶,十分热闹。回想起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的老房子,老潘感慨万千,“住进新房子,生活也有了新气象,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2012年,民安村正式开始土地流转试点,至2022年初步完成26个小组的土地整理流转,并在桐乡市的统一规划下,打通了“断头路”,迎来了发展契机,农户集中建房落地。
拆迁、建房、分房……对于村“两委”来说,每一步都像是在走钢丝,安排不妥就会引发矛盾。为此,从建房设计之初到最终入住,每一阶段,都安排村民参与其中,用新村统建业管会副主任费雪林的话来说,“建好一个新村点至少开了大大小小上百次会议,可以说人人都是新村点设计师,人人都是管理员。”
比如在设计之初村民想要像其他城郊村一样,造带商铺的多层住宅,出租增加收入。而村委会认为民安村离主城区虽近,但无产业支撑,新居民人口不到村里常住人口的两成,这一增收方式在民安村无法复制,于是召集业主委员会、村民代表、百姓议事员、乡贤等协商沟通,并到已建成的农民小区和城市物业小区考察,引导村民接受按照城市物业小区标准建排屋的设想,建有品质的农民新村点,并在2013年至2017年建成首个民安家园小区。如今,第三期民安美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在设计和布局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做了优化调整。
论居住环境,民安新村点不输给城里小区;论交通,进城出城十分便利;论成本,农民自建房的花费远低于购买同档次商品房。在民安村村委会墙上有一张地图,框出了4块新村点区域。“经过村民代表的头脑风暴,这四个新村点取名为‘家庭美满’四个字,既好听又有好的寓意。”韩林松说,现在造好的新村点商铺基本出租出去,民安村村民来租还可以享受优惠。
一张理发券的经济账
“建明师傅,我这会过来你空不空?”“建明,我下午来烫头,帮忙留个时间。”……每天早上7点半,民安家园建明理发店老板费建明准时营业,55岁的他戴着一顶时髦棒球帽,一副黑框眼镜,潮范十足。费建明拥有几十年理发经验,曾在村里当过小学徒,也在城里闯荡开过理发店,兜兜转转换过多地后,4年前回到村里,“我年岁大了,现在小区入住率越来越高,自家楼下车库又不需要租金,那就就地开个理发店呗。”
没想到,小小一家理发店,生意却异常火爆,一个上午能接待七八个客人,这其中有3个还用了“理发券”。
什么是“理发券”?村“两委”在日常走访中发现,村里老人多,就近理发需求也大,于是村“两委”在征求村民意见后每年斥资近10万元与村里的两家理发店合作,免费请全村60周岁以上老人理发,每人每年发放8张“理发券”。对老人而言,这既能满足出行安全方便的需要,一年下来也能省下一笔开支。
村民费文松说:“对于我们老人来说,8张‘理发券’够我们用一年了,村里这工作是真做到我们心坎里了。”建明师傅也很开心:“‘理发券’的发放,就像是给我发了一笔固定工资,每个月稳定有几千块钱收入,这大概就叫安居乐业吧!”
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在民安村,小小“理发券”凝聚了大民心,此外,村“两委”还为全村在册村民购买大病无忧保险,仅这笔开支就要40余万元。据统计,民安村全年用在购买村民各项福利上的费用高达105万元。
在这里,村民感受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温暖”,让村民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微服务”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倾心答好“民安40问”
在民安村村民齐奔幸福生活征程中,韩林松已经开始做新的思考了。在他看来,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高一步、想深一步、看远一步。
今年元旦前夕,韩林松带领班子成员前往诸暨市枫桥镇,深入学习“枫桥经验”。他认为,现在民安村面对新村建设、征迁等项目,正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学习“枫桥经验”,可以更加广泛地组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事,确保各项目顺利推进。
韩林松深知要让问题在萌芽期就地解决,就要多走、多听、多交流。从枫桥镇回来后,他做了个决定:用一个星期时间,让班子成员走遍全村各网格、开好小组会,并总结出村民最关心的问题,进一步践行“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的理念。
在班子成员马不停蹄的奔走下,最终归纳出“民安40条”,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围绕拆迁、建房的问题依然不少:多子女户家庭建房为何要一起签约腾空旧房?业主委员会如何组成?……
“拆迁,确实是好事,但干不好就是一场尴尬和笑话,所以,我们想要村民满意,还必须以他们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多听听他们的声音。”韩林松知道,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治理,基层治理的核心是服务群众,只有聚民心才能促民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7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