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张荐博通讯员勾翠华张洪涛
近日,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成功为一位95岁高龄患者植入了无导线起搏器(Micra),标志着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起搏器植入技术进入到“无线时代”。今后该院将能够为更多特殊患者提供创伤小、并发症少的起搏器植入方案。
95岁的赵梅(化)患有冠心病,2021年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做了急诊介入治疗,还伴有阵发性房扑、房颤,多次住院转复心律。10个月前,患者出现间断头晕,心电监护显示有频繁的窦性停搏,即心脏停跳,最长达8.3秒;房扑、房颤自行转复期间还可见长R-R间期,最长达10.06秒!且发作房扑、房颤的时候,心率经常能到160、170次/分。
根据病情,患者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才能解决,但就此问题,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心内一科医生团队跟患者家属沟通过多次,但家属们觉得老人年纪大,如果植入传统起搏器,切口及囊袋感染的几率将大大增加,风险太高,没有选择进行手术。
半个月前,患者在家里突然晕倒,家里人急忙拨打120将患者送到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这次患者家属们统一了意见:装起搏器!
以张瑞军与洪畅两位主任为首的心内一科团队经过商议后,决定选择目前起搏技术前沿的无导线起搏方案,植入无导线起搏器(Micra)。
张瑞军介绍,无导线起搏器Micra大小如同胶囊,重量不足2克,体积和重量仅为传统起搏器的十分之一,又叫“胶囊起搏器”,兼容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的功能。经穿刺血管直接放入心腔内膜,无需植入起搏导线,无需开刀制作皮下囊袋,减少了创伤和感染的风险。
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手术如期开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股静脉穿刺,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患者心腔内部。心内一科洪畅主任、马峰副主任默契配合,把胶囊起搏器精准植入到理想位置,用时30分钟成功为患者安装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术中测试各项参数理想。
后经了解,在术后第二天,患者就能够恢复正常活动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成功完成的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是本地区医院首例。
该院心内一科主任洪畅表示,Micra无导线起搏器作为一种创新的起搏疗法,适用于房颤合并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预计起搏比例不高的患者,植入传统起搏器预期面临高风险的患者、解剖和血管原因导致无法常规植入传统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患者、以及有特殊职业需求的患者均可使用。
“希望未来这项创新技术和疗法可以进一步推广和普及,让更多患者获益。”洪畅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6 21: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