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推恩令”背后的本质逻辑和政治智慧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3 21:0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汉武帝的“推恩令”,被称为天下第一阳谋,他实际是披着“合理合法”的外衣的旗帜,冠冕堂皇地实现管理者的管理目的。

推恩令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完美地解决了从汉初遗留下来的“诸侯王尾大不掉”的问题,为中央集权提供了牢靠的保障。

那么,“推恩令”为什么能成为千古第一阳谋呢?它背后的政治智慧是什么呢?

在于楚霸王项羽的天下争夺战中,汉王刘邦被动的封了一大批王。比如韩信,拥兵自重,在刘邦最危机的时候要挟封他为齐王,否则他就不肯出兵救他。刘邦没有办法,只好封他为齐王。就这样,刘邦夺得天下的时候就已经封了一大批“异姓王”,封的王都不是刘家的人。他们封地都占了汉朝疆域的大部分,从太行山以东到江南,大部分都封给了那些异姓王了,像韩信、彭越、英布等。

刘邦当然不会容许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所以他登基之后通过各种手段,把这些异姓王都陆续的消灭了。只剩下了一个一向“忠厚老实”的吴芮的长沙封地,而长沙封地所处的“江南”因为“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环境不好,男人都短命,所以中原人都视其为险恶的地方。

刘邦为了集权,扩大皇族的势力用来取代那些异姓王,就又封了一大批“同姓王”,如他的之子、儿子等等。他封他的儿子刘肥为齐王,并规定凡是说齐地方言的地方,统统都划分为刘肥的封地齐国。这样又形成了一批同姓王。等到刘邦死的时候,朝廷能够直接管辖实行郡县制的地方,就只局限于关中、函谷关以西、以南以及边疆地方,经济富庶、人口密集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同姓王管辖的。

等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时候,矛盾就更突出了。那些资历老的的,辈分高的王都垄断了封地的资源。比如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亲侄子,与汉文帝同辈,但比汉景帝高一辈,他在自己的封地里开矿,造钱,制盐等,还养了自己的军队,直接挑战中央的统治权。皇帝为了巩固中央政权,同时也能够顺利的推广郡县制,汉景帝在晁错等人的建议下实行“削藩”,缩小或者撤销他们的封地。

无一例外,这些措施就激起了这些同姓王的反抗,后果就酿成了公元前154年的“吴楚七国之乱”。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同姓诸侯王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公然发动武装叛乱。汉景帝被迫杀掉晁错,但是这些诸侯王并不退兵,他们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推翻朝廷。汉景帝任用大将周亚夫,采取“深沟高垒、坚守”的办法,等到叛军粮草供应不上了,汉景帝就一举扫平了叛乱。

这些诸侯被灭了,但是还得继续封新的王,因为皇帝还有亲戚,根据老一辈的惯例要封他们为王。还有因为皇帝上面的人特别宠爱某个孩子,让皇帝封他为王,所以就没有办法完全取消诸侯国。这些诸侯还经常干些违法的事,和朝廷争利益,争人才等。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为了进一步削减诸侯的实力,他采用主父偃提出了的一个非常高明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并由汉武帝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正式颁布实施,“推恩令”规定:“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

顾名思义,“推恩令”就是推广恩惠的命令的意思。表面上讲得冠冕堂皇:现在皇帝命令你们把皇帝的恩泽推广到你们自己的子孙。诸侯王可以把皇帝给他的封赏世袭到下一代,除非他们犯了罪或者有什么过失,皇帝不会随意削减封地或撤销这个王国。这样的命令自然得到子孙们的拥护,谁都想得到一个封邑,拥有世袭的侯爵,还可以传给自己的后代。

如果诸侯王拒不执行,不仅有欺君之罪,而且还会对后代造成压力。但是“推恩”的结果,就是王国的封地越来越小。因为这个“恩”是出自王国自己的封地,每封自己的子孙一个“侯国”,就要从自己封地割出来一块土地给他们。而成为“侯国”后,因为王国下面是不能官辖“侯国”的,这块土地就不再归王国管,而是改为旁边的郡,成为郡县的县级单位。每一代诸侯都得推恩分出几个侯国,慢慢几代传下来,王国的封地就大大地缩小了。

例如鲁国,经过几代的传下来,鲁国共“推恩”出十九个侯国,至西汉末只剩下六个县,面积缩小了不少。

“推恩令”最妙的是,让诸侯王心甘情愿的割自己的肉,找不到任何抵抗的理由,又深受子弟们的拥护,所以推行的相当顺利。朝廷扩大郡县管辖地也没有付出什么代价。

诸侯王分割的“侯国”虽然是个县级单位,但只享受按侯国的户数收取的租税作为自己的俸禄。就是这些俸禄,也是从诸侯王那里分出来的,不会增加朝廷的负担。同时诸侯王还要监管这些分割的侯国,因此并不会对朝廷构成任何的威胁。

要撤销一个侯国很容易,按照法律或惯例,随便找个理由都能将侯免去,或者治罪。如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列侯供奉宗庙的金子分量不够或成色不足,对祖宗不敬为由,一下子免去了一百零六个侯爵。其他如擅自离开封邑,不参加朝会,收留逃亡人口,藏匿犯人,放高利贷,淫乱,指使他人杀人,杀人,患重病等等被撤销。另外,还有很多侯国没有“后”而被撤销。

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分封制对中央集权制的威胁完全被消除,郡县制有效地推行到全国,得到了巩固完善。

推恩令,让皇帝解决了内忧,掌控了整个大汉江山的领土,也让他有资本去打击匈奴。但是,推恩令,也削弱了大汉王室宗亲和公族的势力。

任何一个王朝的稳定,都是各方势力平衡的结果,推恩令加强了大汉王朝的中央集权,也把大汉江山的命运,维系在了皇帝一个人身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3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稳定全球供应链的“压舱石”。技术集成改写陆权经济逻辑。跨里海新通道的时效突破,本质是一场多式联运技术的系统集成革命。乌鲁木齐至意大利萨莱诺的班列,通过铁海联运实现“一箱到底
2025-03-13 21:00:00
揭示王汗被处死的深层原因及其背后的历史逻辑
...尘封的历史,揭示王汗被处死的深层原因及其背后的历史逻辑。王汗的身份与背景王汗,原名秃塔儿,蒙古克烈部首领。他原本是成吉思汗的女婿,与黄金家族有着紧密的联姻关系。然而,正是这种
2024-10-16 19:45:00
年轻汉武帝的初次改革,以赵绾、王臧的死落下了帷幕
...的窦太后就完蛋了,但情况可没有那么简单。建元革新的本质是黄老之术与儒术之间的一场正面交锋,进一步讲是西汉的国策之争。西汉自高祖刘邦建立以来,一直秉承黄老之术,推行无为而治,而
2023-01-27 15:12:00
聊聊封建王朝嫡长子继承制背后的逻辑
...选择吗?如果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嫡长子继承制背后的政治逻辑,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了!嫡长子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嫡长子?嫡长子,是正妻,也就是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如果不是皇后所生,就
2024-04-28 22:20:00
霍光的智慧与抉择:一个帝国的命运与选择
...怎样的结果,这不是宿命,而是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本质上我们做事,都是在做交换,你得到了一些东西,就要因此而失去一些东西,这就叫做“舍得”!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靠了哥
2023-12-30 08:53:00
中国人在海外创业的故事比比皆是,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篇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怀揣着梦想,希望在国外的土地上开设自己的日料店。因为这几年,中
2025-03-27 10:38:00
《雍正王朝》为何在播出二十多年后依然经久不衰
...既保留关键史实节点,又通过虚构人物(如邬思道)串联逻辑链条。政治生态的解剖式呈现:剧集以“改革者”雍正的视角切入,揭示了官僚系统“贪腐惰政”的体制性痼疾。例如,户部清欠、科场
2025-03-18 22:20:00
...”他猜测很可能OpenAI在GPT的语言大模型里搞了一些数学或逻辑游戏,然后通过Q* 可以完全解决。这意味着它可能有了人类或超越人类级别的数学和逻辑能力,并能完成一些人类的中
2023-11-27 12:09:00
从20年互联网演变,看用户增长与数据驱动的底层逻辑
如何理解用户增长与数据驱动的底层逻辑?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尝试从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出发,结合互联网的这些年演变,对底层逻辑进行了探讨,不妨一起来看看,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我经历了中国
2023-08-19 11: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