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程远州

图为李濛在110千伏高压电缆线路施工现场制作电缆半导电断口。
方东妮 李志杰摄影报道
“能用所学技能,守护好城市的万家灯火,是我的荣幸,更是身为一名党员的职责所在。”
“珠江新城电力隧道一段电缆存在疑似缓冲层放电现象,请速去抢修!”接到指令,李濛和工友一刻不敢耽搁,带上工具,立即出发。
珠江新城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央商务区,产业集聚、高楼林立,在夏季用电高峰期,电力负荷量大幅增加。作为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的电缆检修工程师,李濛愈发忙碌。“每逢高温、暴雨等恶劣天气,各项巡查检修工作都要连轴转。我是党员,急难时刻就要站出来、带头干,不能叫苦叫累,要带领工友们把工作做实做细、保障城市用电安全。”李濛说。
闷热狭窄的电力隧道里,机器的轰鸣声、临近地铁的疾驰声、蚊虫的嗡嗡声,让人分秒难耐。而这样的环境,李濛习以为常。定位好故障点,他猫下身子、扎起马步,把电缆夹在腋下,开始“做手术”。“这种故障点有点像癌细胞,很难判断它会在什么时候扩散。若抢修不及时,轻则烧蚀缓冲层、屏蔽层,引发故障;重则产生破坏性放电,击穿绝缘层导致火灾事故。”他边说边擦了把汗,捏起一块自己裁制的薄片玻璃,小心地为烧蚀部位“刮骨疗毒”。
“我们行业有句话,像绣花一样做电缆,说的就是要细致耐心。”李濛说,电缆工艺是个精细活儿,不少工序必须手工操作,比如在制作电缆终端头时,需要用砂纸对电缆绝缘层进行反复打磨,表面越精细,终端内部就越不容易出现放电,就能避免引发跳闸等事故。
“这么小的误差,要如何精细控制呢?”“练!多练!熟能生巧。”从2018年研究生毕业后,李濛便在一线与电缆打交道,双手早已起了茧。清理干净烧蚀部位,补上新的屏蔽材料,然后用铅皮代替之前被切割开的波纹铝护套完成“封铅”……一番操作,电缆烧蚀点被成功修复。钻出隧道,时间已过去3个多小时。
除了抢修电缆故障,李濛要和工友们在全城超80公里的电力隧道里巡检。精确定位故障点并非易事,巡检过程中,眼睛要时刻盯着红外测温仪,耳朵要时刻探听细微声响,连鼻子都要调动起来捕捉气味,不放过电缆的任何异常变化。“要干就要干好,必须做到全心投入、全力以赴,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感!”李濛说。
下午,回到广州供电局城市电缆技术与系统实验室,李濛开始对一款新研发的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修复液进行使用前的测试。在巡检过程中,他发现部分老旧电缆的缓冲层容易发生故障,如果整段更换,不仅施工难度大,而且费用非常高昂。为此,他和华南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历时一年研发出修复液。“以后就不用天天去补窟窿了。”李濛介绍,有了这项成果,每年可节省上千万元的维修费用。
走出实验室,城市已是灯火璀璨。“能用所学技能,守护好城市的万家灯火,是我的荣幸,更是身为一名党员的职责所在。”李濛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0日 19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0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